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6年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六安市裕安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55 发布时间:2016-10-03 08:11:32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3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仲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及十二五成效 过去的一年...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区委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我们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三五”是我区脱贫摘帽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发展大势看,全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仍然向好,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不断落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开始发力,经济转型升级已经起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大势。从区域政策看,长江经济带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系列政策陆续落地,“一谷一带”、“一心一廊”[8]进入全市战略,政策和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基础条件看,通过近几年建设,全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发展平台逐步夯实,支柱产业培育成形,创新创业渐成气候,绿色发展初具规模,后发优势逐步显现。
基于以上判断,根据区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省“调转促”要求和市“四个一”战略,坚持“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突出“一心两轴、多极增长”,推进“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设大别山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长三角养老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推动新常态下新发展。
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改革创新、依法治区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中高速,努力建设美好裕安,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7.3︰36.9︰45.8,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一心两轴多极”的特色化城镇体系打造成型,城镇化率达到54.2%以上。基本建成大别山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生态文明更加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生态环境指标持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6.5%以上,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基本形成长三角养老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工程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9]。2018年现有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现行标准下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如期摘帽。
——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卫生、文化、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5%和10%以上。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包容和谐,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至关重要。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此,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结合绿色城南规划编制,修编“一区两园”总体规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重点打造开发区市级循环经济及新材料生产集聚基地,完善项目规划,实施征迁扩园、基础配套及环境建设,开展园区招商选资、企业培育和产业配套,接长产业链,打造产业群,力争“十三五”冲刺百亿园区,挤进省级基地。积极争创平桥工业园市级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同步推动平桥园区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实行政策和要素倾斜,推动企业、资金、人才向园区集聚。力争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个以上,新开工项目4个以上,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3亿元。
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强企工程,继续实施“四个十”梯度推进计划,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翼发力,一企一策,推动优势企业壮大、停产企业整合重组、“僵尸企业”破产改制重生。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工业集聚,制定招商任务与税收分成办法,鼓励全区新上工业项目向“一区两园”及苏埠、新安、固镇、丁集四个工业集中区集聚,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享受招商引资待遇。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实行涉企收费项目清单管制,规范涉企检查和收费行为,降低企业成本。建立企业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区级各类奖补政策兑现统一办理机制。加快推进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力争全年技改投入35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推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向大片、大户集中,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推动农业产业、项目、资金、技术进园区,提升林寨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划定六安瓜片原产地保护区,支持“徽六”茶业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建立皖西白鹅保种场,设立种源保护区,推动皖西羽绒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大力创建蔬菜、茶叶等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推动生态果蔬、有机油茶等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20亿元以上。实施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三品”认证6个以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
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结合“一谷一带”建设、大独山5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养生、休闲农业等健康产业。编制实施农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实现茶谷、旅游、农业、文化、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打造13个茶谷小站、小院,大力推进独山茶谷小镇建设。推进茶谷路网、独山翻板水坝、西淠河综合治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独山宾馆、茶韵社区、樱花溪畔、华园农牧园等重点项目进程,完成茶谷核心区主入口建设,建成六安茶谷(独山)绿道10公里以上,争取进入省级绿道。继续实施3A、4A级景区提升工程,创建旅游乡镇3个和旅游示范村10个,争创省级旅游先进县区。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支持办好首届桃花节,开展“一谷一带”招商引资,力争引进大型旅游管理企业1家。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出台电商产业发展促进政策,重点打造经济开发区义利康、平桥工业园大运亨通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电商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支持“蜂狂购”、“徽六”、“幸福淘购”等电商发展,新增电商企业30家以上。加快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促进优质地方产品线上销售。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亚夏汽车城和中铁翔盛物流园建设,扩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建设乡村快递工程。支持健康养老、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产业发展,推动紫荆花养老养生项目建设,实现局部开放运营。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义乌小商品市场迁址新建。支持发展限上企业。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消费。
(二)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实施大扶贫战略。加强区乡村三级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制度,实行不脱贫不脱钩。鼓励社会组织从事扶贫开发,广泛动员个人参与扶贫。搭建扶贫对接平台,完善对接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项目化推进。建立横向到部门、到项目,纵向到村、到户、到人的项目精准扶贫机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建成25个村用60千瓦光伏电站和3000个户用光伏电站。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完成25个贫困村道路畅通、自来水村村通、电网升级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大金融信贷扶贫和电商扶贫力度。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力争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55个以上。全年完成25个贫困村出列,实现2.5万贫困人口脱贫。
实行精准性脱贫。建立“一册两表”制度,做细做实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摸清底数,核准情况,动态管理。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户一计,清单落实,盘点销号。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退出机制。建立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脱贫攻坚。严格扶贫工作考核问责,实行“一票否决”。
(三)着力有效投入支撑
抓招商求实效。坚持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稳定产业招商队伍,开展驻点招商。实行乡镇街(开发区)和部门招商目标管理,产业招商组与各部门招商任务不挂钩,分别下达,分别考核。建立招商任务认定机制和项目签约会商制度。编制重点产业项目招商目录,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主导产业配套,紧盯央企国企、500强和上市公司,瞄准优势项目,着力招大引强。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严格落实“五位一体”项目落地帮办机制,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全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抓项目增后劲。围绕国家和省产业导向、重大工程包,在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专项建设资金项目,力争成功对接实施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项目重大工程包和农业发展银行西淠河治理等重大项目。完善有效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和项目储备库,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建立“四督四保”[10]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分级调度和关键环节协调服务,力争新开工省“大新专”项目36个,完成投资41亿元左右;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4个,完成投资70亿元左右;政策性银行项目10个,完成投资10亿元左右。
抓建设强投入。实行领导包保、挂图作战、定期调度,完成征迁任务,优化施工环境,强化建设资金保障,确保市、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实施交通、水利、旅游(茶谷)、城镇建设等区级四大重点工程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30.6亿元,当年完成区本级政府性投资19亿元左右。力促工业园区配套、春天嘉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高迪建材、恒源机械二期、强力电机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保障房、安置房完成建设任务。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助力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支持中心城区建设,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城区道路、地下管网、城市绿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南门农贸市场“农改超”。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深入推进执法进小区活动,提升规范化水平。完善社区自我管理功能,推进示范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全国森林城市创建。
加快美丽集镇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分层推进,提升功能,打造特色。全区除平桥乡、城南镇纳入中心城区外,17个乡镇中6个市级重点镇为第一类,其他5个建制镇为第二类,6个乡为第三类,分类确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分基本版、提升版、特色版三个层次,分层确定建设项目,出台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全面实施乡镇集镇规划提升、整洁、畅通、拆违、绿化提升、出口整治“六项行动”,今年重点推进并完成苏埠、独山、青山等10个乡镇政府驻地美丽集镇建设任务。重点抓好集镇规划修编和总体风貌设计,加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文化服务等公共配套建设和特色培育,强化长效管理机制。支持、规范房地产发展和去库存。加大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打造一批产业强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特色小镇。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