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7年麻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麻江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8-03-28 07:59:37
摘要:“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从12.66亿元增加到26.53亿元,年均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53亿元、0.68亿元分别增加到3亿元、1.9亿元,年均增长14.4%、2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6.1亿元,年均增长41.76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7亿元,年均增长16.8%。2015年,在全州13个非经济强县排名中,我县35个核心指标有20项排名前八名、7项排名前三名,各项核心指标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全县小康实现程度达88.6%。...
BH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锲而不舍抓改革创新,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谋求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深入实施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区“六好六强〔32〕”管理体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城市“三到社区”管理体制、农业园区管理体制、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教育卫生惠民便民利民体制、蓝莓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强化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与广东温氏集团、陕西海升果业集团、山东寿光东隆公司等企业共同搭建的园区平台,优化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市场等要素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围绕蓝莓、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争取建成国家级蓝莓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创新型企业2家以上。BH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毫不动摇抓生态建设,在增创生态文明优势上跃上新台阶。发展绿色经济。把“绿色+”理念贯穿各方面、融入所有发展,注重把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相结合,加快发展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一批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建造绿色家园。着力打造绿色城镇,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全面提升乡村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迎接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开。到2020年,完成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20个以上。完善绿色制度。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导向,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推动全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公园林地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厉行法治,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33〕”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34〕”两把利剑,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考核,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筑牢绿色屏障。大力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狠抓退耕还林,加强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城市绿色交通和慢行系统建设,启动一镇一公园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加大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县境内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35〕,实现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培育绿色文化。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传统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绿色意识,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引导群众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力争2020年,全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达标80%以上。BH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六)凝心聚力抓脱贫攻坚,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上建立新业绩。全面学习贯彻落实《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36〕”,坚持“六个精准〔37〕”“六个到村到户〔38〕”,实现“两不愁、三保障〔39〕”,继续实施十大脱贫攻坚工程〔40〕。依托农村“三变”改革〔41〕,深入实施“一村一社”工程〔42〕,积极搭建龙头企业、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平台,实现融合发展、抱团脱贫,构建村产联动、村企驱动、企农互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甄别“再回头看”,真正达到扶真贫、真扶贫、能脱贫。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完成1万人搬迁。建好用好扶投公司和农文旅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43〕”产业推进行动和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工程,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让一批贫困人口就地转变成生态保护人员。继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计划,加快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加强乡村教师医生队伍建设,落实贫困家庭及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教育、医疗卫生扶贫全覆盖。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兜住民生网底。强化各类扶贫资金整合,争取国家扶贫资金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用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力量,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民生铸廉”专项整治。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强化脱贫攻坚考核和督查问责。BH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七)矢志不渝抓民生事业,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展示新作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抓实抓牢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来推动其他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教育强县。按照教育强县建设标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学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项目建设。精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失学。实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强化乡村教师实践性培训,积极打造省州县名师和骨干教师团队。试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建设智慧课堂、智慧学校,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十三五”期间,建成全省教育强县。建设健康麻江。全面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突出人民健康优先战略,重点在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人民健康素养、全民健身运动和构建健康绿色环境上下功夫,落实好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培育发展好健康产业,努力营造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县乡医疗机构等级提升工程,启动县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和县中医院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县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切实稳定生育水平,不断提升计生优质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在2018年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到2020年,创建2个以上国家卫生乡镇。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群众创业就业工作。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障等应保尽保。加快推进杏山贤昌、宣威龙山、谷硐坝芒3个片区的“幸福乐园〔44〕”建设,全面加强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管理的关爱服务。逐步建立先安置后拆迁的工作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顺利落地实施,妥善解决好群众居住问题。统筹推进城镇保障房、易地扶贫搬迁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建设文明麻江。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办好“最美麻江人”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着力做好科普工作,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抓好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城乡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抓好药谷江村龙舟赛道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健身运动、竞技体育活动,继续举办好马鞍山游园会。抓实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医药的传承,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抓好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群众依法维权和依法办事水平,增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平安麻江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每月开展1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实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以奖代补”政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超前防范风险,以“六零〔45〕”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重大敏感节点安全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管理,扎实开展“两抢一盗一骗”、禁毒、打黑除恶、命案防控、扫黄治赌等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全县社会持续稳定,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力抓好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安全监管,持久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严防较大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