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西省)2016年介休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介休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874 发布时间:2016-11-24 14:55:53
摘要:(2016年9月23日在介休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 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介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
——人民生活安康幸福。就业更加充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国家、省赋予的试点政策取得明显实效,在新型城镇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农民工和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等方面探索可复制、能推广、见实效的试点模式。
——文化法治实现提升。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平安建设基础更加牢固,法治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完成“十三五”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经济强基固本,加快升级转型。
农业突破惯性思维禁锢,实现提档升级。做强“药蛋果产”四大产业,打造“一廊两线三带”发展格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农村向现代集镇转型、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力。突出规模化,建设绵黄芪、芦笋、红薯、食用菌、油用牡丹等特色种植和蛋鸡养殖、核桃干果、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集中区,形成药材2万亩、蛋鸡300万只、核桃10万亩;突出品牌化,推进陈醋、牛肉、黄酒、核桃、铁皮石斛等品牌打造,培育2个国字号名牌产品;突出融合化,引进“互联网+农业”模式,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兴趣体验等新业态,带动群众以游致富,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发力。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建设和水利领域;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鼓励土地经营权向大户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工商企业领办庄园经济、家庭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夯实农业基础上发力。推广秸秆还田、土地深松等技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东山调水、中部引黄市域小水网和龙凤河、樊王河综合治理,严格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控制,实现地下水压采量1450万立方。
工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摆脱发展困局。围绕“3131”目标做实做强煤焦钢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级次,煤炭产业提高回收率和资源转化率,标准化煤矿全部建成投产,洗精煤产量达到3000万吨;焦化产业完成重组,实施好昌盛、茂胜等大机焦建设,5户主体企业焦炭产量达到1000万吨;钢铁产量稳定在300万吨,高线、H型钢等先进装备产能充分释放,延伸发展下游精细钢铁;化工产业在现有10万吨粗苯加氢、20万吨甲醇基础上,加快30万吨煤焦油、20万吨煤焦油馏分加氢、2亿立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化工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实现煤焦大市向煤化工大市的转变。同时,积极提升碳素、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级次。围绕工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力产业,重点实施崇光低热值煤发电、凯嘉煤层气发电二期等项目,就地转化煤炭,由煤炭输出变电力输出;壮大新材料产业,加快博创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省纳米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引导三佳有机硅有序复产;科学发展装备制造业,坚持技术、项目、人才引进相结合,引导青云通用航空、中加大型锻件复工或调整项目;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导企业发展和使用节煤、节油、节水、节电和余热余压利用装备产品。同时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光伏发电等产业。
服务业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提升档次。把服务业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仓储物流、商贸金融。围绕文化旅游,深度挖掘介休特色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山一村一城一市”精品景区,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达到5个,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围绕仓储物流,加快推进奥维德圣、晋能物流、亿联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3户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山西中部现代物流枢纽区。围绕商贸金融,扶持和诺等本土商贸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实施影视广场等新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区域性商贸核心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的合作,支持发展一批本地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创新推进金融发展,鼓励更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上市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水平,支持民间力量规范设立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基金,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健全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融资担保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打造全省金融资本集聚洼地。
(二)民生贴近根本,提高幸福指数。
整合教育资源,跻身晋中一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整合新建一批中小学、普惠性幼儿园,切实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中小学大班额和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优质高中办学水平;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打造教育产业。继续推行教育盟区管理和集团化办学的改革举措,全面落实教师“县聘校用”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干部管理和教师“管聘用”长效机制。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方面向一线教师、乡村教师倾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稳定本市生源,吸纳外地生源,力争用3-5年时间教育质量跻身晋中一流。
健全医疗体系,打造健康介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全覆盖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成公共卫生服务综合大楼,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综合性医院,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到“十三五”末,市域内一所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张,医技人员和病床比达到1:1.7。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健康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体育事业,完善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发展体育经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完善社保体系,提高生活质量。贯彻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用人单位参保责任,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城乡居民三个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整合城镇居民、新农合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做实医保基金,拓展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就业辅助、社保补贴和失业保险相结合的失业救助体系,提高失业待业人员的再就业水平;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发展养老产业,实施南庄、太阳城、利贞等养生养老项目,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和个性化养老服务。创新住房保障方式,提高保障和管理水平。
树立安全为天理念,保障社会和谐。把安全生产作为生命线、高压线、责任线。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安全生产专家库建设,实行专家参与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制度,实行重点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切实堵塞安全漏洞,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建设,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城乡加快统筹,建设美丽介休。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内在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附能力,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提升城市路网,建设城市快速路,提标老旧道路,打通微循环路,实施大西高铁通城连接线等工程,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探索地下管廊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城乡公交线路,开通城市免费公交和1元公交,建成长途汽车站,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天然气置换煤气,完成热电联产供热,新建第二水厂,打通城区电网“井”字型主干通道。落实棚改五年计划,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改造城区人行道、小街巷,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物业管理、公厕、公共活动室、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体服务等设施,打造幸福社区。完成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修缮,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探索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运用数字城管、地下管线系统等智能化平台,强化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全省最宜居的县级城市。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重点实施“1167”城乡交通、“气化乡镇”等工程。建设管理好七个小城镇,重点打造义安、张兰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到2020年实现燃气、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区域集中供热覆盖整个镇区,学校、卫生院、公园广场、特色商业街、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配套齐全,提升带动农村发展辐射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千人以上村实现“六个一”全覆盖,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乡村环境卫生统一清扫清运,全部达到“四净四无”。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山远边穷小”村庄归并整合。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守住生态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家园。加大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努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取缔土小锅炉,建成区实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加强水污染防治,抓好10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资4亿元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强化土壤污染治理。提高煤炭等矿产资源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一低”行业新增产能。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分步推进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推动资源高效节约利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加大煤层气开发。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改造,严格单位产品能耗和绿色建筑标准。在钢铁、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推行能效对标,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严守水资源保护红线,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绿色屏障。以荒山、城区、矿区、道路绿化和发展经济林为重点,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实现增绿增收并重、绿化美化同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加强天然林和古树名木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26.76%。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开展汾河介休段生态修复,打造汾河沿岸秀美风光。
(四)创新创业引领,突破发展瓶颈。
积极推进开发区建设。组建开发区管理机构,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绿色生态”的思路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编制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完善开发区供气、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推动用地指标、环境容量、资本等要素向开发区倾斜,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指导焦化、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打造“两型”示范企业;对园区内“僵尸”项目、企业加速出清,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建立市场化发展体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飞地经济”。
    用足用活试点政策。全面把握国家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激活市场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加强对外开放、对接协作,充分释放国家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义安经济发达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活力,深化省级转型综改、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建设试点政策,加大对授权政策的研究分解、对接落实力度,把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两条腿”走路,盘活政府资产,激活民间资本。对文化中心、保障性住房、旧城广场等政府投资项目,采取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建立集中监管、统一运营、统筹收益、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放大政府资金作用,有效整合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中央和省、市各项专项转移支付,集中财力办大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探索完善融资支持、合理回报、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
大力推动“双创”。整合就业培训资源,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培育发展创业培训学校、劳动技能培训学校和劳务派遣机构,加强职业中介、劳务输出引进等人才市场服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研究,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力争实现科技研发对GDP贡献、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储备项目“四个倍增”。推广“四众”模式,实施创业孵化、创业主体培育行动,发展分享经济。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争取申报设立3个省级众创空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培养培训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批商界精英、培养一批明日之星、扶持一批创业能人,汇聚推动介休发展的磅礴力量。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