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2月2日 安徽省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 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皖西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和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四化同步、富民优先,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积极扶持、自力更生,弘扬老区精神,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努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使老区人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具备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扶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设施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突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主要发展指标
(三)实施范围和空间布局。 《规划》确定的实施范围为湖北、河南、安徽3省的10个市、62个县(市、区),其中涉及我省六安、安庆两市全境,总面积3.34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1110.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4.0%和18.2%。 按照《规划》空间布局要求,着力打造六安核心发展圈,壮大安庆沿江发展组团: 六安核心发展圈包括六安市全境,以六安中心城区为龙头,依托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等平台,积极推进合六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采矿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家电、新型建材、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与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的互动融合,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全省重要农副产品基地、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安庆沿江发展组团包括安庆市全境,以安庆中心城区为龙头,发挥长江沿岸的区位优势和大别山腹地的资源优势,依托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船用设备、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合作,推动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以及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1.提升加工制造业水平。整合开发霍邱铁矿、金寨钼矿等优势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利用钾长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坚持原矿开发与深加工相结合,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精深加工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力争2020年采矿冶金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左右。大力发展羽绒、麻、蚕茧等精深加工以及医用、汽车用等纺织品,支持华茂、鸿润、凯旋大麻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棉纺、家纺和服装产业,力争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基础件、海工装备、数控机床、专用车辆、节能装备等领域,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支持应流集团、星瑞齿轮、江淮电机、安柴、环新、鸿庆精机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坚持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乙烯深加工、丙烯深加工、LPG深加工、氰化物深加工等产业链,推进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格局。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经济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水平。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服务支撑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等参与)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大中型金融机构重心下沉,加快向县域和乡镇延伸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鼓励徽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试点。争取政策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县(市)设立2家村镇银行,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推进“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贷款产品,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力争2017年底实现基础金融行政村全覆盖。总结推广金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城市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和专业店等建设,加快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依托交通枢纽、重要商品集散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吉宝冷链物流园、六安城南现代物流园、金寨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园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专业市场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依托安庆沿江港口优势,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电子商务、节能环保、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服务业产业园区和集聚区。(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质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合肥海关、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安徽证监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3.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独特、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健全产业承接推进机制,加快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武汉、合肥等周边大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围绕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关联产业入驻发展,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专业镇。促进服务外包集聚发展,支持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等,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落后产能转入。(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等参与)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和低丘岗地改造,重点推进寿县、霍邱、舒城、金安、怀宁、枞阳、望江、桐城等粮食生产大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万亩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稳定耕地面积,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支持发展现代种业,重点推广一批高产稳产水稻、小麦新品种。加大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稳定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粮食局等参与) 2.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加快油菜高产示范片创建,全面推广“双低”油菜优质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到2020年建成优质油菜基地280万亩。大力发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基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推进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皖西白鹅、霍寿黑猪、大别山黄牛、寿县波尔山羊、安庆六白猪和枞阳媒鸭等地方品种资源保种,完善动物疾病防控体系,推进健康养殖,支持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加快“菜篮子”水产品基地项目建设,在安庆湖泊群、六安水库群推广生态自然增殖技术,发展有机渔业和休闲渔业,到2020年水产品产能达到70万吨。推进茶产业振兴,围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潜山天柱剑毫、太湖天华谷尖等精品茶叶,大力推进主产茶区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和标准高效茶园、茶厂清洁化建设,到2020年茶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发展霍山、金寨、岳西等山区高山蔬菜基地,加快推进寿县、霍邱、舒城、裕安、岳西等县区直供合肥蔬菜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蔬菜标准园。扩大石斛、灵芝、天麻等药材的原种繁育和原产地栽培规模。改造提升金寨、岳西、太湖等桑蚕基地,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支持苗木花卉、毛竹、板栗、杞柳、食用菌、魁麻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具有大别山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工业原料林,全面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等林下经济。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到2020年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8000家、13000家和198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落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支持六安创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安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六安申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新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等参与)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 统筹协调旅游资源开发,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1.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大独山、汤家汇、小甸特支等重要革命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推动金寨、霍山、裕安、岳西等地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建设天柱山、天堂寨生态养生之旅等国际旅游线路,培育多彩大别山之旅等国内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争取到2020年,打造万佛湖、悠然蓝溪等至少2处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条城市旅游休憩带、2条特色旅游商业街。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扶持一批森林旅游人家。加强对皋陶文化、楚文化、淮夷文化、桐城文化、佛教禅宗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文化节会等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试点贫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名镇名村。扶持开展运动休闲、赛事观赏、山野户外和民俗民间体育等旅游项目及活动。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加大对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老字号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开发支持力度。