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东省)2016年阳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阳信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647 发布时间:2017-03-11 06:49:4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6日在阳信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栾兴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阳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六个更加注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农业富县、三产活县、文化强县、生态立县、新型城镇化”六大战略,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确保与全市同步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阳信!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年均增长13.5%。三次产业调整为13.6∶43.6∶4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年均增长11.4%。
 
(一)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为支撑,在推动创新发展上谋求新跨越。一是着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高效生态为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化,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家纺地毯、木器制造、不锈钢制品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设备、工艺、产品和生产模式创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集中攻关,培育壮大一批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支柱企业,重点打造新型材料、新型石化、绿色肉牛三个600亿级产业集群;引领支柱产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向新型合金铝材料、航空航天应用、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终端等尖端领域迈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走科技支撑、产业联动、优质高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鲁北陆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鲁北地区重要的大宗商品中转和供应基地;围绕生态观光、伊斯兰风情、民俗文化、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阳信旅游知名度。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旧动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比重。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完善创业孵化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新型众创、众筹、众包等“创客空间”。扎实推进“智慧阳信”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务、生产、流通、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全方位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经营方式,鼓励肉牛、鸭梨、纺织、面粉等深加工企业创建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二)以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在推动协调发展上跨上新台阶。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着力构建产城融合、设施完善、和谐宜居、地域特色突出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一是实施区域带动战略。扩展提升“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以鲁北陆港物流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开发带动南北产业主体功能区;以东部民俗文化产业园、陈楼工贸园区和西部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支撑,吸引发展要素和大项目聚集,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乡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多极增长、多点支撑的县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多规合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科学划定城镇周边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健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区配套功能,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和小城镇承载能力,努力建设绿色、数字、人文、海绵城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好农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及改厕、改水、改暖等问题,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幸福社区。三是构建现代交通运输综合支撑体系。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框架,完成总投资3.5亿元、总长22.7公里的国道东子线阳信段改造升级项目和总投资4.8亿元、总长24.8公里的滨温路绕城段改线工程,加快推进庆淄路南延、滨阳大道东段、工业八路西延、物流大道二期等路网工程,提升鲁北大街、流温路、内环东路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一铁、四高、五横、六纵”的交通网络布局,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三)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在推动绿色发展上提升新境界。一是推动生态创建。持续开展“林水会战”,加快推进农田林网、成片造林、绿色通道及城市、乡村、园区、企业等造林绿化工程,筑牢“绿色屏障”。加快生态示范区、清洁生产基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大力开展水源、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全力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比2015年改善10%以上。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垃圾处理运行监管,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三是推进绿色生产。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加强新能源创新开发和高效利用,着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县;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引导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县。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体制机制,落实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阶梯价格制度,完善生态监管、补偿、赔偿、责任追究及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
 
    (四)以内引外联和区域合作为方向,在推动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一是构建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中韩中澳等自贸区建设,加强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合作,开拓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助推合金铝材、新型石化、纺织、不锈钢等优势企业拓宽国际市场;支持欧亚木器、东进餐具、龙福环能等企业深化国际间产业链协作整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出口商品展示平台建设,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深化地区间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两区两圈”开发建设,对接京津冀一体发展,吸纳更多先进发展要素。发挥家纺地毯、新型铝材、油气化工、肉粮果蔬等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努力将阳信打造成服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肉盘子”、“面袋子”、“果蔬篮子”,以及系列产业升级转移的“首选地”、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三是提升引进质量效益。坚持招才引智与引项目并重,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全方位提升引进质量;优化招商结构,将招商重点更多转向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和回应群众期待为目标,在推动共享发展上谱写新篇章。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方略,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集中开展“六个一批”脱贫行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全面推行“滴灌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7年剩余省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会保障面,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形成健全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稳定增加教育投入,完成一中新校区、二中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农村“全面改薄”任务,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五是推进健康阳信建设。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主体、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实施,统筹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足球进校园”活动,全面完成体育馆及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六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