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织金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织金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896 发布时间:2016-03-02 16:39:44
摘要:(2016年2月26日在织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 长 王 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绚丽的...
(2016年2月26日在织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  长    王  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绚丽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两条底线”,深化“三大主题”实践,以“决战贫困、同步小康”为统领,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应对新挑战、切实化解新矛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见好,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迅速、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最快、生态建设成效最优、发展动力最强、民生保障最有力的时期。经济总量和增速在全省排名持续靠前,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公交从无到有,厦蓉高速、黔织高速、黄织铁路、林织铁路、织纳铁路构成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彻底改变了织金交通闭塞面貌;新型能源产业方兴未艾,织金电厂发电率先实现了煤炭资源大规模就地转化利用,织金大工业发展迈出强劲步伐;现代高效农业蓬勃发展,桂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带动效应凸显,成为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典范;工业园区建设势头强劲,织金经济开发区跻身全省四个千亿级园区,东伟服装等一批新型产业集群扎根园区;经济增量持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3%,稳步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跨越;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城乡变化翻天覆地;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织金洞成功入列世界地质公园,掀起大旅游发展新高潮;人民群众收入增速步伐加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和17%;减少贫困人口23.34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48.53%下降到18.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65.6%提高到87%。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升,成功摘除“禁毒重管县”帽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五连升”。科教文卫事业齐头并进,织金二中成功创办为省级示范性(三类)普通高级中学,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国家卫生乡镇。森林覆盖率达51.62%,提高8.92个百分点。建成城镇路网80余公里,新增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38.1%。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过去五年,我们攻坚克难,排难而进,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铁路营业里程55.04公里;境内通车里程28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79.5公里。黔中水利枢纽、大新桥水库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供水能力达2300万立方米,解决5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效灌溉面积率达31.04%。完成八步、牛场、三甲送出电力工程,新建或改造输电线路820.49公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10亿元,初步实现4G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
(二)全面实施大扶贫战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以“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坚持“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研究制定“1+15”等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扶贫项目利益联接机制。整合扶贫资金3.2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23个,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901户8474人。
    (三)加强发展平台建设和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5个100工程”和工业“百千万”工程,织金经济开发区、县产业园区两大工业发展平台作用不断凸显,形成以煤化工、织金电厂、东伟服装等重大项目为引领的“煤、磷、电、化一体化”、“服装、物流、商贸”、“装备制造产业、钼镍选矿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全县新增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4家,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8家。探索建立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培育了织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示范点,粮经比从59:41调整到45:55。以织金洞景区为龙头,织金大峡谷、织金古城、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瀑布等景点为补充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7%和21.9%。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2%。轻工业年均增长17.26%。民营经济年均增长19.9%。
(四)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加快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步伐,县城规划建设面积达4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7.93万人。示范小城镇和特色山地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7.97亿元,“三农”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五)筑牢生态发展底线,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巩固加强。全面开展“荒山绿化三年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治理石漠化面积82.64平方公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3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5.84公里。完成营造林51.85万亩。全县森林总面积达221.98万亩。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3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Ⅲ类标准。绮陌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织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成效明显。
(六)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化改革聚合力。完成改革任务7项。教育体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和“先照后证”、行政体制、行政区划等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及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殡葬改革顺利实施。撤县设市稳步推进。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834项,取消和下放22项。煤矿数量整合为89个。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模式)。加快开放引外力。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6.58亿元。培育主体强内力。全面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五年行动计划”,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3个15万元”政策。民营经济主体、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注册资本、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65%、68%、59%、56%。科技创新添动力。培育壮大15家民营科技示范企业。实施科技计划46项,投资1897.5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66%。
(七)社会事业协调共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扎实推进“教育攻坚年”、“卫计攻坚年”、“文化旅游建设年”工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初中校舍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化发展通过市级验收。建成县乡幼儿园34所、“山村幼儿园”72所、“希望童园”32所。教育园区织金一中、思源学校、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迁建县中等职业学校,引资8亿余元建设民办学校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增长31.19 %、4.6%、25.06%、15.68%。完成“卫计整合”,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达到3个100%。新增医疗机构146家。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创建为全省首家县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医院达3家,成功摘除全省计划生育重管县帽子,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和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新建或改扩建21个乡镇卫生院、16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361个村级计卫室。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4.8‰、6.85‰下降到12.79‰、6.24‰。县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养护大楼、儿童福利院及城乡中心敬老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即将投入使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三类人员”关爱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合率均达10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09%以内。完成县级文化馆、人民剧场、图书馆改造。开通织金人民广播电台。县综合文化站和县乡联网工程投入使用。完成“村村通”工程49121套、“户户通”44230套。数字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点、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78个。完成国保文物鱼山、保安寺古建筑群维修抢救工程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4%、66%,命案发案数下降57.1%。
    (八)政府职能有效规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牢党风廉政专题培训、廉政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积极清理清退公务用车、办公超标用房。组织集中采购832批次,资金节约率达7.69%。“三公经费”下降19.7%。政府职能转变和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5年,是我县发展承前启后、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一年。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推动新发展,努力实现了“十二五”胜利收官、“十三五”顺利开局的良好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3.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7%。贫困人口减少到17.91万人。过去一年,我们强化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建设,减少贫困人口57398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2.1%。我们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开辟煤炭外销网络,延伸能源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38.6:41.1,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2%,农业增加值增长7.3%。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启动33项改革工作,各类企业登记数达1010户,引进招商项目103个,省外招商到位资金116.17亿元。成功引进全国500强企业4家。专利授权量达203件。我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外引内接的交通网络效应充分发挥。城北客运站建成投用。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567公里。白泥坡、铁厂坝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光缆1869公里,新增3G/LTE基站524个。我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治理石漠化面积20.13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5.15万亩。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强力推进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我们狠抓社会事业,高考上线率达98.66%,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75.19%、99.67%、103.83%、86.12%、90.08%。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完善,常住和外流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达98.27%、94.98%。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向好。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