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湄潭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湄潭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759 发布时间:2016-03-02 16:20:05
摘要:(2016年1月14日在湄潭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湄潭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湄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
以办好贵州茶“一节一会”为契机,厚植开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对接上海对口帮扶,建立健全与浙大合作机制;对接国家、川渝和省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央企整合布局,结合湄潭优势资源、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市场物流等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做强工业实体经济。加强招商引资。推进“一节一会”、产业园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融入遵义都市圈、黔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创新“五商”工作机制,推行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弘扬“湄潭精神”。树立开放包容理念,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构筑湄潭“精神高地”,不断提升湄潭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法治政府。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厘清政府职责,落实“三张清单”,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总揽,推进共享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建设“遵义东部教育文化中心、贵州教育强县”为目标,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格局。力争建成贵州茶学院,实验幼儿园建成省级示范园、湄江高级中学建成省级示范高中、求是高级中学建成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加快教育信息化,实现“三通两平台”全覆盖。继续推进“改薄计划”,实施湄江高级中学和实验小学改扩建、湄江二小迁建,经开区小学、幼儿园等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启动“双名”工程,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推进就业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基层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次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继续保持零态势;深入实施“双百双万工程”“万户小老板工程”“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大力繁荣文体事业。加强“三馆一室”标准化和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建设;挖掘一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茶文化申遗工作,申报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实文物“四有”要求;期末实现农民健身场地覆盖到村,全县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54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以上。以浙大西迁历史纪念馆、气象历史博物馆、文化影视城和文化旅游观光带为主体,推进浙大西迁产业园建设;以“一场两馆”为载体,探索建立“体育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和培育体育消费。加快建设健康湄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动态增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监测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基本药物补偿比例;加快建立完善“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力争创建一家“三甲医院”。重点抓好县医院、县中医院扩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业务和实验用房、黄家坝精神病院新建,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计服务室改扩建。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发挥中医特色,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期末实现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注册护士数3.14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5‰以内;远程医疗覆盖50 %以上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携手“大爱清尘”社会公益组织,实施“消除新发尘肺病五年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实施“强制五险”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分类施保和渐退帮扶措施,推动低保和脱贫“两项制度”有机衔接。
    ——实施四大战略,走好发展新路
工业强县出新招,毫不动摇推进新型工业化。抓牢工业主阵地。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以经开区为特色新型工业化主阵地,积极对接全市“六大平台”,加速“绿智工业”平台建设,着力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18年,建成百亿级园区;到2020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95%以上。壮大民营经济。深入实施工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行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敢于挑战”的创新型企业,出台奖励扶助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期末新增规模企业6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90%以上。突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茶叶、粮油、辣椒、果蔬、白酒等特色优势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期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以大数据应用和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推进医药、医疗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六项计划”;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城镇建设出硬招,毫不动摇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四级城镇体系。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茶城,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体系结构,把湄潭打造为遵义的“客厅”。加快永兴“省级示范小城镇”、马山“市级示范小城镇”和兴隆、复兴“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梯次推进县域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强化城镇功能配套。期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5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75%以上。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解决新南、茅坪、复兴集镇备用水源;坚持“厂网并重”,扩建复兴、天城、新南、鱼泉、洗马等集镇水厂;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后续管理;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扩大公共集中供水设施服务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完成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工业、农业、建筑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科学处置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十大市场体系”建设,巩固东部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县城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期末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保障性住房15平方米以上。打造绿智人文城市。依托“智慧城市”创建,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20%以上;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古村落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绵型小区、道路、广场、公园和绿地,提高径流雨水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着力建设“海绵城市”。
农业发展出实招,毫不动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最美新农村。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农村村庄化、村庄社区化。深入推进小康“6+1”行动计划,建成“示范型”小康寨100个,“提升型”小康寨200个,“普及型”小康寨349个,实现9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民居。调优产业结构。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四大工程,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以茶产业为核心,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茶业升级版,建成中国茶业强县。优质稻稳定在20万亩以上,优质烟草稳定在5万亩以上。积极发展生态规模养殖及特色养殖,期末“优质稻+”共生循环模式达到10万亩以上,畜禽和水产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35%以上。发展铁皮石斛、何首乌等中药材,期末达到5万亩以上,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健全安全体系。加强监管、抽检和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坚,引导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实施统防统治,保障农产品安全,助推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强农业园区。把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平台,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核心,围绕“三大保障”,夯实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46亿元以上;力争实现每年新建一个省级园区。拓展经营主体。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方式,完善利益连接共享机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加快供销社改革,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重点支持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产业。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和资金互助,提高生产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