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都匀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未知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72 发布时间:2016-03-06 08:46:49
摘要:(2016年2月1日在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都匀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胜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都匀发展史上大事、要事、难事、喜...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常住人口达65万,城镇化率达65%;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8︰56。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6.52%。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解决。经过五年努力,到2020年,以“一江带两城”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按照大会审议通过的《都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抓落实:
 
  ——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抓落实,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要求,坚持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手并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提升优势产业,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作为促增长的着力点、调结构的主战场。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科学制定都匀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认真制定大数据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创建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发展软件外包、呼叫中心、精准营销、信息设备制造等新业态,实现大数据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都匀市科技孵化园,规划建设都匀大数据产业基地。积极实施“大健康”战略行动。制定大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支持鼓励社会各类主体进入市场,发展大健康养生服务和休闲养生、健康养生、养老养生产业。实施大健康养生品牌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国内国际大健康活动项目。充分发挥都匀民族医药优势,把民族医药产业作为重点特色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养生基地。全力提升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以贵航东方、绿卡能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强产品开发、零部件配套和科技研发,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建成黔中经济区重要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以贵州忠辉重工有限公司为基础,打造集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服务、检测等一体化的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以都匀毛尖、匀酒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化,构建特色轻工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特色轻工基地。发挥都匀水资源品质优势,大力开发天然饮用水系列产品,把饮用水发展成为重要优势产业。不断强化创新融合。不断挖掘企业潜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名牌意识。加快建设“云上都匀”,强化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6家以上,税收超2000万元企业8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80家以上。着力夯实发展平台。加快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5%以上,到“十三五”末分别达100亿元和20亿元,园区进入百亿级园区行列。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实行一企一策,提高服务质量。到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62亿元,年均增长15%。
 
  ——紧紧围绕构建基础设施体系抓落实,着力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每年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储备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依托全省综合交通网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进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力度,形成“三纵二横二环五射”的道路布局形态。着力推进都匀机场立项、都凯城际铁路、黔桂铁路二线、都匀火车站搬迁、都匀货运站搬迁建设和扩能改造项目;推进绿茵湖大道、杨柳街至斗篷山等连接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区路线及旅游景区连接路线的改造升级。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确保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加快平省水库、林荫水库、石龙水库、大河水库等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3.87亿立方米。加强和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小型河道治理。加强城市应急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保护,有效应对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强化能源保障能力。加强城镇和产业园区供电保障能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管道燃气支线输气项目,推进天然气管道向乡镇延伸,提高天然气配送的覆盖面和供应能力。积极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完成墨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螺丝壳风电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云上贵州”平台,着力推进新型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基础保畅能力。着力打造“智慧都匀”,实施农村“光纤宽带”进乡入村工程、乡镇数字化广电网络工程,实现农村信息网的覆盖。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2017年实现城区免费Wifi全覆盖。
 
  ——紧紧围绕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抓落实,打造山地特色城镇化示范样板
 
  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按照省州关于推动都匀城镇组群加快发展和“一江两城一体化”的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都匀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建制镇为支撑和人口聚集村为补充的城镇集群发展新格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从城市个性、发展远景上考虑空间布局,从自然山水中塑造城市之形,从历史文化中塑造城市之魂,从建筑景观中张扬城市个性。用活“试点”这张牌,塑造都匀城市特色,打造山地特色城镇化示范样板。“十三五”期间,认真完成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都匀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都匀市风貌规划、乡镇合并后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及都匀市市政管廊规划、都匀市城市路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水系统规划及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抓好扩容提质。抓住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机遇,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思路,稳步推进老城区人口疏解和城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快北部新区建设和南部新区开发步伐,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十三五”末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通过实物配租配售和租赁补贴对住房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匀杨大道、环西大道、纬五路等项目建设,积极完善市区骨干交通网;将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60平方公里。积极推动金恒星、天源、财富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等申报工作。加大墨冲、毛尖等集镇规划建设力度,确保城镇扩容提质效益最大化。不断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实现科学管理到位。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交通、排水、供电、供气、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积极培育城镇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土地收储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土地增值,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撑。鼓励农业人口市民化。推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实现新增2.65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1万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65%,常住人口达65万人。
 
  ——紧紧围绕构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抓落实,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道路,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都匀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和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发展,争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贵州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和保供蔬菜基地,构建都匀特色农产品基地。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成集农产品研发、加工、观光、购物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区、生态园区、旅游景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6.2%左右。扎实推进“六个小康工程”,5年建成通村油路464公里,改善解决2.7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新建改造一户一表10万户,完成通组道路硬化及人行步道硬化335公里,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5438户。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发展以茶叶、蔬菜、林果、优质大米为主的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把都匀毛尖综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力争到2020年茶园总面积达50万亩,茶叶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以茶产业为主导,蔬菜、烤烟、中药材、精品水果、畜牧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业的“接二连三”夯实基础。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十三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20.4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