(省旅游局牵头,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旅游集团等参与)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等旅游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改善旅游城市、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实施交通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重点加油站点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标志标牌体系。加强A级景区和连片乡村旅游区的游客中心、道路、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和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包含旅游景点大数据预警分析系统、智能化电子导游、电子门票、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旅游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综合信息化平台。加强各类旅游标准实施和动态监管,推进旅游目的地系统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支持开展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一批标准化和名牌旅游企业。大力推进旅游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黑名单”曝光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违法信息共享机制。(省旅游局牵头,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体育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参与) (四)优化城镇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中心带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提升城镇功能,优化城镇形态,提高城镇品质,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六安、安庆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定位城市功能。规划到2020年,六安市、安庆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80万人和140万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比例达到50%以上。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加快城市河道水系综合整治和排涝泵站建设改造。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16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建设。以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老厂区和商业中心(街区)等为重点,改造提升老城区,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现有各类棚户区、燃气老旧管道、供水管网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大城市节水力度,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推进安庆、金寨创建国家试点,促进地下交通、停车场、商业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六安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等参与) 2.促进县城提质扩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城,以“三治、三增、三提升”为重点,深入开展规划提升、整洁、畅通、拆违、绿化提升、出口整治“六项行动”,将县城建成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以中心城市近郊县、产业强县、资源富集县为重点,支持县域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中。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支持怀宁等有条件的县有序改市。鼓励金寨县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3.加快发展小城镇。按照市政标准改造和完善小城镇通信、道路、给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强城镇功能。鼓励小城镇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商贸等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以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为方向,积极扶持苏埠、源潭等27个全国重点镇和条件较好的省重点镇加快发展。加快叶集、姚李、杭埠、炎刘、复兴等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加快安庆临江城镇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局等参与) (五)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1.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全面实施《村庄规划编制标准》,完善专家点对点指导和规划评估等制度,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合理控制村庄聚集规模,加强村庄风貌管控。积极开展宜居小区、村庄和绿色农房等示范创建。优先将金寨、霍山、舒城、岳西等县纳入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标准,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等多种模式,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省级中心村2000个左右。(省美好乡村办牵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等参与) 2.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解决规划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瓶颈,完善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支持发展农村沼气。优先倾斜安排农村危房改造指标,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优先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牵头,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电力公司等参与)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舒城、霍邱、怀宁、太湖等县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力争到2020年30%的行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动,从2015年起,优先选择城市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区域的乡村,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加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到2020年实现美好乡村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达标处理。深入推进“三线三边”治理,逐步向县乡道路、城乡结合部、集镇所在地延伸。加大乡村绿化力度,到2020年创建500个森林村庄,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0%。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省文明办、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美好乡村办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等参与)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能源运输通道和主要铁路枢纽建设,支持铁路专用线、疏港铁路和铁路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商合杭、合安九客专,六安景铁路,合六城际铁路,合九铁路电化等项目建设。适时开展上海至南通至南京至合肥至六安至信阳至西安(安康)、上海至南京至合肥至武汉、武汉至安庆至温州快速客运铁路以及随州至麻城至安庆、北沿江铁路等项目规划研究,争取列入国家规划。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提高路网整体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岳武高速及东延工程、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及北岸连接线、德上高速寿县至枞阳段、合安高速改扩建。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干线公路路网结构,基本实现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重点推进国道G105、G206、G237、G312、G328、G346、G529、省道S102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改建项目。加强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建设等,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继续推动市、县客运站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转型。实施长江、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和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改善皖河、丰乐河等支流航道条件,建设临淮岗复线船闸,提升航运能力。加快推进六安港霍邱港区码头、寿县港区正阳关作业区,以及安庆港皖河农场作业区、长风港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培育安庆皖江航运枢纽。迁建安庆民航机场,推进六安、岳西等通用机场建设,提高通航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参与) 2.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长江安庆河段整治,启动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建设、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和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加快实施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着力推进重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研究开展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瓦埠湖等湖泊综合治理。加快病险库闸站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建成下浒山大型水库工程,推进淠史杭、花凉亭、钓鱼台、长春、五丰河、乌石堰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推进临淮岗工程蓄水综合利用,推动下浒山等重要水库灌区建设,提高现有大中型水库水资源利用能力,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改善抗旱水源条件,增强应急供水保障能力。(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参与) 3.强化能源支撑。积极推进华电六安电厂三期、国电舒城电厂、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建设一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鼓励开发区建设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在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和水面建设光伏电站,支持金寨、霍邱、寿县、舒城、岳西等县建设光伏电厂。加快建设舒城庐镇、怀宁龙池、望江陈岭等风电项目,争取金寨、寿县、枞阳、岳西等县风电项目列入国家核准计划。充分利用秸秆和林木资源、城乡生活垃圾等,建设枞阳秸秆发电、寿县垃圾发电等一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支持金寨创建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建设石店、双岭、安庆三扩建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古碑、石岗、茗南、渡江、大枫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强输配电能力。2020年前,完善天然气供应网架,确保市、县(市、区)和重点乡镇使用天然气。