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7年石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石阡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144 发布时间:2017-07-22 08:20:45
摘要:(2016年12月7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田运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战胜多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
Na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坚持补齐短板富民,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先行示范。坚持把补齐基础短板、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奋力崛起的新动力。一是全力夯实基础设施。围绕建设“黔东地区重要立体交通枢纽”目标,建成石阡至大龙、石阡至湄潭高速公路,快速推进重庆(涪陵)经石阡至广西(柳州)铁路建设,力争贵阳经石阡至铜仁城际铁路立项,加快推进乡镇连接高速匝道口快速通道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直达高速。规划建设水口500吨级航运码头和石阡旅游通用机场。高标准规划建设佛顶山旅游扶贫环线公路、县城环线公路。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县乡道提级改造,全力实施村组公路硬化,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客运率100%。快速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木瓜溪、獐子沟、杀牛冲水库,加快推进响水洞、南安山等水源工程建设,启动中坝至大沙坝河段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机遇,加快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建设,完善35千伏配电网络和加快10千伏及以下电网升级改造,建设青阳35千伏变电站,建成一批风电项目。大力实施“满格化”通讯工程,加快推进“云上石阡”“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二是优化重点投资领域。抢抓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强化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推动石材、苔茶、矿泉水、旅游等战略性资源更快形成产业集群,引进先进装备、技术、资金和管理,培育“含金点”,打造一批“石阡品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速推进“阡货出山”。三是打造开放发展大环境。围绕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做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做足开放文章。创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好用活工业园区、飞地产业园、农业园区、国有投融资公司等开放平台,让更多转移项目在石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主动把温泉、古城、佛顶山融入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开放平台,实现与镇远古城、凤凰古城等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全力做好引进入驻企业的政策兑现和服务工作,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构建投资“高地”、创业“福地”,吸引更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来阡投资发展,招商引进项目500个、资金500亿元。Na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坚持绿色崛起丰民,着力打造生态建设先行示范。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突出山水优势,进一步做大绿色经济、做实绿色屏障、做美绿色家园,实现发展与生态共进共赢。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发展,建成10个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57.5万吨以上。做大做强茶产业,力争实现茶叶种植面积50万亩,扎实抓好茶园管护、茶园改造升级、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进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精品水果20万亩、油茶20万亩、绿色蔬菜3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健全农特产品营销网络,建成黔东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县内县外“两翼齐飞”,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县内工业园区承载能力,立足石材、茶叶、白酒等优势资源,建成武陵国际石材城、龙塘白酒产业园,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大龙“石阡产业园”以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特色轻工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百亿级飞地产业园区、选择性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的高地。做深、做活水产业。引进全国水产优强企业,把矿泉水资源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着力打造石阡饮用水产业发展靓丽名片。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树立“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理念,规划建设以古城、古温泉、中坝温泉小镇为重点,打造体验古城风韵、温泉文化为主的中部组团;以鸳鸯湖、武陵桃园、大顶山为重点,打造体验乡村风光、农耕文化为主的东部组团;以佛顶山、楼上古寨、万亩油茶、烈士陵园为重点,打造体验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为主的南部组团;以仙人街、乌江画廊、万亩茶园为重点,打造体验休闲观光、夜郎文化为主的西部组团。建成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打造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9个,旅游业保持30%的年增长速度,到2021年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建成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二是筑牢绿色屏障。坚守生态底线,突出抓好生态重点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25度以上坡耕地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取缔木材加工厂,完成营造林22万亩,治理石漠化120平方公里,完成通道绿化300公里,实现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0%,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7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三是强化环境治理。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打击一切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重点水源地等保护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进行保护性开发;实施龙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对周边养殖业进行清理整治,加快推进城乡、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95%,逐步取缔网箱养鱼;建立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100%。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不懈努力,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Na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坚持城乡联动惠民,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先行示范。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促进人口聚集。到2021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一是推进主城区融合一体发展。按照“三组团布局、三中心定位、聚合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法编制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打造产、城、景有机融合的慢生活体验城市。建设“海绵体”城市,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稳步实施城棚改项目,推进供水、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快速推进河西二排街、西外环、金泉大道、城北快速通道、越城路等城市路网建设,促进县城主次干道纵横交错互通,有效解决县城交通拥堵问题。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及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加快完善广场公园、人行天桥、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大“两违”巡查和整治力度。加强政策宣传,严格拆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减少存量,杜绝增量,始终保持惩治“两违”的高压态势。二是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思路,抢抓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编制好规划,以“8+X”为抓手,依托交通、资源、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等资源禀赋,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一批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人文风韵的特色旅游小镇。突出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重点打造本庄、聚凤、五德、龙塘、石固等集农、工、商、旅一体化的中心特色小城镇。三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科学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投入,加强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城镇联运示范点、农村集中建房点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建成一批乡愁乡韵浓郁的美丽乡村。Na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坚持创新引领兴民,着力打造改革发展先行示范。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业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改革。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电价改革。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充分挖掘投资、消费、出口潜力,全面释放新需求。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把大数据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路子,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成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科技型企业备案年均15家以上,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4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来阡创新创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本土科技人才培养,培育众创空间1家、科技孵化器2家。深入推进“雁归工程”,积极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城镇困难家庭等群体就业,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四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大“引银入阡”力度,用活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激励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投入。抓实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撬动信贷资金,引导民间资本,盘活社会资金,实现投融资规模100亿元以上,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