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7年蓝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蓝田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763 发布时间:2017-01-12 12:49:10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6日在蓝田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蓝田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顺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
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重点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冲刺期,是抢抓政策利好、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后来居上的机遇期,也是加快蓝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追赶超越”,对标“五个扎实”,紧扣“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品质西安”建设各项部署,着力实施“旅游+”战略,强力推进“一带双核四板块”建设,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保与省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富裕、美丽、现代、活力、幸福新蓝田。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主要奋斗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力争达到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9:35:56左右;经济增速跃入全市第一方阵,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实现跨越进位,力争由2015年的58位进入前30位。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现这些目标,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坚定信心,实干图强,奋力谱写蓝田加快发展、追赶超越“新篇章”。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建设富裕蓝田,谱写三产深度融合、旅游引领发展的新篇章。依托“一带双核四板块”总体布局,全面实施“旅游+”战略,走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文旅一体、业态融合的“大旅游”发展之路,打造繁荣兴盛、实力倍增的富裕蓝田。做强旅游产业。实施灞河生态产业带、辋川王维山水文化园等重大旅游项目,争创一批4A、5A级景区。完善旅游道路及景区配套设施,建成县镇游客服务中心,新增旅游线路10条,打造“智慧旅游”城市。以文旅小镇、电子商务、旅游示范村和精品民宿为突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汤峪国家特色镇,玉山、华胥省级重点镇和葛牌、灞源、洩湖、蓝桥、普化、三官庙等特色小镇,新增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星级农家宾馆800家、精品民宿200家。力争两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努力争创国家旅游示范县。2021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主导、多元有力支撑、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增收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把蓝田打造成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都市慢生活休闲度假首选区,把旅游业培育成百亿级支柱产业。打造全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把文化元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把全县作为大文化区规划建设。依托“美食美玉美汤泉、古道鹿原王顺山、革命宗教始祖远、王维文姬四吕贤”等独特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体验景区、休闲街区、创意园区、文化广场,打造一批文化名镇、文化名村和名人名家创作基地。研发彰显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旗舰店和景区分店。开放白鹿原民俗文化展示馆,建成王维纪念馆、“四吕”文化纪念馆和非遗传习所。编纂蓝田文化丛书,做大做强“普化水会音乐”等非遗品牌。策划举办影响大、覆盖广、感染力强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扩大蓝田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农旅、工旅、商旅等跨界融合,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内涵化、错位化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0%以上,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明县城。融合提升产业。以县工业园、西北家具工业园为重点,着力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家具制造等消费趋向性工业,大力培育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吸引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瞪羚企业”聚集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过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加快文旅综合体、大型精品商业中心建设,打造县城核心商圈和汤峪、华胥、玉山商业副中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到50%以上。实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万亩苗木花卉种植示范基地、万亩樱桃种植示范基地、3000栋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30万亩核桃发展示范基地和1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新增省市级农业示范园20个、县级农业示范园50个,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建成西安的菜篮子、果篮子和食品供应基地。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建设美丽蓝田,谱写全域生态构建、绿色领跑发展的新篇章。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蓝田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永续根基,把构建全域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全域旅游的基础工程,打造绿满花繁、引人入胜的美丽蓝田。塑造生态文明。坚持“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以“治水、增绿、护坡、美川”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工程、清水行动,强力推进造林增绿、水土保持、峪口整治、河堤治理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李家河水库、浐灞河上游、荆峪沟流域等重点区域保护,叫响“品质西安?生态蓝田”品牌,努力打造全省生态发展“旗帜县”、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区、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突出“沿河种绿、沿路铺绿、空间增绿”,新增造林14.4万亩,公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5%以上。争创全国园林县城。严格环境管理。以秦岭和浐灞河水系为重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环境准入与绿色评价“双严”制度。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实施“五水共治”,构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制定生态殡葬实施办法,规范村组公益公墓管理,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统筹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形成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体系,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县。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清洁、生态、美丽、幸福标准,每年整合不低于1亿元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所有村庄实施“四化五改”,建立环境卫生专人保洁、长效管理等制度,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85%以上;完成村庄道路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和全面改厕,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0%;全面完善行政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实现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100%;积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十个一”民风建设,建立群众收入、集体积累持续增长机制。“五好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90%以上,争创国家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县。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建设现代蓝田,谱写功能提升完善、城乡联动发展的新篇章。以建设大西安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组团为方向,践行品质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彰显地域特色,打造方便舒适、时尚雅致的现代蓝田。强化规划管控。牢固树立“规划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坚持空间规模协调、规划管理统一、生产生活生态适应原则,聚焦“美丽县城”、“美丽集镇”和“美丽乡村”,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慢城建设规划。落实“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城乡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以灞河为城中河拉大城市骨架,以王维山水文化园、白鹿原四季花谷、西区文化体育产业园为支撑,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新地标。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完善供热、供气、停车等公共配套,实施长坪路拓宽改造、环东大桥、环县城快速干道、北环路十字过街天桥等城市道路和桥梁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依托“五个一体化”空间布局,打造西川“两园两镇”产城融合示范区,扶持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示范镇10个、示范村100个,2020年建成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实施通用机场、横岭华玉大道、白鹿原旅游环线等工程,接通西安南环高速,改造提升县乡道路19条168公里。以省市规划实施西蓝轻轨、西武高铁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步入高铁时代,加速融入大西安发展。打响慢城品牌。对标南京桠溪“国际慢城”,全域构建慢生活节奏形态。以“花海梯田?十里稻乡”“千亩荷塘”、蓝灞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环山路沿线九间房、玉山、普化乡村旅游为核心,营造慢行、慢餐、慢游沉浸式乡居生活体验,建设玉山慢城核心区。在县城完善公交、自行车等慢行系统,建设一批步行街区、城市绿道、慢行公园,倡导绿色出行,彰显城市特色。在灞河生态产业带沿线和旅游景区周边镇村,开发“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产品、新业态,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村落,构筑“移步换景、处处见景”旅游形态。力争通过3年努力获得国际慢城认证。sE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建设活力蓝田,谱写改革激发动能、开放助推发展的新篇章。把开拓创新作为常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大胆实践,打造博采广纳、生机无限的活力蓝田。持续深化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为企业发展降本增效、为县域发展“加油护航”。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和全程代办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亲”“清”融合的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顾问团制度,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加快人的城镇化进程,运用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政策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让更多农村群众在村中有田、公司有股、城镇有家。全面扩大开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和陕西自贸区建设,瞄准全国500强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实际引进外资8500万美元以上、利用内资75亿元以上。创新投融资机制,发行企业债券和发展基金,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贷担保模式,加快涉农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2021年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90亿元。激发创业活力。围绕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积极发展“互联网+”,依托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一园一街四中心”,打造电商示范镇5个、示范村20个,培育电商人才1万人。2021年电商营业额突破15亿元。全面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扶持发展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自主创业一次性补贴办法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扶持举措。健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小巨人”和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60%。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