积极争取中石化开工建设怀宁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省能源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电力公司等参与)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动通讯网络升级工程,稳步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着力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2015年基本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市光纤网络和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95%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加快数字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六安、安庆市中心城区的交互式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开展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推进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六安、安庆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综合性网络应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务工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程,加快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气象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参与)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设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1.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支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在长江防护林、抑螺防病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250万亩。加快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长廊创建。推进大别山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加大岳西鹞落坪、金寨天马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争取岳西枯井园、潜山板仓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00万亩。加强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促进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沿江、沿淮调蓄洪区生态保护,实施太湖花亭湖、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霍邱东西湖、望江武昌湖、桐城嬉子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矿企尾矿库闭库、复垦以及废弃采矿场生态修复,加快绿色矿业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强沿淮低洼滩区和湖区、采矿塌陷区等地区生态恢复治理。加快霍山、岳西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县、乡镇、村)建设工作。(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等参与) 2.强化环境保护。实施长江、淮河、史河、淠河、杭埠河、丰乐河、皖河、华阳河、巢湖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建立水环境监测联动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大中型水库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保障大别山水库群水质稳定在Ⅱ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强化水源地库区一线及淠河总干渠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瓦埠湖、黄大湖等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进度。推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等制度,积极支持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热电联产、废水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管,鼓励企业对落后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严格实行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双考核”制度,突出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扬尘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控制。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推进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种植业清洁生产步伐,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加强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和储存设施建设,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能源局等参与) 3.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等建设,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建设节水型地区。推进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审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以霍邱、叶集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为引领,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加快实施循环化改造,支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站、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扶持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高值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开展黄连木、盐肤木和省沽油等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发展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产业。积极开展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的综合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能源局等参与) (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村幼儿园和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到2020年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接近国家标准。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统筹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市级统筹,支持整合职教资源,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建设一批省级示范特色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示范职教集团,重点支持每个县(市、区)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升计划中,对老区高校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和接受残疾学生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努力增加老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积极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落实乡村教师支持政策,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逐步对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按照中央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将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范畴,优先认定资助对象。(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市级医院建设,鼓励设置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以及儿童、肿瘤等专科医院,支持安庆市发展成为省级区域医疗次中心,支持六安市精神病医院、安庆市精神病医院向三级专科医院发展。加大对传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安庆市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医院和1所县中医院,每个乡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村建设1个标准化卫生室。加强以县急救中心为龙头、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和中心卫生院急救站(点)为支撑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有效提高安庆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水平,控制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危害。支持省第二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争取为每个村培养1名全科医生或具有全科素质的村医,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老区延伸,建立完善远程会诊和辅助诊断支持平台,初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和管理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寿县、霍邱、潜山、岳西等县开展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参与) 3.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加快市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剧院(剧场)、数字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广场文艺天天演等公益性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金寨县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舒城县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县。加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保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建立传统村落名录,支持建设太湖蔡畈、宿松大地古民居等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推进皖西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利用。加强黄梅戏、大别山民歌和舒席、柳编、茶叶、豆腐、挑花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统民俗活动场所、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大对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寿春城、薛家岗等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按照“四个一”标准加强县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尽快实现新建社区体育设施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支持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在非教学时间向公众开放,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协会网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等参与) 4.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争取2020年前实现全覆盖。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微型企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帮扶重点群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农产品加工、家庭服务业等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支持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训基地,规范发展中介服务,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鼓励自主创业,优化创业环境,统筹整合各类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等创业平台资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城乡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优抚对象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加快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落实儿童、残疾人福利政策,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健全社会募捐管理、慈善信息公开等配套措施。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支持缴存职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地税局等参与) (九)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1.