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15 发布时间:2017-01-20 11:00:33
摘要:2016年11月14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甘南历史上投...
   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5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战略重点是: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集聚转型动能,构建共创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技术、新业态。
   加大机制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市场公平开放透明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资源配置、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和人才制度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创新资本合作模式,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进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推动万众创新。大力推进网络强州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双创”计划,依托创业孵化基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加大对民间创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把甘南建设成为藏区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
   深化文化创新。全面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建设,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加快拉卜楞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进程,发展地方史志事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支持“南木特”藏戏等非遗名录项目活态传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文化产品,实现多主体共建共享。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和“473010”文化产业工程,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6.17亿元。
   强化科技创新。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会商机制,引导对重大科研项目合力攻关。建立从研究、实验到生产的全过程创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广种植、养殖、存储和加工先进技术,推动农牧业生产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养业、加工业等科技成果,助推产业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促进金融创新。围绕创建藏区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提供差异化、公平化金融服务。组建甘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培育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农牧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持续推进乡村惠农金融服务站建设,让农牧民在2.5公里半径之内都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农牧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大型农机具等抵押担保办法,拓宽金融支农渠道。推动保险业在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平衡,构建共进格局。着眼提升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全力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脱贫“1+17+1”实施方案,全力实施“7+2”脱贫攻坚工程,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和聚合力。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有机结合,整合藏区专项、银行贷款、群众自筹和各类涉农资金,加快通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电保障、信息网络、村容村貌、富民产业建设,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车巴河流域、阿木去乎特困片区、九甸峡库区扶贫发展规划,力促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8县市脱贫摘帽。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打造以区域交通干线为主骨架的经济廊道,向东连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向西连接宁青国际民族用品出口区,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向北连接兰白经济区。促进县域协作发展,紧紧围绕两大首位产业,立足县域优势,以合作夏河为中心,打造以技术研发、农牧产品加工、现代服务、快递物流、金融保险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北部经济区;以临潭卓尼为中心,打造以农产品生产、藏中药材种植、民族手工业和民族商贸为主的东部经济区;以迭部舟曲为中心,打造以生物资源开发、林副产品和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南部经济区;以玛曲碌曲为中心,打造生态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和藏药制剂为主的西部经济区。
   促进产业良性互动。突出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完善利益联动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交融的现代产业体系,密切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调整畜种畜群和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化发展,培育“五大畜牧业产业带”和“五大种植业产业带”,扶持“十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打造农畜产品加工营销产业集群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推动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实现优进优出。加快培育现代金融、信息传输、创意设计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一核、三带、三点、四线、六板块”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四季游项目,做大做强环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推动重点景区晋等升级,全州5A级景区达到5个以上,4A级景区达到8个以上,3A级景区达到15个以上。全力打造10大旅游名镇,高标准建设200个以上旅游专业村和1000户示范性农家乐,帮助旅游专业村组建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增加旅游文化元素。到202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加快城乡一体进程。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牧村延展,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城乡互动,形成以合作市为中心,辐射县城、建制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36%。加快城乡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管网、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加大棚户区、农牧村危房和危旧僧舍改造力度,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城郊经济,补齐城乡结合部发展短板。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面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法治甘南、平安甘南建设。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加大交通、消防、生产、金融、农畜产品、食品药品等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升应对公共安全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构建共生格局。坚持绿色富州、绿色惠民,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率先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推进绿色现代化建设。启动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规划,建立生态保护基金,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全面落实,加快河流、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资源向绿色资本转化。建立以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社会安全、绿色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建立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建立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负债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责任追究体系,建立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共享、监测监管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建立以完善组织领导、人才智力支持、资金落实渠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保障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全面保护草原、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建国家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区。实施甘南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推进甘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水生态文明县试点建设。继续推进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促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保护,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持续加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培育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牧、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碳汇产业等六大绿色产业为主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构建绿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单位能耗,加快矿产尾矿、工业废渣、建筑和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工农业复合循环利用,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藏中医药、民族特需用品、山野珍品加工等生态产业,让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让广大群众从绿色发展中真正受益。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革除陈规陋习,树立现代文明的主抓手,深化拓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全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绿色发展软实力。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