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7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梅州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82 发布时间:2017-03-16 07:21:0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0日在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梅州市市长 方利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发展先进服务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擦亮长寿乡金字招牌,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培育和引进研发机构、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以文化创意的理念推动陶瓷、电声等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建设文创研发、展示、交易平台,高标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打造文化产业“梅州板块”。完善体育综合体经营管理,重点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拓展信息、住房、家政等消费领域,努力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
五、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发展上新水平
小河有水大河满。提升市域经济整体实力,需要县县联动、城乡互动,走组团式、特色化发展的路子。
改善县域发展条件。落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改善交通、电力、水利、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县、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和管护,畅通县域交通。以县城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布局,提升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有序流动,全市22个中心镇年内均规划建设一个住宅小区、商业街和政务中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和股份制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抓好县域产业发展。依托各县(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培育2-3个特色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调配套发展,打造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各县(市)设立园区投资开发公司,推动工业进园区,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提高专业镇发展层次。借力穗梅区县结对帮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强化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等要素支撑,提升县域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促进农业向高质量、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围绕发展有市场竞争力、高附加值、知名品牌的高效农业,坚持科技兴农,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引导农业生产。打响富硒长寿品牌,扎实推进“一镇一品”、“多村一品”建设。开发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金柚、脐橙、茶叶、油茶、优质稻米和水产、南药等绿色产品效益。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森林旅游,培育林下经济。严守耕地红线,严处乱占耕地等行为。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建设特色镇和美丽乡村。抓紧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做法,突出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以点带面,支持梅县松口、丰顺公式隍、大埔百侯等镇向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每年整治20%以上的自然村。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加快培育省级名镇名村,发展乡村游、民俗游等,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灵活采取创业、就业、教育等帮扶措施,突出产业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重视抓好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教育帮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健全脱贫长效机制,完善低保、社保、教育和残疾人等数据台账,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大数据库,做到精准到人、长期帮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通过扶贫济困、金融贷款和众筹、众包等方式,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格局,确保今年全市70%以上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六、坚守发展底线,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保持定力,守护好梅州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注重“一区两带六组团”核心地段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建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3个。加强森林资源的抚育和管护,实施《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对森林火灾“零容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南粤水更清行动,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保障水安全。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狠抓节能减排,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清洁生产、环保基础设施、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完成黄标车、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任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发展环保能源发电、风电等企业。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开发森林碳汇项目。推广节能环保建材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严格落实项目准入条件,严把环境准入关。扎实推进节能型机关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测评办法,加大问责力度,扎实开展城乡“脏乱差”、“两违”和城市内涝、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实行市政府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制度,推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等项目建设。保持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
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以改革促攻关,以开放促跨越。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把经济重心转到供给侧,适度扩大总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落实“去降补”措施,完成补短板年度324项706.61 亿元投资任务。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落实国家和省“零收费”、“营改增”等政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步取消后置审批事项。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同城通办”,探索“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进一门式一网式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客属地区的交流合作,开辟新的市场和商机。抓好对外贸易,争取1个以上省级经济开发区列入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申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大力度推广大埔陶瓷、丰顺电声等区域品牌,推动机电、家具等特色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发挥梅州青蒿素药品援非抗疟的作用,加强与非洲国家医疗卫生合作。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梅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品牌化、基地化、项目化建设。积极对接汕潮揭、赣南和闽西地区,推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办好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
推动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我市创新创业“三大资金、两大平台”的作用,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推广应用创业券创新券,培育发展一批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建设,年内建成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众创空间县(市、区)全覆盖。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推进院士创新创业驿站、新型智库和人才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培育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完成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电声产品检验站(梅州)建设。
八、重视社会民生建设,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
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提升“教育创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成果,加快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布局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好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等10所示范性高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加快推进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建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推进嘉应学院省市共建,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创新发展。拓展社区教育,提升开放教育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塑造提升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实施教育大数据应用工程,加快梅州智慧教育项目建设。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