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 作者:知县网 人气:1795 发布时间:2016-03-02 16:28:29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5日在紫云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王永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县历史上经济...
 
“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全面依法治县、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的坚持期。“十三五”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迈向赶超跨越的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持续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在脱贫攻坚、促进民生改善上取得新突破,在经济转型优化、推进“四化”同步上取得新突破,在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突破,在守牢生态底线、推动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文明和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贫困乡镇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6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8.56%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实施大扶贫战略为核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动力,按照扶贫开发“三大理念”、“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七个到村到户”要求,通过健全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扶贫开发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突出产业扶贫战略地位,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方略不动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大扶贫理念,深入实施“36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1+10”配套扶贫措施,着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绿色紫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脱贫和社会保障兜底六大组合拳。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奋力闯出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子。进一步抓好产业示范园区与城镇、中心村等共融共建工作,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群众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到城镇周边和产业聚集区,并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7万人以上,助推城镇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挥好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特色主导产品和一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向上争取更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变为生态保护人员,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老百姓最直接受益最盼望解决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建好一项扶贫工程,方便一方群众,带富一方百姓。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和“减量提标”。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设施、乡村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医疗教育保障水平,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好子女求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决不让一户家庭因就医、上学返贫。统筹抓好“三留守”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救助,让民生福利惠及到每一个困难家庭。确保2020年之前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20元以上。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牢固树立大农业发展理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发展目标,按照“抓特、扶优、突弱”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一园、两带、四区”的产业布局,以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主抓手,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个以上,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在产品认证和商品注册上下功夫,打破农业有特色无品牌、有品牌无商标的格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工一体,推动农业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围绕设施转,设施围绕产业建”的思路,继续实施一批山水林田路建设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性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业,畅通“紫货出山”之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积极发展特色工业,优化工业发展格局。继续按照“以石为主、与‘石’俱进、多元并举、统筹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培育石材、农产品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双服务”大行动和实施好“百千万”工程,鼓励企业扩能技改,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做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大力发展饮用水、肉制品、粮油制品、果蔬食品等特色食品加工业,扶持刺绣、民族服装服饰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构建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业体系。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着力将猫营工业园打造成全省重要石材加工销售和轻工业基地,将白云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以新医药和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加工基地,将坝羊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培育成返乡农民和知识青年创业基地。不断完善园区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工业、城镇、旅游在空间上互动,促进产城旅融合发展。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紫云实际,牢牢把握工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工业发展新常态,走出一条独具紫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四是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通过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将形态互补的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串联起来,推动文、体、农、商、旅融合发展。牢牢把握贵州建设世界山地旅游大省的契机,着力打造格凸河景区升级版,强力推动黄家湾旅游区、紫云庄园、黄鹤营旅游区等一批综合性旅游项目,全力推进一批民族风情村、文化旅游村、生态旅游村建设,构建全域旅游网。大力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适应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将紫云建成海外有知名度、国内有影响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旅游业标准化服务水平,积极融入“黄龙屯格”大旅游圈,带动其他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广告设计、中介咨询、会议会展、市场营销等现代商务服务业。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融入大数据蓝海,全面提升紫云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实现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通联。
五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积极构建交通网络,全力配合做好贵兴高铁(紫云段)及铁路客货运站建设前期工作,高起点、高标准衔接规划建设紫云站;全力做好安紫高速建设协调服务,抓住赤望高速过境等机遇,逐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让紫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交通节点。建成惠兴高速乐纪匝道至达帮乡纳座村小屯组连接线和格凸河镇至格凸河景区旅游大道,推动309省道改国道和紫黄公路升级改造,畅通县内风景区与相邻县区以及黄果树、龙宫、屯堡、马岭河等风景区的进出通道。着力加快县乡干线公路、乡村道路升级(加宽)改造,推进产业园区道路、通组公路和断头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客运公交,全面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着力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乡安全稳定用电。以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是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将全面实施“城镇化带动”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围绕“一城两星”的城镇组团格局,坚持“村与城镇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努力实现生产要素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抓好各乡镇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打造“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历史文化型”城镇集群,全面翻开紫云城镇建设新篇章。紧紧控制住老城区规划建设,将老城区合理打造为具有质朴老镇韵味,集旅游观光、民俗采风、特色产品商贸为一体的特色老镇,让市民群众看得见山水,听得到乡音,记得住乡愁。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将新城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逐步打造成为紫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具有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现代综合型宜居宜业的中心区域。着力加快乡镇小城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衡配置城乡建设发展要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服务水平差距,形成县城、乡镇、村组团式集聚、串珠式链接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向新建城区、产业聚集地转移和定居,确保每年新增城镇人口4200人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