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西)2016年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南宁市青秀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50 发布时间:2016-11-24 09:54:28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21日在南宁市青秀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区长 韦敏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青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
(四)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重大项目保障明显增强。创新开展征拆工作,完成大岭生态园、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南宁东收费站等60个重大项目征拆任务,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征地责任状目标,“以购代建”临时过渡安置模式成为全市创新做法,“三三二”※工作法得到群众广泛认可。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二塘煤矿棚户区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长堽片区棚户区项目进入征拆程序,国开行5.91亿元贷款全部到位,棚户区项目融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路网建设全面提速,青环路改扩建工程、民族大道下穿青秀路隧道及青山-英华立交等道路、桥梁建成通车。“海绵城市” 建设进展顺利,投入833万元,完成香港花园、裕丰·英伦等5个试点小区的改造提升,完成44个生活污水直排口的截流改造。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263万元,改造百花岭路、竹塘路等11条道路(小街小巷),铺设沥青路面1.14万平方米;投入580万元,新(改)建11座公厕,完成紫荆花园等25个无物业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任务。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开展城市管理“五化” 建设,“城市管理巡回法庭” 受理并执行25件行政非诉案件,暴力抗法案件同比下降30%;“城管通”手机APP得到广泛使用,城市乱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字城管案件同比下降308.87%。全年荣获南宁市“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5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承办3场全市城市管理示范现场会,打响了“南宁城管看青秀”品牌。“两违”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拆除私搭乱建820栋,整治国土卫片图斑点6个,清理违法建设42.4万平方米、违法用地29.2万平方米。垃圾分类取得初步成效,率先在全市开展16个重点生活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建成5个密闭式分类环保垃圾屋,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枫林路、百花岭路等85条道路的绿化美化任务,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76%,绿地率达45.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2平方米,三项指标均排在全市各县(区)首位。综合示范村建设卓有成效,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长塘镇团岩坡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得到了推广,南阳镇古岳坡市级生态综合示范村基本建成。“生态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投入9423万元,深入实施“三化、两行动、一工程”※,完成136个村(坡)绿化, 100个饮水工程净化,269个村(坡)道路硬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50户,建成标准户型192户,新建村(坡)污水处理站15座,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长塘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行,50个坡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顺利完成,长塘镇加踏坡、伶俐镇渌口坡等4个村(坡)被评为南宁市“百佳村屯”,南阳镇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经验、刘圩镇镇圩管理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
(五)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教科水平持续提升。投入2.81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461个,完成了长塘中学、刘圩镇大里小学等10所学校原址重建,伶俐中学、南阳镇二田小学等51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增多功能媒体教室18间,实现了村完小和教学点信息设备全覆盖。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资金965.2万元,受益学生达1.5万人;落实扶持困难学生资金836.35万元,惠及学生9801人(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1200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成效显著,民主路小学荣获全国百强名校,滨湖路小学荣获亚洲青少年机器人锦标赛金奖,2015年城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全年投入科研经费1102万元,培育创新企业30多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共2096项,同比增长75.4%,建立全市第一个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入孵企业31家。
卫计事业稳步发展。完成茅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桂雅、林里桥、通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年新农合参合人数17.9万人,参合率达99.5%,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76.01%,参合率及电子建档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提供率均达100%,村卫生室达89.1%,均高于国家标准。投入245.2万元,为1.84万户诚信计生家庭及计生专干购买爱心保险,为78户计生家庭办理小额贴息贷款。
文体事业繁荣活跃。第二届青秀区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节在广西民族村、刘圩镇同时举办,搭建了城乡文化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三月三”非遗文化传承交流展示和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入460万元,建设伶俐那樟、刘圩那度等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54条户外全民健身路径,扶持发展38支业余文艺团队。“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成效显著,凤岭北社区创新开展的“三位一体”护苗行动※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全国现场会议观摩点。
(六)民生改善实现新提高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社会救助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使用低保无纸化网上审批,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全面建成,全年发放救助金1400万元,救助人员5.8万人(次)。8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全部投入使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投入389.4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1个,实现1129人脱贫,完成年度计划的110.7%,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完成2738名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继续加大“天网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加强信访调处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全年接访和下访522人(次),排查矛盾纠纷1001件,成功调处996件,成功率达99%;狠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经济损失呈下降趋势;严控食品药品安全,完成32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透明厨房”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企业监督检查率达100%。
