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7年十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十堰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50 发布时间:2017-12-04 08:42:34
摘要:陈新武代市长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一、过去六年 工作回顾 (一)加快转型,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亿元,年均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510亿元,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年均增长22.9%;地方...
  ——以脱贫攻坚促进农业发展。推进特色基地标准化、产品加工规模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特色产业基地超过600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2:1。
  ——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到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8000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全市同步进入小康。
  (二)建设现代汽车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激发创新动能。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精品名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到2%。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0家,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
  ——加快建设现代汽车城。全力服务东风公司,积极支持东风商用车打造世界卡车第一“绿色”品牌,争取东风有限M9T发动机、东风小康经济型电动车项目落户十堰。巩固商用车全球行业领先地位,突破性发展专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到期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1300家以上。
  ——构建一主多元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全域旅游,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规模以上旅游企业500家以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茶叶、蔬菜、林果、草牧业、中药材、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开发。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产业。做强做大电子商务、养生养老、健康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到期末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基本形成“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城区东拓、北扩、西进、南通、中优。加快主城区与郧阳区深度融合,形成滨江发展格局。改造老旧城区,转移和分流部分城市功能。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治理行路难、停车难等各类“城市病”。改扩建武当山机场,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构建以航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形成“三个两小时交通圈”。到期末十堰城区(含郧阳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承载能力达15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核心水源生态屏障区。加快京能热电、夹河关电站、孤山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汉十高铁、十西高铁,推进丹西铁路、十宜铁路、十巫高速、十淅高速,丹江口、郧西、竹山、竹溪通用机场和丹江口库区航运等骨干工程建设。到期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基本形成“三个1/3”人口承载格局。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支持各县市区竞进提质、特色发展,构建产业大对接、交通大联网、资源大共享格局。夯实县域产业支撑,打造一批百亿级园区、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紧扣“绿、净、齐、富、厚、和”,科学规划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功能等空间布局,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生态家园示范村。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电网、宽带改造升级工程。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优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网上服务平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套机制管长效、一个标准管规范”。健全完善“四个清单”制度,重构审批流程,打造全省一流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信用十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到2020年僵尸企业全部退出市场。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放缓供地节奏,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用地结构。防范金融风险,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设立项目引导基金,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激活民间投资。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税费负担、用工成本、能耗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县域经济等短板。
  ——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效,筹划组织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健康养生等投资促进活动。加强“大流通、大开放、大通关”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对接湖北自贸区。抢抓首都功能区调整和产业转移机遇,与京津冀地区深入开展合作。加强秦巴山片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鄂西圈等区域协作。
  (五)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建设方案,构建“一环三横三纵多点”生态安全屏障。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和区域协调机制。实施山体保护条例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建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将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区,办好“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环库自行车大赛等活动。深化生态文明系列创建,到期末80%以上县市区、乡镇(街道)创成生态县、生态乡镇。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制度。全面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大“五河治理”和堵河水质保护力度,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确保入库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绿满十堰”行动,加强丹江口库区湿地保护,新建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
  (六)发展普惠民生,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建设区域性教育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制度。推进“健康十堰”建设,基本建成秦巴山片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加强汽车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十堰大剧院、南水北调博物馆、中国车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级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