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80 发布时间:2016-01-29 09:29:53
摘要:2016年1月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根据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编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十三五时期国...
  ——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高原农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和有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养殖等“五大畜牧业产业带”,扩大高原绿色优质畜牧业生产规模,建设种畜基地,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和舍饲圈养,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促进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建设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经济林果等“五大种植业产业带”,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羊肚菌、玛卡等名优新特产品的种植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安多、华羚、燎原、雪顿、天玛、百草、西正开、青藏源等“十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份额,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打赢三大战役。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守稳定底线,把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维护稳定作为硬仗,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精准意识和问题导向,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勇气,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措施,全面推进省委“1+8”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意见,落实全州“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着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抓好“十件大事”,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00元以上,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把“尼江”和阿木去乎地区作为精准扶贫的特殊区域和主攻战场,在特色产业培育、通道经济打造、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充分彰显两大片区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锁定全面小康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小康建设的核心任务,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创造更好发展条件,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决战。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农牧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是统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我们将统筹融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甘南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项目,释放综合建设效应,按照生态文明小康村“十化”标准,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提升农牧村发展水平,彻底改变农牧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小康村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农牧民群众。
  ——坚决打赢稳定持久战。清醒认识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和大维稳理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打击达赖集团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依法治藏方略,强化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把握规律特点,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维稳机制,强化协作联动,健全情报信息和应急指挥体系,狠抓法治教育,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单位联系寺庙、干部联系僧尼”、“基层管基层、群众管群众、僧人管僧人”等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寺庙管理“十大机制”,维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秩序。全力保障生产、校园、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网络信息等各领域安全,推动安全发展,增强群众安全感,确保发展建设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构筑四大平台。坚持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嫁接,创新驱动,外引内联,促进各种发展要素流动聚合,着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构筑信息化平台。主动融入全球信息化大环境,依托新常态下网络这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大力实施网络强州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高位推进信息产业化,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用互联网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增加发展新动能。加快网络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进程,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重点打造“互联网+党政信息化、生态农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益民服务、便捷交通、人口健康、食品药监、环境监测、通信工程”等12大平台,全面推进数字甘南、宽带甘南、智慧甘南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州各族人民。
  ——构筑投融资平台。为彻底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借助金融体制改革和普惠金融政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对州县市国有城投公司、香巴拉旅游公司、路桥公司、兴发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土地进行整合,作为政府资本金,州级组建成立文化旅游交通城建投融资集团,县市建立子公司,搭建统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努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担保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外向开放理念,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主体,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引外、培内、育苗并举,营造创业环境,释放创业活力,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电子商务推进步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链条,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方位、全过程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招才引智、草根回归、创富带动、大学生创业四大引领行动,推动创新创业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群落。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型服务平台,形成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四位一体的梯级孵化体系。全州市场主体达到5万户,带动新增就业10万人。
  ——构筑大开放平台。发挥“坐中连三、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向南融入长江流域经济带,向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融入青藏高原经济板块,向东联络一线发达城市,以天津对口支援为契机,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建立对外开放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加强多边多方多元经济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互联互通,努力打造青藏高原东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与内地合作的战略平台,以合作共享、互利共赢建设大生态、开发大旅游、发展大文化、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破解五大瓶颈。坚持抓重点、攻难点、破困局,从化解发展的主要矛盾入手,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和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破解交通设施瓶颈。以“6955”交通突破行动为抓手,建设合作至郎木寺、合作至卓尼、尕秀至玛曲、郎木寺至两河口、王格尔塘至夏河、迭部至九寨沟6条高速公路,建成江可河至迭部、卓尼至碌曲等10条二级公路,舟曲至永和等7条三级公路。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旅游路、断头路、联网路及通乡路通沥青路,重点乡镇、重点景区通二级路,县县通高速路,打通“三省五州”省级出口公路。加快建设兰合铁路和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扩建夏河机场,建设舟迭、临卓、碌玛三个通用机场和低空飞行旅游机场。建设洮河九甸峡库区航运和玛曲县城至白河口航道。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水路开通、游路环通五大目标。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以延伸产业链条、创建地理标志、打造特色品牌、推行质量追溯等为核心,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综合推进产业的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持续性。实施传统产业“五大提升工程”,构建牦牛藏羊产业一条龙体系,打造乳制品产业一体化格局,创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发展节能产业,培育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延伸中藏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信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合作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步伐,优化产业要素,构筑产业集聚高地,推进城园一体化建设,发挥园区引领作用。
    ——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新一轮八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推行“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利用各方资源,汇聚多方力量,下大气力加快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廊四轴”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提升城镇经济发展规模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服务功能配套到位的城镇良性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发挥城郊区域对中心城区的支撑作用和对农牧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公共管理,推行城镇管理综合执法,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城镇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
  ——破解人才支撑瓶颈。深化人才制度改革,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下决心制定和落实一整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特惠政策,建立在住房、奖励、待遇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完善适应人才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机制,筑巢引凤、搭建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引进特需人才,多手段、多措施、多途径培养本土人才和“双语”人才,用感情、用事业、用待遇留住各类高新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规模适宜的人才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设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科研攻关、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破解体制机制瓶颈。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坚持市场取向、问题导向和民生指向,全力落实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抓好各项配套措施,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大力推进以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为主的动力结构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和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发展要素市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推进农牧村土地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创新精准脱贫机制,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破解二元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促进非公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改革,优化就业创业机制,推进民生事业创新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三、2016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州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6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7元,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一)构建生态文明大格局,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总结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完善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措施,采取政府投资、群众自筹、社会帮扶、资源整合、金融扶持、社会融资等方式,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等总要求,坚持“十化”标准,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
  加快生态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工程、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加大荒山造林力度,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落实国家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争取将森林、湿地纳入奖补范围。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完成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以及玛曲县负债表,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渠道和方式。推进“以电代薪”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引导和支持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循环利用。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种养殖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环评审查制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矿山、水电资源开发和道路建设中的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牧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继续加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把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作为稳定之策、发展之举、文明之道,建立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强化依法从严监管。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严格执行环保法和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强化环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乱采滥挖、盗采盗伐、乱捕乱猎等各类违法行为。
  狠抓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知名度,着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教材,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培训体系和农牧民教育范围,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聚焦精准扶贫大任务,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切实提高脱贫成效。按照“853”精准管理要求,科学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即退、应进则进、应扶尽扶,确保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实现129个村、1.04万户4.46万人脱贫。
  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创新完善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模式,着力扶持畜禽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家家有稳定增收产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延伸农畜产品产业链,使贫困群众分享加工、经营、流通各环节的收益。
  着力改善脱贫条件。紧盯18个特困片带,推动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向贫困乡镇倾斜,向自然村延伸。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和建房补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00人以上。
  主攻两大片区脱贫。加快实施车巴河流域特困片区扶贫规划,投资5.2亿元,建设道路养护维修、河道治理、“双语”幼儿园等73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发展暖棚养畜、林下经济、劳务经济等增收产业,引导群众转产转业。启动实施阿木去乎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投资12.15亿元,建设整村推进、集中供热、供水、道路等67个项目,发展藏中药材种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