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河南省)2016年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漯河市郾城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05 发布时间:2016-10-22 06:29:13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7日在漯河市郾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徐光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
打造“四区一基地”:一是打造层次更高的“健康产业示范区”。以漯河大健康产业园为平台,引进配套项目,形成优势支撑,推动健康及关联产业全面发展。到2020年,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食品产业由“放心食品”向“养生食品”迈进,养老等关联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健康产业基地和全市一流的养老产业基地。二是打造业态更优的“商贸物流示范区”。以特色商业区为核心,以豫南陆路口岸、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国(漯河)国际食品城为辐射,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品牌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会展五个特色产业集群,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物流集散节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成为引领全市消费的品牌商贸集散地、辐射豫中南的电商物流核心区。三是打造环境更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完成“两城同创”目标任务,加快沙河二期开发,稳妥推进城区“两改”,完善城乡配套设施,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城、宜居水城。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四是打造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加大基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建成全国先进的1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形成沿河生态农业、沿路景观农业、沿城都市农业的发展格局。五是打造全省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强规划引导,出台扶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展示营销和配套服务项目,形成规模优势。到2020年,“天华”、“亿通”成为全省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郾城成为全省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对未来五年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市定城镇新增就业、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等目标全面完成。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抓招商,提升开放水平。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和质量。要围绕健康、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延链招商,立足食品药品、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补链招商,瞄准发达地区、领军企业等重点对象驻地招商,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质量项目。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际利用省市外资金增长10%,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
抓载体,拓展发展空间。淞江产业集聚区启动嫩江路、太白山路北伸工程建设,建成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功能布局,确保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力争全省排序位次前移。漯西工业集聚区启动纬三路东伸、11万千伏变电站、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精细化工、二类工业及标准化厂房项目,努力打造功能完备、产业鲜明、环保高效的特色园区。特色商业区加快控规调整,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品牌支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构筑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抓服务,助推项目建设。盘活闲置土地,充分运用土地整理、增减挂钩等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高淞江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运作能力,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创投基金,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打造综合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实领导干部服务项目和企业责任制,健全项目预审、全程代办和专项述职制度,为项目快落地、早投产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
抓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落实中央省市改革措施,完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工商登记、项目并联审批等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加速财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权责对等的区镇财政支出体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科教文卫及住房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坚持保增促调、提质增效,加快工业优化升级
加快优势产业转型。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团”、“驻包联”等帮扶行动,健全“两化”融合15、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优化升级。支持小帅才、亿康等企业向高端产品延伸,推动食品产业品牌化;支持双诚门业、重泰建材等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化;支持双星机械、中原轧辊等企业向智能领域升级,推动机械产业数字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依托漯河大健康产业园,引进医药保健项目,促其达产增效。快速推进莲花医疗二期、启福医药等项目,着力构建全省领先的健康产业基地。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淞江汽车工业园,引进配套关联企业,确保天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亿通新能源汽车科技园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循环经济产业,依托漯西工业集聚区,引进节能环保项目,确保天壕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新旺化工分散剂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建设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园区。
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实施企业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开放性众创平台16,支持亿康工贸与江南大学、双诚门业与清华大学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数字企业”17。力争新培育上市企业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
三、坚持科学引导、多态培育,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特色商业区为核心,围绕控规定位,加快扩容升级,引领商贸物流业发展提速、规模做大、水平提升。增强丹尼斯、昌建东外滩、义乌国际商贸城辐射能力,抓好摩尔时代商务中心、昆仑路商业综合体、建业壹号商厦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发挥豫南陆路口岸龙头作用,启动邮政物流、烟草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聚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扶持第三方物流发展壮大。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围绕“互联网+”行动计划18,健全电商扶持政策,支持亚力太电商物流园、“义乌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袋鼠购”跨境电商物流园建设,提升“自由战士”等品牌影响力。建立电商下乡引导机制,创新农副产品、旅游资源营销模式,推动电商向镇村延伸。支持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金融会展等新兴业态全面发展,探索养老与医疗、家政、健身等产业互动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
逐步壮大文化旅游业。依托许南阁祠、彼岸寺经幢、兴国寺、裴城古村落等历史资源,开发保护并重,传承创新并举,培育发展一批历史文化旅游节点。依托凤凰岛综合开发、聚博民俗文化园、郝家台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挖掘民俗资源潜力,带动农家乐、生态园等乡村休闲游加快发展。依托区文化馆、青少年艺术中心及大型城市综合体,围绕消费热点,适度前瞻规划,逐步引进和发展动漫、电影、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
四、坚持稳粮增收、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以1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为重点,加快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粮田“百千万”19工程建设,启动流域农业生态治理,强化田、林、水、电、路“五网”配套。增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确保新建高标准粮田2万亩,改良土壤1.8万亩,力争粮食稳产增收。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突出品牌引领,提升龙城鲜桃、新店草莓、李集食用菌等优势品牌影响,大力培育特色农业项目,辐射带动一批精品高效农业品牌。突出集约高效,打造郾襄路、坡大线、107国道、李漯路现代农业示范带。突出绿色发展,推广标准化生产,确保新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处,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和全省畜牧强区地位。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合作、托管、订单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稳步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涉农政策监管,增强农业风险防范,确保农民增收减负。力争新培育家庭农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创建国家级无公害畜产品基地2个。
五、坚持建管并重、城乡统筹,提高生态宜居品位
着力完善城镇设施。实施海河路、辽河路、龙江路提升工程,启动太白山路、井冈山路沙河桥建设和交通路、太白山路北伸工程,逐步提高老城区道路、供排水、街头游园等设施水平。统筹推进卫星镇、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在建社区进度,提升已建社区功能,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蓝天碧水工程,强力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综合执法,促进节能减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体系建设,提升生态廊道,完善农田林网,完成造林59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确保新增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5个、示范村15个。
强力推进“两城同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构建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组织实施文明市民、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社区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努力培育城市精神。建设智慧城市20,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着力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不断提高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有序实施城区“两改”。抢抓房地产去库存化机遇,探索货币化安置21、以购代建、以租代建等改造模式,积极推进郭庄、小李庄、邱李等项目征拆,加快五里庙四村、巴山路、南街一期、李盘庄、小高庄等项目安置房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项目,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打造城市精品节点。力争年内征收房屋6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5万平方米。
六、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加强扶贫攻坚和创业就业扶持。完善扶贫体系,整合资源要素,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财政扶贫、人才扶贫等帮扶举措,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确保稳定脱贫3800人以上。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机制,进一步降低创业和创新门槛。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五个基本险种覆盖范围,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切实保障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破产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生活。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学前、高中和特殊教育,大力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不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区)创建成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建成区中医院病房楼,启动精神病院建设,提升镇村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养老产业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加大城乡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健身场地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力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