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福建省)2016年建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00 发布时间:2016-01-25 10:39:42
摘要:2016年1月19日在建瓯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建瓯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宗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建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
 
规划草案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绿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等战略部署,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资源转化型产业整合提质,力争规模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左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商贸物流、美食旅游、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衢宁铁路水源物流枢纽站和连接线、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互通口等28个重点项目实施,构建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统筹抓好防洪排涝工程、农田水利设施、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建设,构建城乡水利保障体系。实施管道燃气、电网、水电等能源建设提升工程,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应急避灾场所建设,推动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建瓯。按照“做优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内涵品味”的要求,保护和优化老城区,完善水西片区配套,加快城南片区、高铁片区和城北片区开发。创新规划理念,增强“五留”意识,严守“三区四线”,促进“多规合一”。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进“三网融合”和“智慧建瓯”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探索实行强镇扩权,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实力和集聚功能。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
 
(四)突出为民惠民利民,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抓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教育优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创绿色发展优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争取更多环境容量空间。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发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深化林权、生态公益林管护、土地使用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台交流合作,强化与周边地区经贸合作。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着力完善政府民主决策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建瓯”建设。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既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 “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性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做强工业支撑。继续实施工业发展“3531”工程,落实扶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全力抓工业、强实体,力争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扶持利树股份、华宇竹业、新武夷药业、福矛集团、双龙戏珠酒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培育5亿元以上企业2-3家。加快推动利树二期、芝星活性炭二期、宏翔专用汽车、居怡强化及复合地板、喆虹食品、新型生物质糖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支持森工木业、双羿竹木、德峰汽车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流转、股权置换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提升。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力争新增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推动利树股份在主板上市。发挥海交所闽北办事处平台作用,指导一批企业挂牌展示。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分类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统筹抓好“一区三园”整合开发,鼓励企业“退城入园”,集中集聚发展。
 
做活商贸旅游。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第三产业对稳增长的拉动力。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家兴国际大酒店、财富广场及沃尔玛等商贸项目建设。主动融入“低碳之旅·畅游武夷”旅游促销活动,加快中航国际水上飞机项目建设,启动一批美食综合体建设,打响“游在武夷、吃在建瓯”旅游品牌。创建川石慈口、东游党城、东峰井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力争小松湖头提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争创1个省级旅游休闲集镇、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力争培育4A级物流企业1家、3A级2家。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建设,鼓励海绿农商城、北苑茶都、东岳电子商务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绿色产品垂直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落实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努力扩大出口需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茶文化、根艺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提升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做精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成农机购置补贴1000万元以上。建设高产稳产农田8800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小松翠松、东游丰博、迪口富民等现代农业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光祥莲子”、“朱峰”、“连地白笋”等合作社品牌。加快小松特色现代农业示范体系项目建设,抓好现代竹业、现代茶叶发展项目实施。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实施品牌创建提升工程,力争新创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6件,新增注册商标100件。创新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加强“五新”技术推广,加快省农科院闽北分院建设,力争福建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入使用。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建设,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是载体、是投资、是财源、是后劲,必须持续抓牢抓实项目建设。用好中央增投和债券资金等政策性融资措施,积极申报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推行PPP等合作开发模式,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强化征地拆迁,抓好用地调整、报批等工作,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71个,总投资284.58亿元。其中,省、南平市重点项目36个,计划新开工18个,建成或部分建成9个。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5个。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扩链,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利用“6·18”、“9·8”等招商平台,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新上一批产业项目,特别是生产性大项目。主动融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三维”项目对接,扩大建瓯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项目策划对接。围绕苏区老区、节能减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精心策划一批符合上级资金投向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储备,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政策性贷款,加快实施一批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
 
(三)持之以恒抓统筹,齐心共建美丽建瓯
 
建设宜居城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五个统筹”为目标,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深入实施“五千工程”和“宜居社区”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城区“三边三节点”。加快城区控制性详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持续完善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片区开发,加快城南和高铁片区开发建设,抓好青云片区、龟山、贮木场、齿轮厂、保修厂、放生池等棚户区改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校场路北段、仓长北路、公园路、天马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江滨路亲水平台二期、放生池建溪沿江公园建设,完成云际山栈道建设工程。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更加注重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努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严厉打击“两违”行为,强化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抓好占道经营、建筑垃圾、小区物业、城市交通等综合治理,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共建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万人保洁”工作,促进卫生保洁常态化。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小桥后塘到霞抱10公里景观带、小松22公里绿道建设;稳步推进村庄立面改造,打造3个省级百村示范村、6个南平市级以上星级美丽乡村。推动吉阳新桥、迪口可建、小桥阳泽向旅游星级乡村发展。争创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快社区“一站式”服务步伐,完善农村社区建设。
 
保护生态文明。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厉打击盗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继续推进生态绿廊建设,落实“四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3万亩。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流域保护“河长制”。深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完成东游溪尾、东峰东溪口、吉阳巨历口、芝山牛坑垅等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动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基本淘汰黄标车,主动对接排污权、节能量交易有关政策,探索建立碳排放权和水权交易制度,加快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绿色化、低碳化。
 
(四)务实落实抓保障,切实改善民生民利
 
办好为民实事。初步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①完成博物馆主体建设。②重建实验幼儿园。③完成7个教育“全面改薄” 项目。④完成白水源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一期建设,建成7座城乡垃圾中转站。⑤完成小松溪18公里生态护岸及亲水平台建设。⑥改造22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⑦完成市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⑧完成市人民体育场改造。⑨完成城乡电网改造35KV以上主网建设等项目。⑩基本建成下水南江滨道路及防洪堤。
 
发展利民事业。全力以赴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和国家评估认定。实施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交通生活费补贴制度。加快推进一中扩建、职业中专整体搬迁,抓好教师培训中心和东峰、南雅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7所学校塑胶运动场改造。完善高铁新区实验学校、竹海学校后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疫情防控能力。加快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传承和弘扬朱子文化,加强东岳庙、北苑御焙遗址等文保单位修缮和保护工作。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无线全覆盖工程。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统筹做好国防动员、老区苏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审计、统计、气象、地方志、金融保险、通讯、档案、老龄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强化民生保障。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实施“福乐家园”、“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和“肢残助行工程”等惠民项目。坚持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补齐扶贫开发短板,全年减贫人数不少于4000人。实施“雨露计划”、“春潮行动”,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徐墩丰乐村、房道安宁村安置点建设,全市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00户。
 
(五)凝心聚力抓提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基础配套。实施交通、能源、水利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衢宁铁路水源物流枢纽站和连接线、北环路(省道204线房道口至东安口)、省道303线玉山至屏南段等建设,改造5座乡村危桥,完成100公里农村路网提升。加快完善高铁片区基础配套,全面完成新区至高铁站快速通道建设。建成建瓯汽车东站一期。启动城区管道燃气建设。抓好新增中央财政小农水县和万亩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和闽江上游建瓯段二期、三期防洪项目,完成11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
 
优化创业服务。强化政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贷款增量。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不良贷款新增,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推动政府转贷帮扶基金和国有融资担保公司高效运转,强化企业融资保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进一步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建好网上办事平台,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高效、规范、便民。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加快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在建瓯创业发展。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