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宁夏)2016年泾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泾源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758 发布时间:2016-03-05 08:50:08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威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泾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
三、敢为人先,全面打响精准脱贫的攻坚战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区市下达任务。
聚焦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按照“一切围绕扶贫,一切为了脱贫”,切实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落实“1+16+96”脱贫攻坚计划,围绕“六个精准”,夯实“六个基础”,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六个全覆盖”。目标对象全覆盖。全面推进6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重点完成26个贫困村脱贫销号,巩固发展村16个,培育致富村12个,其它34个销号村达到基本脱贫条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内。基础设施全覆盖。围绕特色小城镇、美丽村庄建设,按照贫困村“五通八有”的脱贫标准,全面实施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产业政策全覆盖。推行无差异的普惠性产业政策,支持贫困户自力更生、增收致富,鼓励致富带头人做大做强,每个农户都能同等享有政府扶持政策,重点推进兴盛乡产业示范、新民乡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工程。技能培训全覆盖。创新开展“订单培训、定岗就业、定向输出”模式,通过当地就业一批、劳务输送一批、能人带出一批,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技能培训任务,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到3500人,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100个。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面落实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政策,发挥民生兜底作用,加大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实现特殊群体应保尽保。金融扶贫全覆盖。推进“财政+金融+产业+扶贫”整体联动,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整合财政资金担保放大银行贷款7亿元以上,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600万元,满足创业农户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
(二)突出项目引领,催生内涵发展新动力。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全年“双争”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达到15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亿元。实施“内联外通”道路畅通工程,重点抓好国道344线泾源段、泾河源镇至双疙瘩梁、青石嘴至泾河源镇二级公路项目实施,集中抓好32公里农村公路修建改造,实现贫困村道路全硬化。实施城乡安全饮水和配套联通工程,突出抓好香水河、干沟河和泾河综合治理,精心抓好泾河水资源综合利用二期工程,配合抓好中南部饮水配套工程建设,贫困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能吃上放心干净的自来水。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生态修复15.6万亩等建设任务,争取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为就地转为护林员的贫困农户提供“口粮田”。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抓好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旅游产品、清真食品等加工业,构筑大学生和返乡创业人员的“雁归巢”。实施“互联网+”信息工程,组织抓好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0个村级服务站建设运营,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形成“小农户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协调抓好36公里线路改造,确保每个贫困村都能通上动力电。
(三)强化全域带动,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推进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能力,力争全年旅游人数达到90万人次。推进全景化建设。围绕“轴线开发、点轴联动”的发展思路,加快水、路、绿三线齐头并进,推动“五化同步”,实现景区景点互联互通、乡村旅游串珠成链、资源开发互利共赢。重点建设20公里旅游服务带,加快建设老龙潭景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胭脂峡生态保护开发,全面完成泾河源“回乡水坊”等项目。延伸全时化消费。全面推进主干道路两侧生态长廊建设,重点建设秦家梁万亩油菜花观光基地,稳步推动萧关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全力实施六盘山滑雪场二期工程,适时开展山花节、冰雪文化节、迎春灯会等节庆活动,实现“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观景、冬季滑雪”的四季旅游。推动全要素融合。加快旅游环线建设,开通县城至老龙潭旅游公交专线,打造联通主要景区的20分钟通行圈。集中开发荣盛美食街、盈德商贸街、德通商务广场等夜间休闲业态,力促颐和阳光、泾河印象等星级酒店建成开业。建设改造特色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创建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基地。实现全民化共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创新旅游开发与脱贫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贫困人口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培训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从业者,提升服务水平,形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户户都是旅游项目”的生动局面。
(四)加快优化升级,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草畜产业提品质、强基础。强化政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通过“投母收犊”合作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基础母牛养殖,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00户以上,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1万头。发挥龙头带动,支持伊源与新疆天山牧业深度合作,安格斯肉牛饲养量达到1万头;支持泾河清真食品公司延伸产业链,建设千头养殖基地,年屠宰加工牛肉达到3000吨;加快六盘牧业迁建,力争肉牛饲养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加强饲草基地建设,种植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草10万亩,新建10万吨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饲草青贮池14万立方米。健全防疫保障体系,新建村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室10个,保险良种基础母牛1万头。力争全年基础母牛存栏保持在6万头以上,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苗木产业重引领、拓市场。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合理种植、科学管理”标准化育苗模式,采取能人带动、大户参与、农民入股的形式,培育科技示范基地7个、科技示范户100户。发挥宁夏皇达本土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培育种植花灌木、彩叶乔木3000亩。提高苗木销售的组织化、规范化,成立“三支队伍”,实现苗木目标市场推销一批、协会固定客户销售一批、承揽工程消化一批、荒山绿化采购一批。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开辟以中药材、食用菌、养蜂为主的贫困群众增收新渠道。全县苗木留床面积优化在18万亩。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精致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节能环保、综合管网等政策,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三线入地”、供气供热、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气象局迁建、珍稀植物园改造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卧龙山休闲森林公园续建工程。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和平巷、西苑南路商业开发,完成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县内劳务移民安置任务。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推进城市供暖、地下综合管廊、香水河大桥等PPP项目实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三水润城”,修复香水河、干沟河水生态系统,建设“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启动运用智能交通旅游系统,完善城市智能化运行体系。
打造精美乡村。加快泾河源镇污水处理、自来水厂、立体停车场、农贸市场、供热管网和公交站点等项目建设,完成欧亚风情园后续工程。完善六盘山镇安置区配套设施,实施镇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重点推进兴盛、黄花特色小城镇建设,新建美丽村庄12个、标准化农村社区10个,创建标准化道路20公里,实施“亮灯”工程、“阳光沐浴”工程,完成危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力争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加强精细管理。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推动城乡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重点加强城市“三乱”治理,依法打击“开墙打洞”和店外摆摊经营等行为;集中开展农村“五改”整治,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六)改善民生民利,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让“薄弱”学校“厚”起来。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成泾源一小、一中、高级中学扩容改造,创建标准化学校45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深化“三位一体”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争创全国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工作示范县。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向贫困村延伸,新建开办乡村幼儿园16所,力争年底60个贫困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深入推进“教育温暖工程”,全面落实“3+9+3”助教计划,建立教育全过程公益助学体系。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建设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引导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培训体系。
落实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项民生工程,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总结宁医大总医院合作经验,稳步推进职工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和公开招聘制,重点推行县医院开展同工同酬和岗位差异化试点,提高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医院能查病、医生能手术、职工有保障”。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医生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基本达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将群众文化推向广大农村,鼓足贫困群众大干快上的精气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广场舞、秦腔展演、篮球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扶持农村文化大院和民间文艺团队建设,支持贫困村开发剪纸、刺绣等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推进“踏脚”“赶牛”进入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提高传统民俗运动普及率,创建全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