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工作短板。对照贫困县退出的14项指标,逐条分析研判,逐项倒逼进度,全面完成安全饮水、村级卫生室和村通硬化路、客车、动力电等硬任务,全县行政村宽带全覆盖。所有续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10月底前100%搬迁入住。对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镇扶贫专干、村两委干部和三级数据信息录入以及采集等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杜绝数据信息错误,提高工作质量。投资1.6亿元,通过PPP模式撬动5.6亿元,持续改善贫困村的人居环境,统筹抓好脏乱差整治和残垣断壁、破损危房等拆除整治工作,彻底消除视觉贫穷和感观落后。重点抓好示范村和重点村环境提升工程的改造建设和巩固完善,突出抓好20个示范村、14个重点村、206个“三线”村庄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9699户农村危房和2952户已改造仍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住房改造任务。 拓宽脱贫渠道。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1.2万亩,落实易地搬迁村原址拆旧复垦工作,夯实58个行政村9156人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保障后续工作;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发展黄花产业、蔬菜冷棚和建设扶贫车间等,落实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劳务经济、资产收益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进村入户”活动,在农村贫困劳动力集中的乡镇组织专场招聘、政策咨询等活动,新增技能培训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对就业困难家庭且有就业需求的人员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结合采矿区自然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建、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贫困人口生态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补偿等生态扶贫政策;开展“扶贫爱心超市”帮扶工作,逐步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形成社会全动员、要素大联动的扶贫新格局。 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好兜底保障、基本医疗、教育改薄等各项扶贫政策。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与工信部、国家交通银行、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贸促会等重点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攻坚合力,对贫困村、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二)持续发力“三大振兴” 一是打好文旅振兴硬仗。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构建文旅发展大格局,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坚持规划引领,铸就一流品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逐项落实,完善要素,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完成《恒山景观质量报告》并通过省文旅厅认定,持续推进5A景区创建;推进恒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通过省林草局的初步评审;加快出台《恒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把景区生态纳入法制化管理。理顺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景区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再推出文物资源5处。挖掘铸钟、烧瓷、耍故事、黄花灯等优秀民间文化,增加乡村景区景点内涵;开展多样化、系统化全域旅游推广营销,提升恒山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深入推动与同煤集团、永定河公司、银泰集团、瑞图集团合作项目落地;启动恒山大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恒山景区旅游厕所、智慧景区、精品酒店建设,以及悬空寺沟底道路改造和标牌标识系统建设;完成恒山景区寝宫危岩处理、庙群安防技防、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等工程;积极申报悬空寺本体全方位监测系统;加速推进州衙、文庙、麻家大院、永安寺、圆觉寺等景点周边拆迁和后续建设工程。推进239国道过恒山景区改线工程。加强景区联动,推进全域开发。深度谋划、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我县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西坊城至王庄堡省道沿线7个乡镇,将恒山13个子景区按照六大片区布局连片成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沿途旅游乡村建设,构建起全域旅游大格局;以恒山创建5A级景区为引领,将古城、神溪湿地、柳河公园融为一体,创建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沿古长城周边乡村开发旅游景点,打造徒步旅游和轻度越野游览路线;发挥旅游在产业扶贫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推进凌云口景区、一德街景区、神溪景区3A级景区创建工作。同时,要推出文化演艺项目,打造神溪实景剧、铁花秀等夜间旅游活动,延长游客在浑源游览时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开展系列文旅活动;创新恒山庙会、端午节祭祖等活动,传承民俗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二是打好乡村振兴硬仗。整合政策资源,集聚要素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实现全县乡村经济稳中向好。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通过黄芪等中药材“种养加”项目和杂粮加工项目推进农业向功能型和现代化转型。投资980万元,建成年产2万吨小杂粮精加工生产线;投资570万元,完成星宇粮站建设;投资1000万元,实施恒源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新增投资1亿元,推进正北芪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年加工黄芪5000吨、生产黄芪鸡10万只;投资6061万元,实施道地药材恒山黄芪产业化开发项目,年产鲜芪3000吨,加工下游产品300吨;实施千佛岭乡2万亩黄芪种植基地项目;推进山西恒宗黄芪生物科技集团科研生产开发项目,年内完成土建工程。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实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规划和资金统筹,村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资源入股发展生态旅游、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高效农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整合扶贫开发、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资金,分类引导和帮扶各村发挥自身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努力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持续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完成环境综合治理200个村、饮水安全40个村,建设10个村无害化农用卫生厕所2600座,推进王千庄水库枢纽建设、唐河源头10公里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桃山——麻庄段河道治理、王千庄峪防洪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土岭村滩地改良工程;投资1010万元,实施5490亩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培育乡村振兴动力源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农家书屋管理,支持群众开展文艺活动,优化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着力强化乡村法治建设,建立民间调解、行政帮扶、司法救助等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机制,注重维护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是打好工业振兴硬仗。工业是浑源经济发展的基石,在矿山全面关停的背景下,需要我们用新发展理念拓展视野、拓宽思路、站高看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推动工业经济转型振兴。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投资9754万元,完成恒山酿酒厂清香型白酒技改项目;年内要引入重量级合作伙伴,对停产多年的恒山酒厂实施改组重建,力争使这一知名老企业枯木逢春;由裕隆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480万元新建浑源县凉粉产业园区,引进全自动凉粉生产加工流水线4条。引导全县46家花岗岩板材加工企业走转型发展之路,鼓励企业抱团取暖,大力发展来料加工,鼓励有实力的浑源石材企业到省外、境外进行矿山开采,自主开发石粉和碎石利用技术,研制环保型墙材、人造花岗岩等市场畅销产品。借势全市能源革命,积极培育新动能。有序发展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确保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超过80万千瓦。投资3.24亿元,完成驼峰乡一期风电项目;投资6.81亿元,完成大同二期2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大唐凌云口二期风电和中广核龙王堂风电项目;推进大唐风电检修基地项目如期在工业园区落地。保障服务好投资90.7亿元的国网新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半年完成10个专题报告等前期工作,7月底前完成可研审查,年内顺利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新型科技产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加快健康医药、生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山西首曜生物科技公司小分子肽生产项目,年内完成科研楼和生产车间建设并投产,投资规模达到1亿元;山西万众传媒大数据商务基地建设大数据加工车间、商务物流中心、产品车间、商务服务平台要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此外,道地药材产业化开发、万吨秸秆综合循环利用等一批绿色环保、战略带动性强的转型项目年内也要完成续建扩建,实现产值1.4亿元。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区配套功能,理顺职能,大力抓好土地储备、基础完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转变招商理念,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补缺式招商、成果转化式招商,加快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好、带动能力强的高新项目。年内扶贫产业园区重点实施6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生产经营项目,引进3个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力争入驻企业达到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