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扶贫开发信息平台,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规划和帮扶措施,提升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水平。研究建立区域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相衔接的机制。把扶贫成效作为对市县考核的主要内容,取消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根据扶贫开发绩效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类考核。建立贫困县约束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定点帮扶机制,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强化驻村工作队帮扶,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驻村工作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优先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制度,合理设置资金分配因素,简化拨付流程,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扶贫办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等参与) 2.打造多元扶贫载体。深入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从2015年起,在9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促进一批贫困村率先脱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有效机制,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支持金寨、岳西等县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构树扶贫等试点。安徽产业发展基金有关子基金要按照定位,支持大别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提升贫困户新生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通过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建立风险补偿金、购买保险等措施,为授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规范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发放当地贷款。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库区移民避险解困等工程,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制度有效衔接,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省扶贫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安徽保监局、省农信社、省电力公司、省信用担保集团等参与) 3.大力开展社会扶贫。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选择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落实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和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方式,利用“扶贫日”、扶贫志愿行动、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省扶贫办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工商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省国税局等参与) (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协调机制,统筹县域城镇、村落布局,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寿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统筹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验。2016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金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推进经济林确权流通。鼓励叶集开展城乡一体化机制探索。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金融办等参与) 2.完善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资提效、企业投资激活、社会投资扩大为重点,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不同层级、部门政府投资尤其是涉农资金统筹力度,健全投资决策机制,规范项目实施和后评价管理。改进创新企业投资管理方式,大幅清理、减少、规范项目前置审批及相关中介服务,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完善备案管理。积极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重点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建设运营。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完善特许经营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积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融资、并购重组,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专项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鼓励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县域经济模式,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探索扩大抵押品范围,发展普惠金融。深入推进金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电力公司、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安徽证监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3.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坚持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各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林地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推进市县两级建立地方公益林补偿机制。争取将大别山库区湿地纳入国家湿地补偿范围。进一步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大别山区域生态补偿政策支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加快保证金制度实施和监测体系建立。深化水价、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推进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和节约用水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物价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4.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畅通东西向开放通道,支持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科学有序开发长江岸线资源,深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与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在能源、劳务、农产品、旅游、产业转移和经贸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与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周边地区融合发展。加强与湖北、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协作互动,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政府、开发区、战略投资者共建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支持沿江地区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快建设六安“无水港”,促进安庆市一类水运口岸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保税监管场所建设,支持申建海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进境指定口岸等。(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合肥海关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旅游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参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由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规划》实施和皖西革命老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六安、安庆两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涉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程序报批。省直有关单位要密切与国家部委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支持皖西革命老区的具体政策措施,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密切协作配合。省直有关单位和六安、安庆两市要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形式,加强协调合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 加大省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强老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省财政对舒城等10县(区)每年各补助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和库区移民建设政策延长到2017年。倾斜安排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和产粮(油)大县资金。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大病救助、低保资金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公路、铁路、水路、民航、水利、电网等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对按规定享受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设区市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对舒城等10县(区)以补助或奖励方式建设的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补助或奖励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15%。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的倾斜力度。对符合单独选址和省级预留计划指标使用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支持老区培育和建立引智基地,优先安排引才引智项目。在安排双向挂职、科技帮扶等各类干部挂职时,优先考虑老区需求。每年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等名额分配向老区倾斜。 (三)加强项目建设。 六安、安庆两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按照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四督四保”要求,加快推进老区重大项目建设。两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健全领导联系和分层分级调度机制,完善项目服务保障,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省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对老区重大项目在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积极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对口衔接,加强协调调度和工作指导,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四)加强督促检查。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围绕《规划》目标开展统计监测,协调解决皖西革命老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目标任务落实。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附件: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
附件
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表 单位:亿元
信息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