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竹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竹山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419 发布时间:2016-01-26 09:55:51
摘要:2016年竹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2日在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 长 龚举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竹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
  培植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电商企业及仓储、物流等新型业态。力争累计培育规模工业企业50家、中小微企业500家、亿元企业20家、各类市场主体1万个以上。
  强化提升要素保障。按照“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的思路,完成竹山经济开发区各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十大园区和五大产业集中区。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每年培训人员1万人次以上。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专利创造、校企共建,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施质量强县和精品名牌战略,提高产品检验检测水平,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以上。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致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新一轮竹房城镇带建设。围绕人居环境城乡共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产业发展城乡互动、基础设施城乡联通等重点,巩固提升346国道沿线城镇建设成果,纵深推进242国道沿线和竹十路沿线一镇两乡建设,加快对接市区,打造全省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加快城镇建设。按照“东优西进、南扩北延”要求,建设大城区,重点升级改造纵横大道、人民路等主干道,加快实施大石沟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供电供气等重点项目,力争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万人。全域推进中心镇和特色集镇扩容提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继续建设宝丰县域副中心,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争创全省重点中心镇3个、特色镇3个以上。加快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确保全部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等升级国省干道,新修一级路32公里、县乡道230公里、通村水泥路700公里,实施十巫高速鲍峡至竹山段、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打造十堰南部交通枢纽。全面完成堵河干流、重点集镇堤防、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普及。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步伐,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110千伏电网为骨架、35千伏电网为脉络的现代化电力网。实施“宽带竹山”、“智慧农村网”、“数字竹山”等工程,打造覆盖全县、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信息网。力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三)坚持以扶贫攻坚为核心,致力实现成果共享
  全力推进脱贫“摘帽”。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深入开展“四双”帮扶行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工程,完善工作推进、项目保障、政策激励、信贷服务、社会帮扶、考核督办等机制,创新产业覆盖带动、扶贫搬迁就地城镇化、金融扶持等模式,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区域连片扶贫开发格局。力争用三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完成242个贫困村、17个乡镇脱贫出列;用两年时间巩固提升,实现贫困县摘帽。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整体迁址新建。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完成县人民医院拓展等重点工程,确保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四化”标准、村卫生室达到“五化”标准。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和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等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学生、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普惠公平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筑牢托底性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农村现有危房改造任务。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服务事业,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逐步实现乡镇全覆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十星”级文明创建,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做好普法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立体化治安防控、综合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不断改进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安稳和谐。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致力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行政审批、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系列制度改革,力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放宽社会投资准入,探索PPP等模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全员招商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引进县外资金60亿元以上。推进京津冀对口协作,深化与石景山区“1+4”合作内容,打造对口协作典型示范。大力引进和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扩大外贸出口。
  (五)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致力打造美丽家园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深入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深化生态绿色示范创建,实现生态乡镇创建全覆盖,生态村创建达90%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丹江口库区“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争取实现乡镇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
  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生态红线管控,划定公布生态红线,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争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防震减灾示范县。争取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有林场等建设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增长9.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5亿元,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增长1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2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长11%;减少贫困人口2.02万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精准扶贫,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全力精准扶贫。全面打响片区开发大会战、产业建设攻坚战、基础设施歼灭战、危改搬迁群体战、环境整治持久战,办好大庙、深河等战区示范点,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省定重点贫困村、地质灾害治理等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国烟扶贫、省市对口支援、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等项目,向脱贫发起总攻。按照“六个到户到人”要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一户一法,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巩固提升移民安置成果。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型农民、技术工人,引导输出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提高扶贫效果。