过去的五年,城区人民武装及国防动员、编制、审计、统计、人防、粮食、水库移民、物价、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应急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公安、消防、国土、规划、税务、烟草、供电等双管单位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来,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城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城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城区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城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企业家、投资者以及关心支持青秀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服务业占比过大,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特色还不够凸显,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二是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棚户区、城中村的建设与城市发展还不够匹配,改造力度有待加大;城乡管理考评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持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三是少数干部创新精神、担当意识有待增强,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四是全面小康还存在短板,民生保障的力度有待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新思路、新要求、新模式、新举措、新作风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取得新发展,不断满足全城区各族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十三五”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两个建成”战略部署,以及南宁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首府的战略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施“一带五区六中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奋力跨进“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50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首府南宁勇当全区“两个建成”排头兵多作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创新促转型,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互认。抓好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抓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金融创新,加快建设南宁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抓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取得更大实效。落实户籍制度改革部署,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强化三产优势。打造楼宇经济集聚区,充分发挥金湖中央商务区、东盟商务区楼宇示范片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巩固创建全市楼宇经济示范区成果;到2020年,亿元税收楼宇累计达16栋,楼宇税收突破40亿元。打造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南宁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到2020年,入驻互联网金融企业、年交易额分别达到500家、2000亿元;着力发展金融后台产业,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310亿元,占城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0%。打造现代商贸业集聚区,实施“互联网+商贸业”发展战略,发挥广西电科速购网、绿地(香港)集团电子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平台和带动作用,推动传统商贸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58亿元,占城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打造会展文化旅游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横龙景区、南阳镇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刘圩镇现代生态农牧文化产业园、香港卫视·丝路城邦影视休闲旅游基地、青秀区花满人间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伶俐镇创建特色旅游名镇步伐,打造青秀区文化旅游业品牌。到2020年,旅游收入达460亿元,年均增长15%。
补长二产短板。打造新型工业发展标杆,大力培育重点产业,加快推进斐讯通信南宁产业基地、美斯达履带破碎筛分设备、景和机械停车设备等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园区水、电、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招商,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斐讯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每年安排5000万元扶持资金,帮助工业企业解决技改、节能、融资难等问题。
凸显一产特色。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样板,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每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打造现代农业品牌,着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力提升长塘镇现代生态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档次,争创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快推进南阳镇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刘圩镇现代生态农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长塘镇“青秀花果乐园”生态综合示范带。扎实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和引导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培育一批覆盖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3.2亿元,完成青龙江排涝泵站工程建设,新(改)建40座电灌站、91座山塘、7处堰坝,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二)突出协调抓统筹,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族大道延长线经济带、火车东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配套功能。完善交通路网,抓好仙葫片区路网和伶俐大桥等项目建设,改造一批城乡道路,全面提升通达能力。配合做好外东环、轨道交通1、3号线站点等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站场枢纽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推进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场35个、停车泊位4500个。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完善给排水、电力、燃气、信息等设施建设。加快乡镇镇区道路和房屋风貌改造,实施4个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伶俐、刘圩集中供水工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拓展城市管理“五化”内涵,普及“城管通”手机APP的应用,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巡回法庭”的作用,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开发“青秀一站通”※,促进城市管理长效化。继续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抓好二塘煤矿片区、长堽片区棚户区,广西政法学院旧址片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科学有效整治“两违”,严格遏制新生“两违”,提升城乡规划、土地规范管理水平。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环卫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50户以上的村(坡)生活污水无害化集中处理,村(坡)屋巷道路全部硬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污染源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采取“政府引导、村民出资、企业代建、财政奖补”模式,积极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重点发挥市级综合示范村长塘镇团岩坡、南阳镇古岳坡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区(带)建设,打造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典型。扎实推进文明村镇、绿色村(坡)和星级文明户创建。
(三)突出绿色保生态,营造和谐宜居新环境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促进生态经济相生共融发展,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采用节能低碳环保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养发展新型生态工业,构建集约、高效、循环、安全的生态工业产业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循环生态农业,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打造一批生态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态服务业。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