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重庆市)2016年忠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忠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523 发布时间:2016-03-02 15:47:3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6日在忠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六 次 会 议 上 县 长 熊世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
此外,双拥、民族宗教、老干部、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消防、档案、商会、红十字会、侨务、机关事务、地方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忠县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委的科学谋划和统筹指挥,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县百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忠县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乡差别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四是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少数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
 展望“十三五”,忠县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后续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加快推进,我县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我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水陆交通体系逐步健全,区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等,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只要我们加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忠的新局面。
“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顺应发展大势、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忠”总任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特色发展和生态涵养并重,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依法治县,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建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是:
——建成特色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两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0:38。建成渝东北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要节点和重庆区域级现代物流基地、三峡库区知名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建成生态品位城市。城镇化率达到47%,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以上,长江干流忠县段水质稳定在Ⅲ类(含总磷)标准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92%以上。
——建成美丽幸福橘乡。2016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比2010年翻两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一)坚持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培育发展新动力。强化投资拉动、消费带动、出口撬动的积极作用,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广PPP等投融资模式。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扩大消费领域,引导绿色消费,壮大网络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引导房地产去库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让更多“忠县造”产品“走出去”。
构建产业新体系。对接国家、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企业技改扩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淘汰落后产能,壮大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矿产资源及材料加工,轻工及电子信息、清洁能源“4+2”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年均增长15.3%。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消费、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打造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000个。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完善创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实施科研项目50个以上。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平台比例超过15%。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县民营企业达1.2万户,个体工商户达4.2万户。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建立种子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金融资本以及投资基金支持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更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工业企业产业链智能服务平台,改进产品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流程。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4G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到2020年,培育智能化管理示范企业20家。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均衡性。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推进四个功能区协调发展。优化功能区产业布局,完善区域协作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县城发展区要优化城市空间和完善功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特色生态工业园区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培育“4+2”产业集群。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资源加工业。生态涵养旅游发展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等“多规融合”。优化“县城发展区—重点镇—一般镇(乡)”空间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加强城市设计,有序推进城市立体开发。稳步推进新区开发,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新建白公生态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改扩建一批小旧广场、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建设数字城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特色小城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城区市政道路建设,新建一批停车楼(库),有效缓解城区拥堵。新建和改扩建两河水库、黄钦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强病险水库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灌溉能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一批城乡输变电设施,配套完善天然气管网、配气站等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加强文化、文物古迹保护,修缮保护半城老街,抓好秦家上祠堂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发展忠文化、白公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力推进三峡港湾旅游度假区、白公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守“五个决不能”,优化生态空间,保护生态安全,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绿色交通。积极发展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创建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园区。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提倡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引导城乡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