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内蒙古)清水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清水河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 发布时间:2019-10-19 08:59:42
摘要:县域“三区”主体功能基本形成,以建材、冶金、能源、化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中心的新型工业体系,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产业化农业为中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旅游、物流、商贸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
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发展低碳循环经济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节能减排。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工业绿色发展行动,全面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提升工业企业能效水平。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行新型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范围。开展节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加强节能监察、统计、计量等能力建设,建成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主动控制碳排放,推进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碳排放交易,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各行业的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进低碳示范工程建设。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煤电灰铝一体化、新型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及产品,发展节水农业,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空中云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控无序调水和浪费水现象发生。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大地质资源勘探力度,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倡导殡葬新风,推行殡葬改革,解决群众殡葬难题。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七章 坚持开放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更加开放的理念,着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性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创造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充分发挥清水河县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进一步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围绕新型工业、新型服务业、现代农业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执法环境、良好的诚信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形成重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政府与企业沟通联动机制,继续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办事效率。通过优质的服务、高效的作风,切实解决投资者在投资、经营中的后顾之忧。围绕国家打造呼包银榆经济区,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对接、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八章 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精准帮扶、创新机制”的总体要求,发挥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如期摘掉贫困县帽子,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认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的原则,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在具备脱贫条件的地区,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扶持特色种养业、经济林、加工业及家庭旅游等扶贫产业发展;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整体搬迁、易地安置;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兜底式政策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切实提高扶贫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多渠道筹措扶贫开发资金。按照“政府投、行业扶、银行贷、群众筹、社会帮”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扶贫投入机制。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让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配套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集中投向重点贫困地区的脱贫产业;建立健全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脱贫致富带动能力的种养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扶持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对在贫困地区开发风电、光伏发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草场的,试行给原住农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发挥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引导主动投劳投钱投物建设家园,鼓励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三是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县委、政府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包联乡村制度,完善乡镇党政班子和包联单位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完善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搭建扶贫开发平台,积极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向贫困人群和地区捐赠财物,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完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资金扶贫济困。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本着“夯实基础,提升内涵,稳中推进,争当上游”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一要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十三五”期间,扩大公办优质幼儿园教育资源,逐步健全托幼一体化,把县阳光幼儿园、民族幼儿园建成区级示范幼儿园,同时利用农村学校闲置校舍,建好乡(镇)幼儿园,建成率达到100%,202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二要素质教育提高化。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到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达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三要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改革高中招生制度,继续执行高中招生“三定”政策,促使学校提高办学综合水平,跻身区级优质高中行列。四要职业教育特色化。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配置,办强与我县主导、特色产业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扩大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和企事业职工文化技术技能培训,完成陶艺专业基本设备配置。使普高、职高招生比例基本达到1∶1。五要民族教育优先化。继续坚持“优先重点、四为主”发展民族教育,逐年配备民族学校蒙语授课教师,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落实民族学生生活补贴;改善民族幼儿园办园条件,完成专业幼教保健医师等师资的补充,适度扩大办园规模。六要师资队伍优良化。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分别达到90%和80%,普高与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市级当年平均水平,高中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至少有30名教师成为区、市级名师与学科带头人,有300名教师成为县级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七要学校布局合理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做到教育布局结构合理,城乡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基本保持全县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各1所,初中3所,小学校点19所(学校6所,教学点13个)的办学规模。八要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各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十三五”期间,要完成城关一小、城关三小综合教学楼的建设,完成职业中学、城关一小、城关三小标准化操场建设,完成第一中学、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益民小学足球场建设和城关镇贾家湾幼儿园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清水河教育的管理通、教学通和资源通。全县所有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学仪器、电教、音、体、美、劳、卫器材均达到自治区规定要求。70%以上的学校生均图书配备达到自治区配备标准。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努力扩大社会就业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统筹做好农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产业政策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政策,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就业援助,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和信息网络建设,建成县乡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和点对点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万人次以上。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务工收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着力缩小收入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支持慈善事业发展。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参保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基本养老关系转移衔接政策,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政府主导,用人单位、参保人缴费、财政补贴等方式筹资的老年群体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进个人账户政策,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推进大病保险城乡统筹。落实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管理政策,做好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动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盟市级统筹,推进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制,制定社会救助相关信息查询办法,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政策衔接;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城镇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统筹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各类人才等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的阶段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充分保障每位居民的居住权。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六)大力繁荣文化事业Cg3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首府建设民族文化强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清水河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优势,以晋蒙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为延伸,以观光旅游、文化研究、文艺创作和户外探险为依托,推动我县文体事业的大繁荣。挖掘地域民族文化,根据县域文化元素,重点建设 “明长城文化之乡”、“黄河峡谷文化之乡”;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打造“陶瓷艺术之乡”、“踢鼓子秧歌之乡”;结合地区优势特产,打造“小香米之乡”、“海红果之乡”等。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推动形成文化产业链,建设城关镇文化产业基地、老牛湾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三个文化基地和明代长城文化带、黄河峡谷文化带、地质遗迹文化带等三个文化带。保护文物资源,重点加强对明长城、明清窑址群等文物的保护。继续办好长城文化节、黄河旅游节,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文化市场,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广全民健身,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启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发展竞技体育,争创全市体育先进县。深入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和广电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清水河县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清水河县体育场、足球场、清水河县地质公园博物馆、市民文体广场,推进乡村健身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为实现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创造良好条件。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