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7年8月25日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上修改通过)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面临形势 7 第二章“十三五”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和目标 9 第一节 总体思路 9 第二节 发展定位 9 第三节 发展理念 10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1 第五节 战略举措 13 第三章 建设全国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 16 第一节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6 第二节 打造四大超百亿产业集群 16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4 第四节 推进发展载体提质升级 26 第五节 推动“互联网+”四大产业集群 28 第六节 实施四大升级工程 29 第四章 做大做特现代服务业 31 第一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1 第二节 稳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33 第三节 高标准建设商务中心区 36 第四节 加快发展互联网+服务业 37 第五章 做优做精现代农业 38 第一节 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38 第二节 发展五大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 39 第三节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41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42 第六章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44 第一节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44 第二节 大力实施开放创新驱动 45 第三节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46 第四节 培育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47 第七章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48 第一节 优化城镇发展布局 48 第二节 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 49 第三节 提升镇区发展水平 51 第四节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52 第五节 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 54 第八章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56 第一节 建设现代交通网络体系 56 第二节 完善综合高效信息网络 58 第三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59 第四节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60 第九章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61 第一节 加强生态县建设 61 第二节 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61 第三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63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63 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65 第一节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65 第二节 加强区域合作 67 第三节 全力推进开放招商 67 第十一章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69 第一节 加强创业就业 69 第二节 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70 第三节 提高全民医疗健康水平 72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3 第五节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74 第六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75 第七节 实施“三区”精准扶贫开发 76 第八节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77 第九节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78 第十二章 规划保障实施 80 第一节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80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调控调节 80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81 长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阐明未来五年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结合国家、省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关精神,根据《中共长垣县委关于制定长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长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十三五”期间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长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四个长垣”发展思路,坚持把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足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持续探索“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路子,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平稳,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到“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是2010年的1.88倍,年均增速1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3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3亿元,年均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3亿元,年均增长15.7%。连续三年综合考评位居省直管县第一名,2013年度荣获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第一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以及“河南省双拥模范县”、“河南省生态县”、“河南省文化先进县”等。 ——深入实施项目引资带动,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动力,持续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围绕建链抓项目、补链抓关键、强链抓创新,加快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优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提质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五年来,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14个,总投资1282.1亿元。投资10亿元的汽车配件联盟、投资7.5亿元的晨阳水漆等20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纽科伦新型轻量化欧式起重机、中州集团立体停车库等10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0.9亿元、境外资金3.9亿美元,新引进新中益电厂、特雷克斯汽车起重机、驼人健康科技园等亿元以上项目211个。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乡镇创业园联动发展,构建产业集聚平台。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三次进入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二星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产业园、健康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09家,实施各类项目88个,完成投资44.9亿元。着眼增加偏远乡镇财政收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建设12个乡镇创业园,累计入驻项目146个,建设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7亿元。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坚持以传统产业改造促进转型,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转型,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转型,持续推动起重行业向特色装备制造业升级,卫生材料行业向高端医疗器械拓展,防腐行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升级版。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5:53:32优化为12.11:50.84:37.05。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或战略合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卫华集团、河南矿山等6家起重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强,驼人集团、防腐蚀之都建设集团均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五年来,起重装备、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20%、24%、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3%。专利授权总量、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数量均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位,名牌产品数量居省直管县首位。组建起重机械、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设立特色农业发展互助资金,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初步形成“绿色果蔬、苗木花卉、食用菌、肉牛养殖、良种繁育”五大农业产业集群,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8.9万亩,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达到60个。不断提升三产业态。银行性金融机构达到11家,“互联网+”发展迅速,特色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高成长服务业蓬勃发展。实施了长垣国际万商城、中国防腐材料大市场、中原新发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建成盛世联华城市综合体、大商金博大购物广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建成投用,谷香九号被确定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餐饮服务商。被评为“中华美食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