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根据《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关于制定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下城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第一章 回顾五年成就,科学研判发展新形势 一、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保持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年,也是城区环境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 发展的五年。全区上下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勇于担当、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自觉适应、主动引领新常态,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 压力,全区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5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64.00 亿元,年均增长 10.6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 600 亿元,超过此前十年总和。2015 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16.27 亿元,较 2010 年翻一番,绝对值在全市遥遥领先。 “十二五”时期,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01.88 亿元,年均增长 5.43%。 (二)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服务业 导向”战略,编制《南北产业提升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助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 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720.10 亿元, 年均增长 11.8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94.25%,其中商贸、金融、文创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0.11%、27.46%和 20.09%。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5 年,信息经济、健康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73.06 亿元和 41.70 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促集聚,产业发展平台持续壮大。深入推进重大项目 建设,五年累计新开工项目 148 个,竣工(投用)152 个,新增商业商务楼宇面积 180 万平方米,金龙财富中心、中大银泰城等一批高品质楼宇建成使用。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武林智慧 商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列入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跨 贸小镇”建设,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园 区,创新中国产业园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拓展区,英特 健康产业园、艾博健康产业基地正式开园。楼宇社区管理服务模 式不断创新,楼宇经济持续提升,至 2015 年末,全口径税收超千 万元楼宇达到 86 幢,其中超亿元楼宇 43 幢。 (四)强开放,区域创新活力显著提高。至 2015 年末,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43 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 业 57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 62 家,科技孵化 器面积达到 4.9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193 家。专利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比重达到 28.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我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和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外资 14.99 亿美元,引进杭 外资金 717.88 亿元,引进浙商投资 241.41 亿元,万向信托、利坤投资、罗森百货、特斯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下城。 (五)优环境,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城区有机 更新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十大克难攻坚项目,完成百井坊、 杭氧生活区一期等地块拆迁以及白鹿鞋城等五大市场搬迁,西文、三塘、灯塔三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152.6 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73.42 万平方米。深入 开展“五水共治”,实施 12 条河道综合整治、完成 12 条黑臭河道治理、21 条河道清淤及 71 个低洼积水点治理。五年来,新增绿地面积 32.24 万平方米,完成石德立交、重工路、长大屋路等 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任务,建成 18 条支小路,竣工并启用公共停车泊位 5742 个,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 100%。节能降耗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 4.5 个百分点。 (六)提品质,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到 93.13 亿元, 全区新增就业 15.79 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 5.07 万人。社保 覆盖持续扩大,至 2015 年末,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8% 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9.89%。五年募集“春风行 动”资金 4931.54 万元,落实各类困难救助帮扶资金 1.23 亿元。 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五年新增养老床位 3498 张,新建 76 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政府资助型养老服务比例达到9%,每百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 4.2 张,实现“9064” 养老格局。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组建 29 个教育集团,新增 10 个中小幼校园(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 96.4%。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形成“高位均衡、轻负高质”特色,成为首 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建成区文化体育中心及 209 个社区健身苑(点),成功创建浙江 省文化先进区。卫生计生服务持续优化,基本形成社区卫生 15 分钟服务圈,实现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医养护一体化有效签约超 11 万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七)推改革,区级治理体系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政府机构 和审批制度改革,撤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 65 个,非行政许可事项 全部取消,有效承接省市下放审批管理权限 377 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扁平化试点,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出台《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与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等“1+5”政策,试点开展撤村建居社区经济和社会职能分离工作。创新社区治理格局和服务工作机制,建成并启用 66810 为民服务信息中心,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新一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大调解”体系, 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实现省级“平安区”创建十一连冠, 全区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