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6日在迁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迁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淑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迁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迁安发展历程中形势急剧变化、经历严峻挑战的五年。受外部冲击和内部问题的叠加影响,自2013年开始,钢铁、矿山等行业的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并迅速波及其他行业。我市产业结构单一、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内部问题连锁反应、集中迸发,转型阵痛不断加剧,经济持续下行,指标增长乏力,迁安发展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
“十二五”时期,更是全市上下转型攻坚、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在困难中取得新成绩的五年。面对经济严冬期、转型阵痛期的双重考验,我们没有丧失振兴崛起的志气,更没有减弱干事创业的劲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治污染、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44.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8倍,年均增长16.9%。到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5.2亿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2.6亿元,年均增长13.7%。先后被评为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2012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城市,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中,从2011年的第30位上升到第19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增商业面积23.2万平方米,新增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5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比“十一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钢铁、矿山两大行业增加值比重由92%下降到69%。在稳妥化解钢铁产能的同时,7家钢铁企业全部进入工信部规范企业名录,精品钢材比重由25%提高到30.5%。钢铁产业加快向装备制造业和耗钢产业延伸,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正大制管、彦博彩板等项目相继投产,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实施了一批钢铁初深加工集群项目,制管、彩涂板等产业由弱到强,全市耗钢能力达到1250万吨,耗钢率达到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3%,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产业。浙江物产、天津物产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带动50余家中小物流企业集群跟进,形成了2000多万吨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吞吐能力。煤化工、食品医药、包装建材等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了怡惠达LNG、翅冀LNG等一批链条延伸项目,打破了有“焦”无“化”的粗放式发展格局。思文科德八色印铁等一批项目投产,实现了由纸质包装向铁质包装、特种包装的拓展。英诺特生物制药、百善药业、葵花药业等制药企业高端起步、集群发展。
――搭建了转型发展的优质平台。累计投入170亿元,规划建设了4家省级园区。其中,经济开发区成为我省首个千亿级工业聚集区,被列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园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清洁生产试点园区。滦河文化产业园区跻身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国物流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五年来,园区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集聚了全市90%的规上企业,创造了80%的经济总量,提供了50%的就业岗位。
――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比“十一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世界健康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单位,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唯一的县级试点。高标准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明确了三大主体功能区和“1-3-38-48”四级城镇发展体系,全市规划体系更加完善。滦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顺利蓄水,形成了14平方公里湖面,山水融城特色更加突出。南部新城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和右岸新城三大板块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形象显著提升。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津秦高铁滦河站正式运营,京秦高速迁安支线、第三通道等重点工程相继通车,累计新增城市道路面积77.6万平方米,新铺设各类管网142公里,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集中供热895万平方米,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了276项小城镇建设项目,建昌营、野鸡坨和沙河驿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城市管理更加有序,组建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探索推进了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城市美化、净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发展节水灌溉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3.5平方公里。实施了滦河、冷口沙河、西沙河等治理工程,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了四条生态绿道,实施了138个“绿道金瓜”工程,带动土地流转12.8万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9家,带动12万农户增收致富;唐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6.1%,比“十一五”末提高5.6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210个村的改造提升工程,唐庄子、山叶口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培育了燕山大学科技园迁安分园、昌安耀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了181项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力推进钢铁、焦化等五大行业治理,实施了烧结机脱硫、转炉除尘等278项重点治理项目,累计淘汰黄标车3183辆,完成燃煤锅炉改造207台,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实施了139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面积9822亩。累计造林绿化16.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5%,比“十一五”末提高4.6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正式招生,市职教中心升级为技师学院。持续改善办学条件,23个校安工程全部竣工,一中与北大学园实现合作办学,六实小正式成为北京实验二小成员校,北大学园幼儿园投入运营。第四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我市获评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卫生计生事业稳步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迁建等工程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1.34亿元。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文体事业更加繁荣。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验收,被评为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馆、图书馆、奥体中心、博物馆改陈等工程先后竣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被列为全国示范项目,19个镇乡综合文化站全部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站。九江拳击队在南京青奥会、仁川亚运会等赛事中先后夺金。此外,食品药品安全、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以及质量技术监督、统计、物价、气象、移民、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