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西)2016年灵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灵川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72 发布时间:2016-02-19 13:52:4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8日在灵川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长 周春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激活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发展潮流,进一步强化发展动力,激活发展潜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建设“活力灵川”。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医疗、社保、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17]、自治区“三大定位”[18],主动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深化粤桂黔区域合作。坚持“招大引强”,开展精准招商、专题招商,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产业项目,进一步推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灵川”。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绿色灵川”。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管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抓好漓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优化漓江沿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立健全青狮潭水库长效管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生态补偿政策,建立我县生态补偿机制。坚定不移狠抓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建设政府、企业、公共治理的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强化治理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源污染,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提升空气优良率;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强力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加快生态种养、林下经济发展,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县。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点,打造灵川特色生态旅游品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推动城乡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重点引进集成度高、竞争力强的高新生态企业。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当前可承受和长远可持续相结合,以共享的理念和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要求。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全县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灵川”。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按照“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并重的要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19]和“七个一批”[20]。到2020年,实现全县34个贫困村1.7万贫困人口全部按标准脱贫。促进教育标准化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施普通特色发展工程和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工程,普及高中教育。完成八里街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三中学等18个项目工程建设,新建、迁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进一步做好县域内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县城学校“入学(园)难”和“大班额”问题。挖掘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推进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深入挖掘灵川文化内涵,不断增强灵川文化的力量。办好群众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健康、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文化形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加大对民间文艺人才的培训指导,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继续组织开展“灵川情”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灵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灵川文化正能量。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成县中医院搬迁项目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体系和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规范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推进我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和监督机制,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公正司法,健全司法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培育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全民知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和基层组织自治功能。全面推进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加强预警预测、信息报告、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灾害防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县、乡两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体系,确保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抓好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解决更多贫困人群的住房问题,努力让灵川人民更有公平感、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桂林市下达的目标内。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围绕优结构增后劲,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速提升现代工业集聚。以“做强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承载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工业集聚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核心区建设,辐射带动八里街工业园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强化高铁产业园区域规划,着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产业、休闲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凸显高铁优势,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西环路园区段、福利路支线、福利路与西二环连接线等路网年内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定江变电站输送线路及甘棠变电站项目建设,增强园区电力供应能力。加快产业做强升级。统筹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层级发展,重点抓好华信制药、方兴机械等扩能提质项目建设,确保尽快竣工投产。全力保障矿山机械、天湖水利、立大节能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抓紧推进桂林航空旅游通航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桂林希宇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一期今年开园。突出抓好企业服务。继续实施县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形成政府精准服务企业新常态。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继续安排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扶持工业发展,激发工业活力。完善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速提升现代农业效益。在严守耕地红线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8%,实现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稳中有升。争取创建自治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养殖龙头企业1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养殖企业3家。稳步开展潭下镇、九屋镇、公平乡和潮田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示范性建设,争取创建5家以上档次高、效益好的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古镇提香、海洋天桃等两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潭九公路万亩柑桔基地、三街富丘生态园等两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12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活力。大力提升旅游档次和质量。编制青狮潭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灵川段)绿道项目建设,初步打响漓江东线精品旅游线路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启动桂北游客服务中心选址及前期工作,加快漓水人家项目一期、逍遥湖二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旅游网站和微信平台,做好旅游创新营销策划工作。力争完成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30亿元。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继续抓好大西南汽车城、义乌国际商贸城、东盟白马国际商贸城、鑫铠·万象、中豪国际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综合施策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服务限上企业,推进服务企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
  (二)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重点项目运行机制,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以项目的大建设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大提升。统筹推进自治区、市级层面的重大项目及县重中之重项目,着力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自治区、市级层面重大项目45个,其中开工项目8个,竣工项目4个,续建项目33个,完成投资44.9亿元以上。力争基本完成桂林动车所、桂林西货运中心枢纽站项目主体工程;完成桂黄公路改造二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灵川段)、袭汇国际文化世界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第四、第五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环路、银渠路延长线等项目建设。
  加快破解项目难题。继续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马上办”“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速项目审批速度。完善县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加强县重大办对项目的协调服务及督查职能,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议、重大项目推进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工作,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做好土地管理和利用工作,按照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的原则,探索建立科学化、差异化、精细化的供地模式。坚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梳理并解决项目用地遗留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项目用地瓶颈。抓好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清理财政项目沉淀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持续加大筹融资力度,全面实施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加强资产的整合与管理。加大资本市场利用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资本使用空间,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融资,着力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破解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三)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按照桂林市城区标准规划建设,以提升老县城和八里街区域整体功能和形象为重点,加强市政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集贸市场改造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启动百花西路、灵青东路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甘棠公园南岸建设,继续按照“一江两岸”整体规划理念,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新名片。推进县城新区产城有效融合,完成马岭路、百花南二路、百花南四路、桂黄东二路等4条道路建设,完善新区“五纵三横三环”路网框架;启动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石狮岭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
  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规章,以宣传教育、精细管理、严管重罚为重点,持续推进城市常态化管理。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推行“管养分离、购买服务”,通过合同、委托、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对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管理水平。推进灵北路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提升改造。加强市政小配套建设,完善城市标线、标识。深化“两违”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私搭乱建等城市管理顽疾。抓好背街小巷、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继续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和乱摆摊点、乱设广告、乱倒垃圾“三乱”治理行动。强化抽查通报、检查问责制度,公开曝光管理不到位行为。
  加快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完成灵田镇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建设。启动广西城镇建设百镇示范试点三街镇建设。推进40个普惠制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江头村、熊村、长岗岭村等3个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美丽灵川·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实施“美丽灵川·宜居乡村”活动。以列入全区1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项目发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围绕建设美丽灵川,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化污染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等“五大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渣土车、冒黑烟车辆的专项治理,继续加强砖厂、采石场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县、乡两级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完成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县城及八里街区域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重点推进生活垃圾“三化”综合处理、特殊废弃物处理等工程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