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5年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武汉市武昌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31 发布时间:2016-10-23 10:07:02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幸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
 
  各位代表,“十二五”在武昌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辖区企业、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设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才能为各项事业上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才能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坚持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不抓投资,武昌将失去现在;不抓创新,武昌将没有未来。只有着力扩大投资总量、提升投资增量,发展才有后劲和支撑;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创新,未来发展才能赢得主动、抢占先机,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突出民生导向,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持久的动力。只有让全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幸福武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大力践行狠抓落实的干事文化。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不抓落实,一切都等于空谈。只有不断发扬良好作风,保持饱满的工作干劲和激情,各项目标和愿景才能变为现实。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少数发展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离13%的预期目标差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离90%的预期目标差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离1800亿元的预期目标差42亿元等。客观上,有宏观形势变化、工作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主观上,有自身创新能力不强、破解难题办法不多、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等原因。在此,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表示歉意!对工作上的不足和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开创武昌“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期,武昌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区域规划,武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目标任务,必将推动全市进入全面发力、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为武昌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整体功能、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中高速增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同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的现实压力,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既加大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也增加了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难度。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务实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复兴大武汉的生动实践中争当先锋、走在前列。
 
  根据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研究编制了《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会议审议。《纲要》提出: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优化“三区两翼”空间布局,打造经济、城市和民生三个“升级版”,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即2020年分别达到1450亿元、262亿元和113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
 
  ——创新驱动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新建各类孵化载体50家、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互联网+”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经济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三区两翼”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城市管理、市政设施实现提档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形成,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0元以上,全区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驱动发展,在全市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人才、技术、资金、平台等要素集聚,提升创新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将武昌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创业乐园。孵化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掘利用科教、楼宇和土地资源,支持引导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建孵化载体,新建一批专业性孵化器、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完善孵化协作网络,推动孵化器之间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引进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引导聚集创新要素。推进创新技术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研发中心、特色研究所及协同创新基地、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和“武昌英才”行动,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培养本地优秀人才,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积极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资本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及平台,推动重点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新媒体等业态发展。加强“智慧武昌”建设,推动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交通等服务应用。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武昌经济升级版。坚持高端化、集聚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总量和质量跃上新台阶。壮大升级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服务。积极培育本土总部企业,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及国内100强企业在武昌设立区域总部或企业研发中心、投资决策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加快中介服务、会议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完善规划、搭建载体、拓展空间,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金融、文创、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对全区经济和产业的支撑。到2020年,金融、文创、商贸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0亿元、150亿元和200亿元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0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企业和资源基础,着眼研发和营销环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三)完善区域空间布局,打造武昌城市升级版。深入实施功能区战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改造更新,拓展武昌发展新载体、新空间。加快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开发、新建项目总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功能、形象展示区。加强武昌古城复兴建设,完成昙华林核心区保护改造,开发、新建项目总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体验区。推进华中金融城及中北路金融轴建设,开发、新建项目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打造华中地区金融产业高地。加快白沙洲、杨园地区规划建设,改善环境品质,提升产业功能,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城市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实施一批贯通武昌南北向的主干道项目,新建道路60条以上。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管结合,增加停车泊位有效供给。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提升城市排涝抗渍能力。强力推进旧城改建。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片区推进原则,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重点片区改建,消除城市棚户区,通过征收拆迁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全国文化强区。深刻认识文化作为武昌第一优势、第一品牌的价值和地位,着力激活历史资源,引领现代风尚,努力把武昌建设成为荆楚文化窗口、湖北文化支点和全国文化强区。传承历史文化。大力弘扬辛亥首义精神,持续开展首义文化宣传、推介、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承继与发展,加强优秀历史建筑和重要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与修缮。坚持以城市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文化印迹,最大程度植入地域文化因子。引领现代文化。结合功能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在文化资源整合、空间拓展、品牌打造上实现突破,构建以创意设计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五城”建设,深入实施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项目试点,谋划推进一批高端文化、艺术、娱乐、休闲设施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五)优化城市环境,建设文明美丽武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凸显城市山水相依、生态宜居特色,展现文明、美观、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道德素质。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推进共建共驻、共治共享,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山体、公园、湖泊等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涵养与保育功能。推进沿江、环湖、依山绿道建设,加强道路、社区及公共场所绿化。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推动力量下沉、资源整合和属地化管理。深入推进城管革命,加强专项整治和窗口地区、重点部位管理,不断改善市容环境。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