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7年紫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紫阳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0 发布时间:2017-06-03 21:52:51
摘要:2017年2月20日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 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县十七...
    (六)锲而不舍优机制、转作风,在务实担当中实现追赶超越。把责任、担当、落实作为始终如一的根本,优化机制体制,转变政风行风,干字当先,矢志赶超。坚持对标看齐担当干,聚焦追赶超越的目标,完善点评、督查、考核等机制,始终紧跟全市发展走在前列,每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前进2位。坚持立说立行落实干,建立权责明确的工作落实机制,推行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制、“一线工作法”,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作风狠抓落实。坚持勇于负责激情干,用好激励鼓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积极营造比拼争先的实干氛围,奋力推动紫阳追赶超越。
    三、2017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7年是全县贯彻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深入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奋力追赶超越、加快绿色崛起的攻坚之年。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按照“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总要求,紧扣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脱贫攻坚统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88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3%、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66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66元、9668元,分别增长9%和10%,完成40个贫困村出列、1.8万人脱贫任务,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精准脱贫为统揽,坚决打赢攻坚战
    落实“六个精准”和“七个一批”的要求,全面铺开111个村、8.02万人脱贫工作,完成40个贫困村出列、1.8万人脱贫任务。
    系统提升攻坚实效。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更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项目、资金、人力、政策,大力实施“八大脱贫工程”,统筹组织111个村脱贫工作,同步推进42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持续做好22个已出列村后续帮扶,提升精准脱贫实效,全面加快脱贫步伐。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贫困村发展定位,系统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统筹组织社会管理、思想教育、乡风文明等工作,实现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有效拓展攻坚路径。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试点扩面,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发展一项主导产业、引进一家企业、培育一个专业合作社和一批产业大户,建立贫困户互助组织,有效将贫困户与企业、大户嫁接,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增收3000户以上。扎实推进技能脱贫,结合主导产业,实施五大培训工程,以贫困大学生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完成免费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引导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扎实开展金融扶贫试点,用活“5321”政策,降低贷款门槛,落实风险担保金3000万元,撬动金融扶贫贷款3亿元。积极开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试点,通过订单农业、旅游产业,促进1500户贫困群众增收。探索创新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开展讲孝心、讲良心、讲公心“三讲”教育,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精准落实教育、健康、生态、兜底等脱贫措施,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全面加快攻坚进程。突出抓好住房保障,按照“三年任务、一次下达、当年完成”的要求,坚持搬迁“三条红线”,用好搬迁补助、旧宅腾退等政策,4月底前29个安置点开工建设,年底前实施搬迁10277户,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年度任务。加快补齐基础短板,完成年度40个出列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启动剩余贫困村水电路讯及“两室一场”等设施建设,确保贫困村达标出列。
    切实加强攻坚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5.8亿元,确保当年出列村资金投入平均不低于800万元,其他贫困村不低于300万元。实行片区推进机制,统筹组织城关、江北、任河和权洄4个片区脱贫攻坚,落实脱贫攻坚目标、项目、资金、责任“四到镇”,建立指挥部管总、片区主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的作战体系。全面落实贫困村帮扶责任单位,实现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组织百家企业“联百村、扶千户”,形成部门镇村、各类企业、社会组织、贫困群众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常态化督查,综合运用目标考核、季度点评、述职评议、第三方评估、“三项机制”等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二)以稳定增长为目标,狠抓项目扩投资
    实施“双百”工程,建设重点项目10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8%。
    狠抓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今年全力抓好河堤路西段综合改造、瓦房会馆片区开发、移民搬迁等2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城江南供水、轻质环保建材等62个重点项目。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盯紧国家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创新政府融资模式,切实加强中省项目精准对接,深度策划重大项目50个。积极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到位各类资金23亿元以上。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强化项目设计评审、风险评估、招投标、变更管理、考核奖惩等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刁难设卡、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等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努力破解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难题,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序、落地有声。
    聚力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主动融入全市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项目库,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全员招商,形成领导带队招商、部门主动招商、干部人人招商的生动局面。利用苏陕交流、水源地对口协作、中省脱贫攻坚帮扶部门和紫阳籍在外创业人士等资源,紧扣富硒产业、文旅产业、城镇建设、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大力推行精准招商选商,积极引进优质企业,鼓励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扶持县内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落地亿元招商项目3个以上,实现招商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在公共服务领域包装PPP项目5个以上,实现PPP项目引进落地零的突破。完善招商项目落地运行机制,强化项目援建和后续服务,下决心破解滨江商业街、仁和国际、道教养生谷等开发项目遗留问题。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加快基础建设。完善环线交通路网,做好541国道紫阳段项目援建,完成县城高速路引线改造,新建汉王跨汉江大桥和向阳江河、洄水堰门、双安双河口3座中小型桥梁,实施村级道路完善提升工程16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新建河堤及护岸3.2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2处。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新增变压器59台,改造供电线路295千米、户表16142户。实施乡村信息覆盖工程,完成有线电视入户1.5万户、宽带入户66个村,升级改造16个镇视频监控网。
    (三)以产业升级为支撑,加快转型提质效
    立足生态富硒特色优势,按照产业聚集发展要求,围绕汉江、任河、富硒三个产业经济带和面上均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做特做优富硒产业。富硒产业是紫阳最具比较优势,最具有成长性、带动性的“朝阳产业”。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坚定不移发展富硒首位产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始终引领全市富硒产业发展。一是突出科技支撑、夯实产业基础。抢抓省级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机遇,编制完成紫阳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以“八大行动计划”为引领,以硒产业小镇为抓手,启动建设蒿坪、双安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优“硒+X”产业模式,推进硒康养、硒休闲、硒度假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接环搭链、互补互促。把加快富硒科技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富硒产业攀高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引擎”,统筹建设中国紫阳硒产业研究院及产业孵化服务中心,恢复紫阳茶叶研究所,为产业和园区发展提供科学研究、检测检验、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努力在富硒产业基础研究、标准设立、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行产业标准化,建立富硒产品质量标准,开展产品溯源体系和国家级硒元素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建立紫阳主导的富硒行业国家标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二是坚持园区承载、促进产业协同。实施28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0个,发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培育专业合作社50家、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突出富硒茶产业主导地位,实施富硒茶产业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基地扩面、产品提质、品牌提升、文化融合、市场拓展。新建茶园1万亩,改良茶园1.5万亩,发展紫阳种系良繁基地600亩。大力发展标准化园区,组建富硒茶标准化技术服务队30个,新建清洁化茶厂3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全年生产茶叶6200吨,实现综合收入14.5亿元以上。引导各类主体细化产业链分工,建立起农户、合作社、小型加工厂、龙头企业各有侧重、互补互促的生产格局,力促产业发展壮大、企业达产达效、农民增收致富。叫响“世界硒源地”地域品牌和“紫阳富硒”公共产品品牌,实施“富硒产品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鼓励企业拓展新市场。协同发展魔芋产业、山林种养、蔬菜杂粮等特色产业。种植魔芋6.5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2.6万亩。加大硒肥等富硒工业品和衍生品研发生产,围绕健康、生态、绿色、有机,积极开发新产品5个以上,构建富硒产业多元发展新格局。实现富硒产业产值40亿元,增长15%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