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东省)2016年章丘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章丘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8100 发布时间:2016-01-27 07:57:06
摘要:2016年1月12日在章丘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章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天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
——2016年1月12日在章丘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章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天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5亿元,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99亿元,增长10.78%;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75元,分别增长9.5%、10%。位列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0位。2015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全市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8%,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3.71%,比“十一五”末提高17.9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3%。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积极实施“122”、“131”等工程,加快项目攻坚和产业转型,济南一机床、科兴生物制药等439个项目竣工投产,五年累计完成投入867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80家,五年净增157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85亿元、利税188亿元、利润106亿元、增加值37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9倍、2.45倍、2.23倍和1.78倍。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300家和330家。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先后实施高标准农田创建、南水北调东湖水库、水系连通等150多项重点工程,高标准农田增加到5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新建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大葱文化产业园等30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形成50万亩名优农产品生产板块。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土地流转率达到31.5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监管体系,注册“章丘放心农产品标志”,发布区域公用品牌“百脉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个,列入全国首批名优农产品目录7项,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9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2亿元、309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98%、92%。引进唐人中心、大润发等商贸综合体和越海、万科、普洛斯等现代物流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7%。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开园,朱家峪获批4A级景区,列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6亿元,年均增长12%。
  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五年来,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37个,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和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47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616件,济南市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达到52个,89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昊月树脂、华凌电缆等企业起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29个。先后与5名院士开展合作,引进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5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北四厂”顺利搬迁并全面改造升级,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被济南市作为典型案例推广。新产品、新产业快速成长,石墨烯、玄武岩纤维、轻芯钢等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抗癌药剂、基因工程药物等医药板块快速成长,万斯达、中铁十四局等建筑产业化项目快速集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4%。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业户3889户、小炼铁和小炼油51家,淘汰落后机电设备940台(套),整顿关停采石场54处、粘土矿31处、煤矿17处,整治填封废弃矿井663处,煤炭行业实现整体转型发展。强化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商,累计引进项目176个,完成投资86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30亿美元。深入实施品牌强市、质量强市战略,在全省县级首设政府质量奖、首席质量官,华凌电缆获省长质量奖,圣泉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4件、济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46件,荣获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优秀单位、全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市。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章鼓、圣泉、万斯达、大汉4家企业在主板、新三板挂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园区试点单位。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累计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000多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三、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围绕“一河两城”发展框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31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智慧城市试点市。完成城北片区、刁镇市域次中心和9个镇街规划设计。以四大片区为引领,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唐人中心基本建成,绣江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喜来乐泰王水世界一期项目建成营业,绣源河被联合国评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闽台中天综合体完成开发22万平方米。绣源河片区、东西石河村等旧村改造顺利实施,累计征收改造113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城东热源厂、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实施500千伏天衍输变站等电力工程,新建改造供水供暖管道243公里,天然气管网延伸至18个镇街,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施省道242线、243线、321线、南外环一期、明埠路南延等主干道路维修建设,国道309收费站东迁,新客运总站启用,更新公交车163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被列为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市)。实施小城镇建设行动,累计完成镇村建设70亿元,先后实施刁镇漯河湿地公园等490项新型城镇化重点工程,刁镇、普集列入全国重点镇,刁镇、相公庄列入省级示范镇。实施违法建设、露天烧烤、铁路沿线等专项环境整治,推进市政设施管理一体化、市容管理网格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大财政补助农村力度,调整完善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新增各类作业车辆300余台,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20处、公厕62个,被认定为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45处镇村污水处理站,全市村庄街巷硬化率达到80%,建设山区五小水利设施1600座,饮水安全工程使12.88万农村居民受益。新建农村社区50个、公寓楼910栋,改造危房1910户,近10万农民实现居住社区化、生活城市化,被评为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市。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68%。改造提升桃花山公园、龙盘山公园,建设市民林荫公园,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26平方米。成功创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章丘国家森林公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
  四、倾力民生事业发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始终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首位,连续五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8%、13%。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7.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8万人次。成立创促会,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新增城乡就业10余万人。改革居民医保政策,实现“五险一票”征缴。在省和济南市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实施市医院、中医院等改扩建,完成367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被命名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被评为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改扩建学校160所,福泰小学、诺德小学、职成教中心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启用。全市标准校车达到223辆。中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突出抓好农村“三大工程”,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建设项目430多个,建成68个市级以上示范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累计脱贫1.56万人。深入推进支部“1+3”工作,全市村集体自主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46个。完成248个村乡风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702个村达到济南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文博中心、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成功承办全国“十艺节”系列展演、济南泉水节、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等大型活动,荣获“千年古县”称号,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建成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一期。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平安章丘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更加健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网格化监管、标准化创建、信息化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建成高清监控、治安卡口800余处,治安防控效能明显提升,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五、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各项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市本级预算全部公开,建成市直部门会计电算化和监管平台,严格会议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全覆盖。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撤市设区工作,2个乡撤乡设镇、5个镇撤镇设街道。强化刁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理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卫生计生等部门职能。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全面梳理政府权力事项,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启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政务服务“一口收费,一门办理”,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整改“四风”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百姓电视问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1件、政协提案740件,满意率达到99%,市民热线电话办理满意率达到97.6%。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把握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电子商务、新材料、建筑产业化等新业态,持续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开启了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竞争优势更强的新局面。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紧紧把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莱协作区等历史性机遇,拉开“一河两城”发展框架,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成功争取济青高铁设站、增设济青高速北线出口等重大工程,增强了我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带动力。五年来,我们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通过对上争取和对内挖潜,破解土地瓶颈;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争取信贷支持,化解资金矛盾;通过政策扶持和惠民搬迁,推进重点片区建设,为今后发展集聚了要素、拓展了空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驻章部队,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力度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不巩固;城乡发展不够协调,镇街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少数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淡薄,有些干部“只求不出事、不求干成事”,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倾向不容忽视;个别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我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挑战: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到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仍然长期向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市多年积累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对我们加快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左右。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需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1、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品牌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整合提升各类创新平台,深化创新项目与生产力对接,提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生物医药、建筑产业化、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8%左右,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特色园区,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科技化发展。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省会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2、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全域深度融合。强化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科学规划市域空间布局,实施“多规融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突出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高起点规划绣源河、绣江河、圣井新城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中心社区,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体系。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文化传承,保护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强基础设施提升,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南北外环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供暖、供气等向农村延伸,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发展均等化、一体化。
  3、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始终把生态文明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最严格的耕地和资源保护措施,推进节地、节水、节材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总量控制,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力保环境质量稳步好转。巩固扩大生态市建设成果,加大综合保泉、造林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扩大退耕还林还湿,建设海绵城市,建成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45.8%,把章丘建成和谐宜居、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