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赤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赤水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425 发布时间:2016-11-04 14:24:4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7日在赤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赤水市人民政府市长 谭 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市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机遇期,又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攻坚期,更是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决胜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7),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和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以守牢底线、走好新路、率先小康为主线,在遵义市委“西部转型”发展战略指引下,坚持“三市”战略(18),聚焦“三区”(19)发展,强化“三力”(20)提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四城”(21),全力推动“四个轮子”(22)一起转,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实现翻番,力争突破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五年累计突破千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4%以上,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初步建成“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四城”(23)。
 
  一、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全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突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健全市乡村组四级扶贫工作机制。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1+10”配套文件(24)政策落实,重点抓好“十项行动”(25),大力开展千企帮村、万户结对活动,切实推进“五个一批”(26)。按照“八个精准”(27)要求,建立健全监测有力、进出有序的脱贫攻坚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六个到村到户”(28),对“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29)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做到因村派人、扶贫到户精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致贫原因,因地制宜探索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途径,全面创新大数据扶贫、旅游扶贫等机制,加快建设“扶贫云”平台,推动扶贫开发与“互联网+”、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打造脱贫攻坚“赤水模式”。
 
  二、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以地区业发展方式为以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把赤水打造为黔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30)发展的“桥头堡”、产业配套及承接基地。
 
  ——坚持不懈做强新型工业。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落实“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31),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不断提升产业聚集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围绕竹、药、醋、鸡、酒“五张名片”,着力构建“二园、二带、多点”(32)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在竹木加工方面: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竹纸浆和竹纤维制造加工基地为依托,以赤天化纸业项目为龙头,延长竹产业链条,到2020年,确保产值达到120亿元。在特色轻工业方面:大力发展特色食品、优质晒醋、品牌白酒、天然饮用水、包装印刷和旅游商品,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赤水品牌。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大健康新医药方面:重点培育集生物制药、中药材加工、生态绿色食品、医疗器械和保健用品为一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到2020年,确保产值达到50亿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方面:聚焦大数据,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进一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类引领型企业,打造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产值达到60亿元。“十三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坚持不懈做特新型城镇。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走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教卫配套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打造“一心、一轴、两带”(33)城镇空间结构,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山地特色城镇体系。以“疏老城、建新城”为重点,切实加强老城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文华新城片区和文化旅游创新区组团建设,实现大同、复兴、天台同城化。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实施文复大道、万鲢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加快完善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完善城市功能,聚焦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管理水平,打造海绵城市(34)、人文城市、智慧城市(35)。扎实推进官渡副中心城镇建设,打造东部片区交通枢纽和旅游商贸中心;全面加快区域特色城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和农业人口市民化。纵深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6+1”行动计划(36),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6%以上,初步建成国际知名“四城”。
 
  ——坚持不懈做精山地旅游。按照“全景赤水、全域旅游”理念,以打造赤水河流域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带为契机,加快赤水旅游综合体建设,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推动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精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将赤水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建设,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整合提升八大主力景区品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特色文化,加大赤水古城和大同、丙安等古镇保护开发力度,建设一批新型山地旅游度假区、文化古镇和乡村旅游景点。着力丰富和健全旅游新老“六要素”(37),全力打造“全景域、四季游、多业态”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和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申报建设赤水市康养示范区,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等高端旅游业态,推动文旅、工旅、城旅、农旅、商旅等融合发展,促进赤水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消费型转变。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成果,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丹青赤水”旅游形象主题品牌,强化事件营销和节事引领,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媒介丰富营销渠道,构建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旅游营销网络,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到2020年,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50亿元。
 
  育步进年及大瀑布应急救援电梯建设。竹海滑道、大瀑布勇士漂流等一——坚持不懈做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坚定不移实施“1234”战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强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依托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全面推进“十百千”工程,重点发展金钗石斛、乌骨鸡、岩茶、山地冷水鱼、精品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强商品竹林、笋用林培育,打造竹林培育高效示范园区。到2020年,力争建成10个以上省、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30万亩以上优质农产品基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实施一批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性组织。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25家以上,创建著名商标4个以上,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达100万元的行政村10个以上,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强化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可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38)认证力度,重点打造金钗石斛、乌骨鸡等农特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业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力争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积极推广农村经济发展股份合作制,深度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
 
  ——坚持不懈做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研发设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造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物流仓储配送三大基础平台,构建以赤水港口物流园区和月亮田物流园区为主的“2+N”物流体系。到2020年,力争物流总量达1200万吨,物流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以“智慧城市”为引领、“智慧旅游”和农村电商为核心、特色产业为支撑、平台建设为推动、城乡全覆盖的“云上赤水”电商体系,创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市。
 
  三、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发展支撑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着力点,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交通方面:建设赤水旅游通用机场、遵义—赤水—泸州城际铁路、綦江—赤水—叙永高速公路,建成旺隆到官渡快速通道。推进“两纵两横一环”(39)骨干公路网络建设,确保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完成赤水河航道整治,全面提升赤水河通航能力,着力构建水、陆、空齐全的“多式联运、互联互通”骨干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农村通村通组公路1500公里,硬化1400公里,实现组组通油路、村村通客运。水利方面: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力争启动仁赤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成丙安中型水库,规划建设4座以上小型水库,全面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和5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河流综合治理,提高城区和重点乡镇的防洪减灾能力。信息和能源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三大工程(40),加快“三网融合”(41),构建“出市宽、市内联、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改造升级城乡电网,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着力提升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2020年农村居民电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配气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集镇供气全覆盖。
 
  四、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美丽宜居新赤水。按照“四河四带”战略部署,守牢“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底线,突出“护、建、治、管、产”,深入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态服务功能,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继续加大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持力度,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全面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竹)、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加快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和环境监测等环保配套设施,加大污染源治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到2020年,力争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城市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扎实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42)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43)利剑行动,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行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五、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增强发展动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国有企业、商事制度、资源配置、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深入推进“水利三项”改革(44),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依托联结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向北挺进,瞄准重庆、研究重庆,重视川南,努力实现“四个互联互通”(45),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同上海普陀、浙江安吉等区域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立健全发展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和“一站式”服务窗口。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软环境建设力度。到2020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亿元,努力把赤水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加强众创、众筹等支撑平台建设,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8%,人才总量突破5万人。
 
  六、强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发展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大力实施教育兴赤工程。完成教育“新两基”(46)验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确保学前三年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入学率95%以上,消除城区“大班额”。鼓励社会办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打造一批省级名校、示范校,努力把赤水建成教育强市。大力实施民生普惠工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雁归创业促进工程,着力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一体化、全覆盖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关心关注留守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百姓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大力实施健康赤水工程。实施“百院大战”等五大建设工程(47),积极推动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构建“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广运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促进中医药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巩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国民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成“一场四馆”(48)和生态体育公园,打造省级户外运动基地,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平安赤水工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方位强化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信访维稳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