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壤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壤塘县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6-24 06:18:47
摘要:“十四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到2025年GDP总量力争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10%,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和9%—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8%—10%。到“十四五”末,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高原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加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文化旅游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结构更...
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大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壤塘境内各民族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并肩战斗而缔造的革命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红军二、四方面军北上途经、驻扎、转战壤塘期间,留下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历史素材,积极开发一批承载、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文化旅游景点。借助蒲西、宗科、石里3个乡被确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的优势,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积极打造当年红军驻扎休整、筹集粮食、治伤疗伤、胜利会师等主题,深入挖掘中国红色文化的“壤塘故事”。在上杜柯乡建设以红军筹粮为主题的景点;在宗科乡建设以红军治伤疗伤为主题的景点,并建设宗科乡长征驿站;在尕卡岭建设以胜利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景点。形成“重走长征路、聆听微党课、观看红色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激发红色情怀”的特色体系,打造“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壤塘基地”红色教育品牌。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深化文化交往交流交融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拓展民族文化的开放包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不竭动力。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藏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差异性与共同性的关系。培育各族人民“共建意识”“共担意识”“共享意识”“共属意识”,把小我与大我、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共同体意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更多文化惠民工程,广泛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借助传习所平台,坚持实施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推进上海、北京、成都、九寨沟等“文化飞地”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壤塘优秀民族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深度交流融合。丰富文化交流交融形式、创新交往载体,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和通用文字,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完善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度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健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制度,丰富内涵和形式,全面铸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基础。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不断丰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壤塘地方史(《壤塘乡土》《一览壤巴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认同。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健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制度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教育制度至关重要。健全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和制度,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各学段、各环节,纳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把实现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对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推动壤塘民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壤巴拉家园。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7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重点项目
一、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清华大学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示范窗口、示范新村创建工作;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森工文化及公路文化整理、博物馆建设;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历史记录等。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度建设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壤塘乡土》《一览壤巴拉》等地方史教育;健全共同体教育相关制度。

  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构建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川甘青结合部河源生态文明示范县”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科学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硬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保护和治理并重,全力推进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美丽壤巴拉家园”建设,打造“川甘青结合部河源生态文明示范县”。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机制建立,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管控实施“三区三线”,建立匹配壤塘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利用全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契机,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加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用途管制。搭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分布式基础信息平台。严格落实各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探索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全县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坚定不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定不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根据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快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岗木达、中壤塘、南木达、蒲西(上寨)等乡镇利用乡镇区划调整机遇,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拓展生态空间;尕多、宗科、茸木达等主要农产品区继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城镇开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上壤塘、上杜柯、吾伊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控开发活动,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加强杜柯河、则曲河两大流域生态保护,推进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生态系统建设,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壤塘行动”,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以杜柯河、则曲河为重点,全面实施流域治理系统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强杜柯河、则曲河干流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加强宗科河、尕古玛沟、查托沟、布康木达沟、康旭沟、南木达三郎沟、俄拉沟、伊里卡龙沟、宗科甲都科沟、吾伊章腊沟、上大石沟等中小河流域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强化江河沿线污染防治,完成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因地制宜加快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加强岗木达、吾伊、蒲西、上杜柯等河流沿线乡镇防洪堤建设。以尕多、中壤塘为核心,打造则曲河流域生态保护区。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强水源地保护。大力加强杜柯河、则曲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保证全县用水安全。加强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点源污染防治,截污减排处理。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加大水源涵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监测监管,划定保护区域、设置标牌标识、落实管护人员,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到“十四五”末,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强水资源监测。加强杜柯河、则曲河流域水资源监测,进一步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整合气象、水文、水生态等监测站点,加快建立健全监测网点和监测制度。积极开展水生生物、河岸生态监测,形成系统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城镇、工业、农业等用水和排水监测制度。到2025年,辖区内杜柯河流域、则曲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全县所有河流水质达到省州标准。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大森林廊道建设,增强森林总量。以生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结合壤塘气候特点,选择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速生的树种,加大经济林和公益林建设,加快森林走廊建设。加强防火通道和取水点建设,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生态资源监测等工程体系建设,提高森林保育能力。优化森林质量,通过抚育、补植和优化树种等手段,在县城周边、杜柯河和则曲河两岸、国省干线沿线,培育营造针阔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林,提高林木生长状况和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8%。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强草原生态系统治理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开展休牧、划区轮牧围栏、草原补播等草原修复项目。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建设人工饲草地、牲畜棚圈、标准化养殖等,治理严重退化草地。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力度,继续推进草原保护配套建设,加快沙化草地治理,采用网围栏禁牧、围栏补播改良、播种牧草、人工施肥和后期管护等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控制沙化土地扩展,完成治理和成果巩固,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加强草原防火工程及生态监测点建设,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强草原生态管护,实施草蓄平衡。加强草畜平衡发展,加速草原生产力转换,适度规模发展牦牛等养殖业,合理布局的家畜养殖区和牧草饲料种植,减轻草原和湿地压力,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到2025年,完成草畜平衡314万亩,草原禁牧193万亩,力争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草畜平衡发展。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MT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推动水土保持科学发展,防止新的水土流失,有效减缓现有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重点推进杜柯河、则曲河沿岸及支流水土流失治理。结合河道治理、乡村公路建设和村镇建设,加固和修建基本农田防护坝,提高其防洪标准和抗冲能力。采取以坡改梯为主,配套坡面水系工程的措施,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脆弱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把水土流失治理与重点工程造林相结合,针对石里、宗科、尕多等生态脆弱区,综合采取固土保水、太阳能提灌、微水滴灌和林草结合等生态修复新技术,以生态修复等为主,开展生态脆弱治理。对已建水保工程进一步加强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加快推进沙化、石漠化土地、退化草地、鼠荒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实施草原生态破坏专项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全域山体、河流、湿地、绿地、草地、林地等自然生态受损情况排查,全面修复水土流失、工程创面等区域植被。加强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