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7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梅州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82 发布时间:2017-03-16 07:21:0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0日在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梅州市市长 方利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与山区人口大市的地位不相称;实体经济薄弱,产业集聚度低,尤其是工业发展短板非常突出,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交通、土地、资金、人才和环境容量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弱,城市的功能和承载力亟待提升;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入学、就医、养老等方面与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市第七次党代会绘就了梅州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是对梅州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新谋划,是梅州振兴发展路径的新拓展,为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判断,影响全球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集聚;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经济、分享经济方兴未艾,为我们站在新的起点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带来新的机遇和条件,也为我市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释放了政策利好的新信号;穗梅产业共建迎来“窗口期”,未来两三年内将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加速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两大振兴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市的交通条件、区位因素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集聚平台效应日益显现,城市整体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支撑梅州振兴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未来五年,是梅州大有可为的时期。只要我们因地制宜,遵循和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发展信心,凝共识聚合力,汇众智谋发展,就能够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振兴发展目标,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扭“三大抓手”,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绿色健康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致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中心城区与县域组团发展,守住发展底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民生福祉,加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至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万元、年均增长8%左右。未来五年的政府工作,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谋求突破:
一、突出产业集群建设。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产业,我们必须致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围绕产业共建,全力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打造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基地。争取通过五年努力,培育形成3个以上产值超百亿的产业群。推动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上升为省级重大区域发展平台,以全域旅游带动文化、旅游等产业向高端发展,创建成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二、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城市既是经济发展载体,更是人们的生活家园。围绕建成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龙头,以六个县城建设为支撑,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抓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功能,吸引人口进入,探索发展梅州置业、周边地区工作的“双城生活”模式。按照“六组团”的功能发展定位,以“一县一特色”组团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2021年,中心城区起步区基本建成,全市城镇化率达55%,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左右,县域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三、突出软硬环境建设。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点所在。我们将致力建设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新建成6条总长265公里高速公路,提升干线公路等级,优化路网布局,推进机场迁建立项,确保2019年迈入“高铁时代”,打造珠三角、汕潮揭东进北拓内陆腹地的桥头堡。完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振兴发展条件。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天更蓝、水更绿、城乡更宜居。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新时期服务型政府。
四、突出改革和创新。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推动我市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我们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和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监察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引领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院士团队等智库作用,以省市共建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人才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为抓手,扎实推进众创空间和专业镇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突出社会民生事业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围绕建设“广东文化高地”,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推进省市共建,支持嘉应学院办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实施健康梅州工程,支持市人民医院建成粤闽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等创建三甲医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建成卫生强市。发展体育事业,振兴足球之乡。坚持民生为重,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因人施策、精准施策,确保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和63045户175917名相对贫困群众如期实现精准脱贫。
2017年工作安排
五年宏图,重在开局。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工作韧劲,坚持稳中求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扩量提质
重实体、兴实业,既是全市上下的一致共识,也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
加快建好重大产业平台。统筹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以广梅园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周边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广梅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梅江东升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梅县水车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兴宁水口园重点发展机电、机械制造和食品饮料产业,五华河东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自行车产业,丰顺埔寨园重点发展电声、医药产业,蕉华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医药、新型建材产业。优先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园区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梅畲快线主体工程。积极争取和用好省专项扶持资金,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和供排水等水务环保设施项目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广梅医院、职业技术学校和商务中心,完善生活配套。积聚创新发展要素,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松棚铁路货场和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快获批综合保税区。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好土地征收、储备工作,确保核心区新增4000亩建设用地。
全力推动产业共建。全面落实省扶持产业共建政策,建立广梅园畲江片区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推进总部、研发和孵化环节在广州,配套和生产环节在梅州的共建模式,力促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发挥广汽集团的龙头作用,年内新增3个动工项目,打造广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广药集团为核心,带动周边配套企业进驻,推动形成广药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主动对接广州开发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主体作用,强化与广州市的沟通协调,全力抓好征地拆迁、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无障碍建设、早见成效。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