  提升产业质效。坚持把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一主四特”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以核桃为主的林特基地2万亩、中药材5000亩,改造和管护老基地2.5万亩;新建、扩建标准化食用菌基地5个,巩固提升蔬菜、烟叶等老基地,培植畜禽养殖场100个,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基地15万亩。分类推进高效生态茶叶、核桃标准化种植、千亩道地中药材等十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增农产品有机认证4个、省级知名品牌2个以上。
  创新经营机制。支持各类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实施“3531”工程,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85家、专业大户500户以上,培植各类市场主体2000个以上。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向大户流转,提升规模经营水平。
  (二)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工业
  壮大工业企业。实施“十大骨干优势企业”和“十大成长优势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星梦茶业、金九堂、妙莲天香等企业升级扩能,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引导天新医药、鑫源皂素、秦巴钡盐、宏志五金等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裕源食品、嘉麟杰服饰等新兴企业扩大产能。全域抓好绿松石矿山管护,争取完成部分乡镇分散绿松石矿权设置,推进小林扒等4个矿区安全开采,引导绿松石及其它珠宝玉石商户入驻国际绿松石城和国际绿松石工业园,争取国家标委公布实施《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省绿松石资源管理条例》,提升绿松石产业竞争力。加快资源型企业优化整合,做精做大石材产业。启动公祖河水电站建设,争取实施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开展“双服务”活动,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新进规模以上企业5家、亿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外贸出口4180万美元。
  加快园区建设。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启动鱼岭工业园基础配套工程,加快通济沟、宝丰等工业园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力争新增入园企业项目10个。
  强力招商引资。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战场,以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创新型、环保型企业和项目,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做长做强产业链条。狠抓对口协作,深化竹房城镇带乡镇与石景山街道办事处友好协作关系,争取引进一批高技术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和项目建设,确保到位县外境内资金72亿元、利用外资920万美元。
  (三)聚焦新型业态,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壮大生态旅游业。启动莲花山风景区建设,加快武陵峡·桃花源、圣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完成百里河、太和梅花谷等旅游点配套设施,加快提等升级景区公路。实施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试点,开发2条旅游线路,力争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达到国家4A级创建标准,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大力培植电子商务。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政策,实施电子商务“四进”工程,支持秦巴电商城等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力争网上销售过10亿元。加大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争创“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
  提升商贸物流业。建成高客站,加快推进滨河广场商业中心、宝丰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新网工程”,支持快递业务加快向广大农村和产业园区延伸,打通农村物流“下乡与进城”双向快捷通道。顺应消费需求,加快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四)聚焦城乡建设,大力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狠抓城镇建设。完成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村庄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加大规划执行和监管力度,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启动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二期工程、城西河滩湿地公园、天然气供气等市政项目,推进千福上庸城、楚庸文化街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大石沟、桥东片区等旧城改造,开展九隆等4个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工作,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力争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达到创建标准。加快集镇建设,合理扩大规模,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扎实推进宝丰和溢水全国重点镇、擂鼓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纵深拓展竹房城镇带,大力实施宜居住房、清洁生产、饮水安全、路网畅通、环境治理、乡村绿化六大工程,打造谷竹高速、竹十路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推进霍河、擂三角等5个片区开发,完成新一轮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新增新型农村社区10个,争创省级“宜居村庄”5个。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60个以上,完成投资155亿元;常态化推动项目谋划储备、上报争取工作,确保到位国家、省政策性资金高于上年。启动城关至上庸、潘口河至五房沟一级路、大石沟大桥等工程,完成龙背湾交通复建、三深路、100公里农村公路等工程建设,改扩建秦古至得胜等4条公路,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撤并乡镇和村组通水泥路目标。除险加固小型水库3座,完成苦桃河流域宝丰段河道治理、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任务,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启动西河流域和宝丰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加强水源地、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切实保障饮水安全。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完成莲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用电卡口问题。加快行政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建设,逐步消除信号盲区,提高现代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五)聚焦生态环保,坚持不懈提升竹山魅力
  全域建设生态。深入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21万亩、植树造林4万亩、林业育苗3000亩,扎实推进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设。高标准新建谷竹高速、竹十路等沿线生态景观林5000亩,完成村庄绿化2000亩,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0个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强林地林权管理,争创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