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860 发布时间:2016-12-30 20:24:0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30日在兰州市红古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李 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五年,克难奋进...
 
同时,统计、物价、质监、民宗、残疾人、区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五年,是敢于担当、开拓奋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迈进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企事业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创新发展作为活力之源。始终将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区情实际相结合,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发展举措,加快了工业由“两高一资”向园区带动、多元支撑转变,农业由粗放传统向基地示范、精细高效转变,三产由单一传统向多业并举、新兴现代转变,优化了产业层次,提高了发展质量,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点,围绕园区扩容增量、农业提档升级、城乡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引进和实施了一大批投资大、效益高、带动强的重点项目,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综合实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转型发展作为内生动力。针对经济依赖资源、产业链条较短、区级财力不足等瓶颈问题,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破题之策,全力争取落实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市矿产”等重大利好政策,全力构建以园区为重点的承接产业转移大平台,探索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为发展提质提效提供了强大动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把共享发展作为施政初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每年落实一批惠民富民工程,每年兴办一批为民实事,每年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项目,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必须坚持凝心聚力,把共谋发展作为坚强保障。始终坚持区委的正确领导,依靠人大有力监督和政协鼎力支持、共克时艰,干群一心、同向同力、同心同德,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红古改革发展实践,形成了真抓实干、艰苦创业、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了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建机制、增活力的攻坚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传统产业尤其是在工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欠账较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不高,城市管理水平较低,农村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民生问题亟待有效解决。就业创业环境不够宽松,优质教育普及率较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部分群众收入仍然较低,社会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隐患;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因素造成的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维护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干部作风仍需不断改进。部分干部精神有所懈怠,敢于担当的意识不足,动真碰硬的魄力不够,实干苦干的作风不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在持续不断加以解决,今后将以更大的力度和决心加快解决。
 
二、谋划未来五年,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今后五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区委“1373”总体思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主线,统筹推进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幸福美好新红古。
 
根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532”奋斗目标,政府工作将着力实现“五个更加”:
 
——经济基础更加坚实。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10%左右的增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全地区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全市提前升位。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增加值达到10亿元以上;工业继续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增加值达到9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20家以上,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57.3:35.8。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配套,形成中心大提升、“两翼”大开发、城乡大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生态村镇全覆盖,全面完成矿区绿化修复,造林绿化2000公顷以上,城区公共绿地达到人均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并联审批方式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广泛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推广应用,“三大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增强,形成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成为兰州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分别达到3.5万元、2.5万元。“平安红古”和“健康红古”建设扎实推进,全区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走产业转型之路,以更高的层次调结构、转方式,打造红古经济发展升级版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瞄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振兴壮大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城市矿产”、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煤电化、铝加工、炭复合、新材料、再生资源、生物制品六条闭合式全产业链,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循环经济强区。重点完善“三大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园区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0%以上,基本建成有色冶金、煤基循环、高端炭素3个百亿级,“城市矿产”、新型建材、生物制品3个20亿级产业集群,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20亿元以上。
 
加快实施农业富民战略。着力打造“有机农业生态谷”,加快推进山台地整体开发利用,逐步扩大川水地流转集中经营,建设集“种养示范、休闲观光、体验订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业园5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特色种养千亩基地10个、万亩基地3个。优化产业结构,做精做特菜、果、奶、养、苗、加等优势产业,鼓励发展农业电商企业,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众筹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产业,引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业态,新增农产品品牌10个,林果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畜禽养殖规模超过80万头(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50%。完善经营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专业大户达到120个以上。
 
着力实施商贸兴业战略。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核带一圈,一轴连三区”的商贸空间结构,即以海石湾中心城为核心,辐射窑街、民和、连城等周边区域,形成民海、连海商贸物流圈;以109国道为轴线,将平安张家寺、花庄青土坡、红古旋子打造成功能较全、档次较高的商业片区。着力培育多元业态,提升购物娱乐、酒店餐饮、商务休闲等传统业态质量,扩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养老产业等新型业态规模,重点打造窑街煤炭、海石湾商贸、红古生物制品、花庄新材料、平安“城市矿产”和有色金属等特色物流基地,新增电子商务企业20家以上。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特色农业、新型城镇深度融合,争取把海石湾、窑街地区纳入“鲁土司衙门大景区”规划,打造休闲娱乐、红古和窑街古镇遗址考究重塑、湟水河民俗风情、现代农业观光、工业科普教育、马门溪龙遗迹文化等“六大旅游板块”,构建融“食、宿、娱、购、行、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大通道,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产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