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2016年筠连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筠连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342 发布时间:2016-02-18 08:11:28
摘要:2016年1月20日在筠连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筠连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朝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外交通仍然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二是煤炭经济下行所带来的系统性负面影响将在一段时期内很难消除,新兴产业培育还将经历较长成长期,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民的持续增收能力弱,脱贫奔小康社会的任务压力十分大。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离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五是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方面还不太适应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与筠连面临的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困难和问题,更加努力的工作,创新举措,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是我县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统揽县内大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筠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趋势必将释放更多的机遇;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建设、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川南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等多重政策叠加为筠连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县以交通、水利、电力为主的一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以页岩气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肉牛为主的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的兴起以及与之配套创新建立的机制体制,为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增长,又要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以经济快速发展来解决发展“短板”的问题,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点培育和结构转型升级困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以竞争拼搏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动员全县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全力以赴推动筠连经济社会新跨越。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筠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组织力量起草了《筠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明确“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12456”发展思路不动摇,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建成强县、率先小康”。
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发展要坚持和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民本理念。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县。五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着眼未来五年,《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并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县。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四区”加快建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金融利用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公交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更加壮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绿色筠连、生态筠连、宜居筠连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土开发空间高效利用,生态、产业、城市、文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提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以富有品味的主城区为核心、富有特色的中心镇和富有活力的新村聚居点为主的城镇发展格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3%。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法治县全面落实,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政府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三个筠连”为总体取向,始终坚持“12456”发展思路不动摇,突出“项目年”主题,正确把握用好中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大机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努力实现以下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9%以上;完成市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减排等目标任务。围绕今年确定的预期目标,2016年我们将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聚力扶贫攻坚,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年实现脱贫7690人。
——健全扶贫开发机制。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和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突出“六个精准”要求,深入推行“四准”扶贫机制,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强化“六个兜底”保障机制,分类细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等“10个专项扶贫”方案。健全扶贫投入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大力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民政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借鉴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创新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引导机制,鼓励支持金融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攻坚,大力引导“筠商”参与扶贫,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找准扶贫开发路径。围绕“找产业、育能力、创环境、兜穷底”的工作思路,着力消除绝对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效益产业,让每户贫困群众都有增收产业和致富门路,变“输血”为“造血”;强化教育培训,建立脱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1万人次,解决“思想贫困”和“技能不足”问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等十大专项扶贫方案,努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贫困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政策性保障实现兜底扶贫。
——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和扶贫攻坚督查调研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精准落实责任。完善驻村帮扶制度,建立贫困村“第一书记”召回撤换制度,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职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和动态监管制度,制定扶贫攻坚工作台账。建立贫困帮扶投诉举报制度,严打侵害贫困户利益、截留贫困户资金等行为。建立扶贫项目动态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规范有序运行。
(二)挖掘增长潜力,促进经济固本提速。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稳增长政策,深挖县域经济增长潜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推行PPP模式,整合国家债券、基金、财政、信贷资金等力量,全力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重点推进4个省重点项目、10个市重点项目和165个县重点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宜彝高速公路建设,筠巡快速通道一期、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S206线县城绕城段新建工程和G246蒿坝至牛街公路工程,王家沟水库枢纽工程竣工、总干渠和龙碗干渠工程完成50%,后沟水库大坝实现下闸蓄水、总干渠完成建设任务。
——提振社会消费需求。积极扩大城市消费,加快推进城南新区、筠州国际社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进一步促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开拓农村市场,激活农村消费。积极引导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节假日消费,积极培育市场消费热点。更加注重商品营销工作,全力抓好“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筹备好迎春购物月、早茶节、李花节等重大活动,促进工业品优价下乡、筠连产品更多出县远销。鼓励筠连名小吃提升店面和服务档次,大力“走出去”,打造“好吃在筠连”品牌。培养“互联网+”思维,全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积极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电商孵化园建设,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鼓励县内外企业参与农特产品直销网络建设,扩大企业电商交易规模。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老年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扶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科技创新,新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申请专利50件以上。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园、创新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的撬动作用,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在外筠商回乡创业,引导有技术、有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有知识、有闯劲的高校毕业生,有基础、有威望的致富能手积极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和入园机制,积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驻园区。
——扩大改革开放领域。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六权同确”工作,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继续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加大金融生态安全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步伐,通过融资对公立医院进行改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融入川南、联动乌蒙、对接沿海”合作战略,努力构建“借力发展、共同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格局。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一号工程来抓,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精心策划、论证、包装一批优势项目和潜力项目,加大外出招商和以商招商力度,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吸引外来投资,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三)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提升产业层次,补齐发展短板,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做好企业要素保障,关心、尊重和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清理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继续壮大页岩气产能,争取新建2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推进页岩气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日液化页岩气100万方LNG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页岩气就地就近低价利用政策支持。转变煤炭生产经营模式,继续推进地方煤矿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做好地方煤矿资源增划工作,继续推进地方煤矿升级改造。力争开工建设煤矸石发电项目。围绕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县目标,提升筠连产品的品牌、品质、品位,培育壮大蓝伯特、醒世、双星、乌蒙韵、红军源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茶叶、肉牛、竹笋、茶油、漆树等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生物提取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5?20”产业成果,立足发展生态、立体和休闲农业,提升产业基地层次,打造“3+3”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大力推广“藏牛于户、山繁川育”养殖模式,加速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筠连肉牛产业升级版;继续抓好茶叶产业发展,巩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大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力度;巩固提升烟叶种植质量。继续发展壮大林竹基地,进一步扩大漆树、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巩固和提升生猪产业,鼓励特色畜禽养殖和珍稀树木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果蔬和食用菌业。坚持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培育壮大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借助“生态、富硒”优势,着重培育筠连特色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积极申报农产品QS、SC认证,提升农特产品知名度。坚持市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经营体系建设,推行基地、加工、物流、批发一条龙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