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6年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韶关市曲江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311 发布时间:2016-11-09 07:48:08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区长 高冬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区长  高冬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幸福美好新曲江的总体目标,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为主要目标,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6亿元,五年(下同)年均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年均增长7.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含韶关发电厂)为9.7∶58.5∶31.8。2015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年均增长13.9%。外贸出口总额1.4亿美元,年均增长2.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273.7亿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完成农业增加值13.5亿元,年均增长5.8%。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万亩,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一批大型农业项目落户我区,成功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增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2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1.7万亩。成功创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15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2.6亿元,年均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0家,比2010年增加33家,税收达4.8亿元,比2010年增长33%。钢铁、电力、机械加工、食品饮料、纺织等支柱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比从94.9%下降到92.7%,民营工业占比从7.9%上升到34.5%。
 
第三产业增势强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2015年全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年均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亿元,年均增长11.6%。圆满举办了纪念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暨2013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2015年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等活动,马坝人遗址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曲江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南华诞祈福文化节”、“罗坑茶文化节”、“枫湾白水蜜桃节”、“小坑曹角湾露营节”、“樟市芦溪穿越活动”等一批旅游节庆活动逐渐形成品牌。着力打造“九龄故里·百里画廊”和“生态休闲·梦里茶乡”两条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五年来,共接待游客1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长91.7%和415%。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信息、物流、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曲江经济开发区和莞韶华南钢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特钢园”)管理体制不断创新,项目承载平台不断完善。五年来,共引进项目34宗,合同投资金额44亿元,新建成投产企业18家,建成待投产企业3家,在建项目12宗。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园区税收分别从2010年的5亿元和1.3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7亿元和2.2亿元,分别增长274%和69%。投资6亿元,完善“两大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日益增强。授权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内行使区发改、经信、住建、城管等4个部门的1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创新园区建设模式,与省食品行业协会、制造业协会合作共建专业园区,与东莞市政府、宝钢(韶钢)集团达成了“两地政府+央企”的合作共建模式,引进了一批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园区, 合作共建模式初见成效。
 
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投资项目多,投资规模和强度较大的时期,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顺利完成。五年建成或在建的重点项目有110宗,总投资约300亿元,分别占“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74.6%和90.6%。其中,韶关电厂“上大压小”2×6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武广高铁、乐广高速、韶赣高速、韶关汽车客运南站投入使用。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曲江方园生态园——大唐花海项目正式营业。大宝山铜硫矿开发、韶钢转型升级、韶钢生活区环保搬迁、台泥(韶关)水泥生产配套生活垃圾处理、“特钢园”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韶关港水运口岸码头、韶电港、龙头寨码头、曲江新城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坚持提升品位,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分区发展和创建绿色宜居城市战略,启动编制曲江新城规划,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明显加快,“135”城镇发展格局(“1个中心城区、3个副中心城镇、5个特色小镇”)初步形成。启动实施影剧院周边、马坝粮所及一小运动场、府前中路以南等片区旧城改造以及上门村改造、演山水厂扩建、马鞍山绿道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建成了源河汇景、源河鸿景、锦绣华城、亿华明珠城等一批住宅小区,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1平方公里(含韶钢、十六冶),建成区人口达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7.1%。完成了人民公园、江畔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一批城乡文体健身广场和便民服务市场投入使用。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初见成效,2013年以来强制拆除违法建筑145宗共12.8万平方米。实施了省道248线、马坝河“一河两岸”等一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全区9个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基本成形。名镇名村建设有序开展,建成名镇1个,名村8个。“大清洁,乡村美”工程深入实施,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收集点1700多个,城乡生活垃圾清扫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4.6亿元,完成罗坑水库除险加固、枫湾河(枫湾镇河段)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域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2宗,全区80%以上的农村居民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200多公里,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135个,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9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国道106线、省道248线、253线和县道312线、315线、317线、353线等路段改造工程,建成了江畔桥。实施狮岩路、建设北路、环山北路、梅花中路和环城路等城市道路和桥梁改造工程。连接韶关主城区的东环线二期、新白线、曲江大道和营顶至邓屋四条道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延伸供水管网184公里,解决了松山学院、韶钢周边村庄、韶关发电厂等单位及其沿线村庄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了马鞍山变电站和白土变电站扩建、南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等工程建设。城区马坝河防洪工程基本完成,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快实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完成造林3.8万亩,森林景观改造2130亩,森林面积达178.8万亩,蓄积量达7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7%。新建市级森林公园1个,罗坑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节能减排扎实有效,五年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4万吨,2015年节能降耗工作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白土污水处理厂、大塘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3%。大力开展马坝河、梅花河污染整治,加快实施沙溪民采历史遗留矿山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完成230家养殖企业污染物减排设施建设。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三、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富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全区民生支出4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2015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8亿元。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被列为全市试点单位。五年来,共发放优待金970多万元,发放各种种粮补贴1亿元,生态林补偿金8300多万元。发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3万多宗,占全区应发证宗数的94.7%。建成保障房3761套。扶贫“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1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标准兴建了九龄小学、余靖小学、曲江艺术幼儿园和罗坑民族幼儿园,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和农村教师岗位激励政策,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科技工作成绩显著,2011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事业齐头并进,体育设施逐步完善。档案工作卓有成效,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加快推进“卫生强区”工作,区人民医院新建住院大楼全面启用,并开设体检中心。建成城西中医综合门诊部和白土、小坑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引进民营启德医院,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数字曲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搭建了曲江地理信息平台。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2013年荣获“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创新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我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文化建设和创文巩卫申名工作扎实开展,顺利通过“文化先进县(区)”和“卫生城市”复评,乌石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人民武装、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连续8次被省评为“双拥模范(县)区”。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广电、新闻出版、工商、审计、统计、人防、外事侨务、对台、残联、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六五”普法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稳步推进,全区107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建成“平安曲江”视频监控系统和政法网二期工程。认真开展“三打两建”、“3+2”专项整治行动,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各项安全措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升级改造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抗灾复产工作取得实效,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网络问政和“民声热线”工作,大力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坚持转变作风,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
 
各项改革稳步实施。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整合组建区农业(林业)局、区卫计局、区城管局、区食药监局,撤销区驻穗办、驻深办,设立松山街道办事处,进一步理顺职能和工作职责。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二五”时期,全区事业单位压减32%,核减事业编制90名。基本完成区直机关和镇(街道)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模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重大工程的“招、拍、挂”管理。组建区众益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打造投融资平台。社会治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分区发展战略、生态协调发展体制改革和不动产统一登记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