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月9日在都匀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都匀市人民政府市长 邓忠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第十二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跃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增比进位”目标,抓项目促发展,抓发展促稳定,抓创新促提质,抓民生促和谐,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科学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并认真实施,圆满完成了十二届政府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心全意求突破,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10.16亿元提高到190.54亿元,年均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从24946元提高到41851元,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从16.85亿元提高到34.22亿元,年均增长 19.4%。工业增加值从28.39亿元提高到38.95亿元,年均增长15.3%。农业增加值从7.97亿元提高到15.49亿元,年均增长7.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71.59亿元提高到174.78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338元提高到 28457元,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43元提高到10102元,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3.66亿元提高到70.11亿元,年均增长13.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98.50亿元提高到341.44亿元,年均增长46.4%。民营经济比重从45.1%提高到65.5%,年均增长6.2%。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形成便捷畅通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61.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61.77公里,实现109个建制村通油(水泥)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4公里。完成4.75公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保障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开工建设平省水库、大河水库。建成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406处,解决农村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坚持以绿色生态发展为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入推进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实施“一江两城五湖多公园”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南沙洲、青云湖、三江堰、杉木湖、雨花湖湿地公园、滨河景观带等生态景观。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实施“绿色都匀”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营造林面积8.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5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16.5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从55.37%提升到59%。积极推进“购买服务、包栽包活、包片严防”等植树造林、防火护林模式。2012年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宜居城镇称号。 (三)城镇化步伐加快。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双百城市”建设进程,提高我市在“一圈两翼”中的幅射带动能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4.7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14.9亿元,商品房开工面积796.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7.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39.96万平方米。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马鞍山、观澜等十大棚户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15931户。成功发行全国首支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1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5559套27.27万平方米。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新建城市道路198.6公里,改造城市道路127.5公里;建成毛尖大道、黔南大道、大龙大道、外环东路等城市道路;启动红牛大道、黔南二道、匀杨大道等建设,建成区面积从24平方公里扩展至48平方公里。完善市政服务设施。启动胜利路大桥建设;建成西苑大桥、茶山路大桥等。完成西山大桥、会云桥、斜桥等改造;建成大十字、州医院等3座人行天桥;建成都匀东高铁客运枢纽;建成人民广场、滨水景观等9个公共停车场;建成毛尖广场、文峰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完成小围寨、市北等农贸市场建设;水上体育中心、文峰公园、青云湖森林公园全面提质改造;启动西山公园改造、东山文化园建设;全面改造提升城市亮丽工程。加强城市管理。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创新设立文明行动岗,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连续5年获得贵州省文明城市称号。创新城市公共资源管理方式,实行水务一体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2013年,墨冲镇成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2014年,我市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2015年,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同时,毛尖镇已跻身中国最美村镇;2016年,我市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综合考核中获得全省第2名。 (四)三农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五年来,全市农业总产值从12.30亿元提高至26.65亿元,年均增长7.4%。粮食年总产量达10.39万吨。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小围寨、墨冲、平浪等乡镇、办事处新建保供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创建5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入园企业69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9个,从业人员10.07万人,实现一、二、三产业年产值30.76亿元,年销售收入26.78亿元。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五年来,我市共投入茶产业发展基金5880万元,争取各类茶业项目资金96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4.5亿元。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36.73万亩,可采面积15.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8家,专业合作社73家,茶叶企业固定资产达5.4亿元,年加工能力突破1万吨。加大茶叶市场拓展力度,新建都匀毛尖茶城,入驻企业200余家,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开设品牌专卖店和形象店1000余家,入驻国内各地超市5180家,“都匀毛尖”成为引领黔茶出山的领军品牌。扶贫脱贫成效明显。五年来,始终把扶贫、脱贫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目标任务围着扶贫定、措施资金跟着脱贫走,围绕“四个切实”,按照“六个精准”,结合“1+10+N”文件要求,扎实抓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等硬任务,实现4个乡镇 “减贫摘帽”。启动建设金恒星、都市杨柳、墨冲布依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生态移民、扶贫搬迁2550户9873人。全面消除贫困乡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61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8.88%降至10.23%。小康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我市小康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6%,成为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市)。建成朱紫寨、包阳村等一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建成113个小康村示范点。 (五)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五年来,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从83.81亿元增加到150.14亿元,年均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9户增加到52户。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进程,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步伐,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抓好工业发展平台建设。绿茵湖、洛邦、大坪产业园区围绕城市拓展区、产业聚集区、产城一体化示范区目标,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特色轻工、现代物流为主导,文化、旅游服务业为配套的产城一体化体系。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和“千企改造”工程为抓手,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培育产业升级,重点抓好贵州新山地新能源汽车、贵州黔源盛通、豪龙水泥、绿卡能、青峰风电场等企业发展;抓好贵天下、贵台红等茶叶龙头加工企业,助推茶叶产业大发展。推动新兴企业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以大数据应用为导向,建成“云上都匀”一期项目和绿茵湖“双创”服务平台,不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好阿里巴巴都匀云商城、苏宁云商等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电子商务提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