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黑龙江)铁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铁力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36 发布时间:2016-08-13 08:17:33
摘要:第一章 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既是铁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五年,又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发作为,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这五年里, 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和伊春市各项...
积极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和企业信用评级,全面启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6家。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0.1亿元,年均增长16.5%其中,住户储蓄存款99.5亿元,年均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41.3亿元,年均增长8.2%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抢抓“互联网+”重大发展机遇,组织电商办实施精准推进,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县级运营中心和第一批35家村级服务站建成运营,苏宁易购等电商项目相继落地。证券、中介咨询、邮电通讯、文化娱乐等行业同步发展。2015年,第三业增加值实现23.6亿元,比2010年增加8.9亿元,年均增长6.4 %
 
第三节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民生累计支出56亿余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超过75 %,是“十一五”时期民生支出24亿元的2.3倍。高质量地完成增加职工工资、改善公共服务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和惠民工程148件,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需求相连的社保、教育、医疗、救济救助和优抚等条件逐年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4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民生工作十强县之一。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累计投入1.3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9所公办幼儿园、改造17所学校,新建体育训练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家庭困难住校生补助、中职助学等政策,实现了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规范普惠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6%,比2010年增加12.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1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高中教育快速特色发展,实施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工程,高考累计考入二表以上本科院校2678人,2015年高考二表以上入段率达到73.6%,比2010年增长22.3个百分点,实现五年连续增长。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实施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累计培养1,000余名职高生,职高升学率达99%医疗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累计投入2.99亿元,建成协调发展的医疗保健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信息化和医疗保障体系,有力推进了城乡卫生一体化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新建市中医院、益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5个项目,改造升级7个乡镇卫生院。购进数字X线机、CT、核磁等现代医疗设备262台(件)。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相继晋升为二甲医院。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提高新农合保险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参合率99.7%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文广体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1.02亿元,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五大“文体惠民工程”建设,投资4000万元新建市民健身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文体设施更加健全,建成覆盖市、乡、村三级文体基础设施网络,并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开展骊马放歌、文化讲堂等文化活动50多场。广播电影电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放映数字电影5000场,实现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累计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00多次,年参加全民健身运动1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市十运会和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800人代表我市在省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进行精彩表演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帮扶下岗失业和失地农民再就业、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临时救助、养老保险等政策。就业和再就业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万人,年均增长16.4%,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6万人,劳务输出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以内;社会保险持续扩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万人,覆盖面均达到95%;工资收入和住房公积金匹配比例大幅增长,五年累计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均增资2260多元,为离退休人员人均增资1543元,住房公积金匹配比例由5%增至10%。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趋完善,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171起,为农民工等劳动者解决拖欠工资2302万元,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08元,年均增长11.7%民政事业长足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程,由解决基本民生向着力改善民生拓展。基本建立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为基础,以慈善援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对象2.7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由221元提高到500元,比2010年提高279元。农村低保对象0.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3500元,比2010年提高23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率98%,比2010年增加 2个百分点。养老服务机构从10个增加至27个。此外,科技、计生、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政双拥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消防森防、安全生产、信访、治安综治等形势总体平稳。
                      
第四节  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承载能力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发展定位,大力改造升级城市环境,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和形象及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成功迈进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标兵城市行列。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效显著。累计投入55.1亿元,完成住房建设4万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2项,改造面积99万平方米, 是“十一五”期间的4倍;新建楼房面积429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新建廉租房和公租房1733套、9.5万平方米,填补我市空白;改造农村泥草房及危旧房1.3万户,面积181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74万平方米,累计3.7万户居民受益。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城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城市设施全面改造升级。累计投入5.2亿元,完成新建和改造“三供两治”、道路改造、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维修管护等工程35项,新增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极大改善;新铺和改造供水管网8074延长米,城市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天然气入户安装7366户,日供气量2万立方米,结束无管道天然气使用的历史;新建日处理生活垃圾240吨的垃圾处理场,新建占地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100%新建、改建道路20.8万平方米,市政道路“五横十一纵一环”框架基本形成;完成铁力公园升级改造、铁甲河景观带改造、滨河景观大道和西河步行景观桥建设,城市文化品位显著提高;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城市技防和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和形象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快。新建改建农民住宅1465瓦化率87%水安全工程61,解3.6万人安全水,用自7.9万人,2010年增28百分点。重点开展29村的村内硬件设施建,建成6四星村和13个达标村产业新城一期3万平方米居民楼回迁入住,农村整体环境大为改观。
 
第五节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环境再展新面貌
 
五年来,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过去五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期。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8.11亿元,实施“天保工程”和“三北五期”工程,重点推进呼兰河流域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药瓶整治等工程。森林面积逐年增长。2015年,预计全市森林面积50.23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23万公顷。其中,市属林地面积2.2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