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龙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龙里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139 发布时间:2016-02-15 12:03:01
摘要:(2016年1月14日在龙里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龙里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 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龙里县委关于制定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龙里县...
(二)结合优势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龙里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载体,以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谷脚—醒狮工业园、龙山工业园为平台,构建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电子信息技术、新型建材五大支柱性产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争取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增强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三港合一”的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商业业态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N”的新兴商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构建“一心、两核、三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打造黔中休闲度假首选地为目标,围绕“康体养生度假游、生态田园休闲游和自然原乡回归游”三大主线,树立“原乡龙里、康养胜地”的品牌形象。三是加快现代山地农业发展,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比较优势,坚持走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优质蔬菜、水果、刺梨等特色种植基地,重点打造龙山至湾滩河万亩豌豆尖产业带、谷脚至洗马百里刺梨和万亩辣椒绿色农业经济带。以特色种养殖业为主导,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激活“第六产业”。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等农业新经营主体,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向农业新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
(三)结合实际构建具有山地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一是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化体系。按照建设贵阳副中心城市的思路,大力实施“融筑联匀”“东优西扩”“南北齐飞”战略,以重要交通干线为主轴,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双向推动”,实现西与贵阳一体融合,东与都匀联动发展。突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龙城市经济带和县城的多维建设,重点推动县城东区和西区协同发展。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提高县城规划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水平。推动中铁生态城、谷脚镇、醒狮镇形成组团发展的态势,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依托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政策扶持,做强醒狮、洗马、湾滩河三个次级中心城镇。做优三元、哪嗙、谷龙等特色集镇。到2020年,城镇化率60%以上。着力推进镇(街道)“多规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二是集中打造产业型特色小城镇。积极抢抓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和全国文明镇发展机遇,以有机特色食品加工、商贸集散及特色文化旅游为依托,将醒狮镇打造成商贸集散型小镇;结合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将龙山镇打造成集特色餐饮、山地康体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小镇;结合交通和地缘优势,将谷脚镇打造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临空小镇;利用国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创建机遇,将湾滩河镇打造成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型小镇;依托产业基础,将洗马镇打造成以刺梨、中药材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农业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小镇。三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建成黔中经济区的城乡统筹示范区为目标,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规范有序流动。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增减挂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树立构建和谐乡村、促进农村发展的理念,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0年,建成50个以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
(四)结合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构建扶贫开发体系。坚持脱贫攻坚与小康提质统筹推进,深入实施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项行动”,落实县“1+12”配套文件,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到2018年,消除贫困人口2.39万人,5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一是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强化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建立“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聚力脱贫攻坚。不断创新和完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抓好宣传,培育典型,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事业,营造良好的扶贫氛围。二是统筹抓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基地+农户”“农户+公司+网络”等模式,发展壮大“两山”产业,实现农户增收。抓好易地脱贫搬迁,完成易地脱贫搬迁10330人。加快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大力开展“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工作,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五)结合民生构建社会事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实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加快实施新“两基”,基本普及15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进1所以上高等院校(高职)到龙里办学。继续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夯实“三通二平台”基础,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健康龙里”工程建设,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成县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大力推进镇(街道)所在地和建制村(社区)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突出民族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机构。着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认真落实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推动计生事业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文化体育设施投入,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培育优秀文艺人才,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升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建设城市游泳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四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财政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业格局。实施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带动就业创业工程,培育发展创业型园区。大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机制,机关事业单位新进各类人才1500人以上。“十三五”期间,建设1个创业孵化园,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进共享普惠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建成县级社会养老和保障服务平台。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救助。大力发展助残、济困、救孤等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妇女、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合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保持每年增长10%以上,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六)结合发展构建助推跨越赶超的动力支撑体系。围绕构建黔南创新开放合作新高地的目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大对外开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和民间投资的主体作用,切实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县镇(街道)财政分配关系,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公共财政体制。二是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合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黔中经济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拓展合作空间。依托“两高”经济带建设,快速推动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发展,借助广州黄埔区对口帮扶平台,推动两地间重点领域深入合作,促进优势互补。瞄准主导产业,紧盯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动向,积极引进客商投资兴业。三是加快创新创业实践步伐。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产出能力。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100%,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建成省级孵化器1个,建立创新创业“众创空间”1家以上。
(七)结合绿色发展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牢牢守住“天蓝水碧、山绿土净”的生态底线。一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围绕“绿色龙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抓好集中水源点、20万亩集中连片森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到202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60%以上。二是强化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加强水生态保护,严格保护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抓好燃煤锅炉煤改气、汽车尾气治理和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工作。到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稳定在100%,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在95%以上。三是构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依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品牌,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力推动经济循环、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90%。
三、2016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龙里脱贫攻坚决胜期的关键之年,更是龙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冲刺期的首要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州和县委的要求,坚定信心,攻艰克难,努力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5%以上,完成86亿元以上;力争增长16%,完成8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完成48亿元以上;力争增长16.2%,完成4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完成175亿元以上;力争增长32.3%,完成18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19.4亿元以上,力争增长18.13%,完成2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9.4亿元以上,力争增长21.21%,完成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完成17亿元以上;力争增长13.5%,完成1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26600元以上;力争增长10.85%,完成268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完成9400元以上;力争增长12.96%,完成948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省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25亿元以上;力争增长35.81%,完成130亿元。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州下达指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以园区为平台,继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一区三园多点”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合理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善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龙山工业园控规,启动谷脚工业园—醒狮元宝片区控规。争取园区发展资金1000万元以上,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水孟大道规划设计,建成龙山工业园大冲公路及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一、三、五、九号道路延伸段。完成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二期)、商业配套服务区(一期)场平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及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园区内企业建设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以上。招商引资扩大工业企业规模。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夯实工业发展后劲。围绕主导产业,瞄准发达地区,紧盯国内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民营巨头,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支持华润雪花啤酒年产60万吨生产线异地技改扩建,年内实现主体完工。倾力服务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7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0个,新投产项目35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做大总量。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着力抓好卡布国际婴童用品产业园和黔中产业园建设,加强对龙行制造、空港产业园、谷冰风电场等在建项目及润生制药等技改续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确保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弘康制药提取车间、柏强制药GMP生产线改造建设,积极支持瑞和、良济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以弘康制药股权重组为先导,引进省内外优强医药企业对县内医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力争医药产业产值达30亿元。着力加快食品加工业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支持邓氏辣子鸡、龙缘盛豆制品、黔宝食品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做大规模。以红狮水泥、长通集团、中材环保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复合墙体材料、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等新型绿色建材,启动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动科之杰透水混凝土产品的研发推广,力争新型建材产业产值6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创奇装备、晨光机械等制造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鼓励英吉尔机械加工等企业加快技改扩能。强化调度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按照经济建设“三个一”调度要求,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服务,探索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开发区管理模式,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市场化。加快建设园区服务平台。建立园区约束退出机制,加强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点供”政策,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工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以发行债券、基金等方式多渠道融资,着力开展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积极支持腾龙集团、贵龙集团发展实体经济。加强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增强县金融担保公司服务企业融资的能力;推动“银政通”“助保贷”“贵园信贷通”业务向园区企业倾斜。落实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新增民贸民品企业30家以上,完成优惠政策贷款6亿元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