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西省)2016年阳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阳泉日报 作者:知县网 人气:1249 发布时间:2016-11-24 14:19:05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8日在阳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董一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8日在阳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董一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和“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取得了新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过去的五年,特别是2013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建立了部门、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见等措施,设立了综合产业扶持基金、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稳定工业运行、支持煤炭脱困、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有效需求,释放发展红利,挖掘增长潜能,多措并举,顶住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5.7亿元,年均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7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3亿元,年均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4.2亿元,年均增长3.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14元、11494元,年均分别增长9.1%、11.9%。
 
  ——我们积极扩大投资需求,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空前。“六位一体”推进项目建设,下大力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开工建设总投资45.9亿元、总长79公里的阳大铁路,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阳泉作为晋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启动实施总投资1.55亿元的城市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努力让群众喝上优质水、放心水;重启了总投资2.02亿元的娘子关二期供水工程,从根本上缓解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共签约外来投资项目867个,到位资金1404.9亿元,百度云计算、中广核风电等一批具有转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阳泉。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全市“飞地”项目达到21个,总投资218亿元,天元废旧家电拆解、桃林沟欢乐世界等项目竣工投产。五年全市累计实施各类重点工程项目1115项,完成投资2259亿元。省级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3名。
 
  ——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加快推进旧城、新城、大县城、重点镇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2.57亿元。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泉西路、保晋路、洪城北路等建成通车,华盛桥、赛鱼桥等桥梁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阳五、太阳、西环高速相继竣工通车,市域内形成了100公里的高速圈,高速公路密度达到6.27公里/10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1。启动了生态新城建设,漾泉大道等一批路、水、气、暖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城市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7.99%、95.98%和100%。启动并加快推进“智慧阳泉”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互联网免费全覆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86%,居全省第2。
 
  ——我们持续推动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转型扎实有效。按照“稳定煤炭、加快电力、扩大煤化、做强装备、创新冶金、重组耐材、做大旅游”思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重组整合矿井改造,建成现代化矿井5座。坚持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重。五年来,建成、在建、获得“路条”及正在规划中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近80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总装机规模将达“千万千瓦级”。2×20万吨乙二醇项目一期即将竣工。兆丰铝业氧化铝二期70万吨、高精铝板带一期12.5万吨项目投产运行。大力发展煤矿电气、通用机械、特种石墨等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百度云计算一期3万台服务器正式投用。推进煤矸石、煤层气、粉煤灰和废旧家电的综合利用,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52家。加快发展旅游业,五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611.9亿元,年均增长22.5%。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5∶59.5∶39调整为1.7∶49.8∶48.5,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们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三农”工作成效明显。五年来,财政对“三农”投入累计达29.5亿元。积极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形成了以畜牧、核桃、蔬菜为主导,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红薯竞相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一村一品”专业村累计达3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2271个、154家,土地流转面积11.3万亩。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全市农村脱贫人口达2.2万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完成县乡公路改造4395公里、农村街巷硬化6626公里;新建饮水安全工程303处,自来水入户率达95%;为611个村安装路灯12213盏;104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3个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74.7%提高到2015年的82%,五年共兴办民生实事35件,实施了“七大民生工程”。创业就业促进工程。五年有2800多个行政、事业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0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保提标扩面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60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7.83%,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住房保障工程。累计开工新建各类保障房65219套,基本建成53181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7030户。教育均衡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60所,改造农村幼儿园52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成功“升本”,更名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卫生强基固本工程。全市7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59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6个村卫生室和13个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省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文化惠民利民工程。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惠民在山城”系列活动扎实开展,“一年一场戏”公益演出惠及130个偏远贫困村。我市作家刘慈欣作品《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成功举办全国蹦床赛,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摘金夺银。平安阳泉创建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矿区社会服务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积极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信访形势明显好转,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由“十一五”末的91人减少到60人,下降34%,首次杜绝了重特大事故。
 
  ——我们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抢抓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机遇,大力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七大类53项民生类服务项目办理时限压缩51.5%。公布运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除国家规定保留事项外,全部实现“先照后证”;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阳煤集团正式控股南煤集团。启动了市阀门厂、水泵厂“退城进园、搬迁改制”工作。市属国有照相馆、理发馆等服务企业全部完成民营化改制。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盂县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全省首家专门服务“三农”的盂县汇民村镇银行挂牌成立。城商行改革迈出新步伐。上海股交中心阳泉企业挂牌孵化基地成立,挂牌企业达11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全省首家成立了科技银行,设立了3000万元的首支地市级高新技术投资发展基金。建成或在建科技孵化器5家,市科技孵化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累计达104家。我市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被列为全省首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争取到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资金4.66亿元、专项建设基金11.7亿元。新城建设项目获得国开行、农发行贷款额度27.3亿元,到位11亿元。
 
  ——我们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屡创佳绩。五年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94个,年节约52.2万吨标准煤,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净空工程,“十二五”六项减排指标任务全部完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完成矸山治理恢复3750亩、电厂脱硫除尘升级改造200.5万千瓦、脱硝治理133万千瓦。集中开展“土小”企业专项整治,1150座燃煤矾石竖窑、石灰窑全部依法取缔。新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3万吨。五年完成各类营造林65.7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455.9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我们不断强化民主法治和自身建设,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05件、政协提案1710件。扎实推进“法治阳泉”建设,普法工作成效明显。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序推进村委会换届选举。全力推进“六权治本”,制定了人事调动、预算外资金分配、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公车改革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决反对“四风”,“三公”经费支出由2012年的22468万元,压减至2015年的8407万元,年均降幅达27.94%。
 
  与此同时,着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事业,民族宗教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外事、侨务、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极为曲折的时期之一,我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五年来,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些指标完成不尽如人意,但民生改善没有削弱反而加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优势领域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人均收入、社会保障等继续保持先进水平,多年期盼的铁路、道路、供水、饮水、生态、环保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项目建成或正在推进。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要实现阳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将贯彻落实中央、省精神与阳泉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主线不偏离,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充满活力的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必须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不懈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必须坚持主动适应新常态不彷徨,既努力解决当前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又科学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积蓄发展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境界。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停步,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抢抓各种政策机遇,持续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推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不手软,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断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省驻地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阳泉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接续产业发展不足,多元化支柱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民营经济比重不大、活力不强、动力不足,大众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园区建设滞后,制约项目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环境卫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仍显滞后,“四风”问题尚未根绝,廉政建设、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一些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工作中存在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对此,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倍努力,扎实工作,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