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玄武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之一 (2020年1月3日) 钱 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玄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玄武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克难奋进,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六稳”[1]工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总量接近一千亿元。抢抓省属税户下放机遇,克服减税降费[2]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预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14.5%,税收占比达94.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多项指标继续位列全省前列。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将“一区五园”[3]创新经济带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聚焦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新增创新载体30.5万平方米,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个、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全区创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件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民生支出32.9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9.4%。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200元。高考本一达线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6个百分点,中考均分连续16年全市第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省第一。万人执业医生数全省领先。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达99%,持续位列全市第一。 ——三大攻坚战[4]有力推进。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性债务安全可控,企业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五大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精准帮扶困难重点人群,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效显著。河道水质全面改善,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逐渐呈现。全区空气优良天数255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6%,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稳居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增长与转型兼顾,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主线,千方百计招项目、聚人才、激活力,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壮大。强本固基稳存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预计金融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18.56%、19.9%;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智慧零售交易额、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21.9%、25%、25%。精准出击引增量。落实全市“招商突破年”要求,重塑招商体制格局。深入开展“生根出访”[5],放大德国实担百事等一批海外招商平台优势,增强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成功举办金洽会(专场)、北京招商会等22场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与第二届苏港融合发展峰会,推动中德商务中心等项目落地,江苏—香港中心、苏港青年科创中心、中自控能源工程江苏总部等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16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30.79亿元、外资2.2亿美元。精心布局扩容量。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聚力重大项目推进,全面完成16个市重大项目和84个区重大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孝陵卫21号商务中心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铁北创新孵化集群等18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玄武湖菱洲儿童生态乐园等30个项目竣工运营。中央路224号等4个地块成功挂牌出让。聚力转型提质量。聚焦低效楼宇转型升级,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成功揭牌,南理工科技创新园加快推进招商。推动珠江路创业大街向“硅巷”[6]升级,未来城A座等科创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引进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型产业项目,东大科技园创成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出“玄武金卡”[7],构建“凤栖玄梧·人才优服”体系[8],入选国家、省、市级人才计划分别为2名、20名、84名。PCT专利申请量13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万件。新集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7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8亿元。汇通达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新增市瞪羚企业[10]8家。 (二)坚持服务与监管联动,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累计减税超10亿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紧密跟踪上级产业政策新动态,帮助企业申报专项扶持资金1.31亿元。推进政银企战略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争取融资授信49.88亿元。开展民营企业纾困行动,2102家民营企业注册成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会员,投放转贷互助金3.72亿元,带动实际续贷4.28亿元。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三十证合一”[11],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开办申请材料由6件减为3件,99%新设企业网上自主申报、预核名称,登记审核时间缩短至半个工作日,全年新注册企业3194家,注册资本总额624.74亿元。深化不见面审批[12]改革,扩展“玄武政务”微信功能,整合8大类、147项公共服务事项,将服务从窗口延伸到手机终端,做到“一次不跑,事情办好”。深化全科政务服务[13],集成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综合满意度达99.98%。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864”改革[14],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在全市首建“智慧警局”[15],出入境签证等8个审批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式服务。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承担全省县域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探索整合执法力量,构建“1+3+8”执法队伍体系[16],初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清单管权责、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启动“全域信用街区”建设,试点开展企业和居民信用评价,初步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三)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持续完善区域宜居品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6大类138项工程,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区。老城更新有序推进。实施香林寺沟片区等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以及环东大—红庙片区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新建文五路等5条道路。完成中山门大街(玄武段)、龙蟠路、龙蟠中路3条主干道及21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探索“菜单化”整治模式[17],完成27个老旧小区整治,占全市总数的29%,童卫路7号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开展小区楼顶治漏1万平方米。新建兰园农贸市场立体停车库等10个停车场,增加机动车泊位2140个。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新建36部,累计建成525部,总量全市第一。新改建公厕15座。城市管理精细高效。高标准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市级考评主城第一,一批环境卫生顽疾整改到位。投入1266万元,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治理违建15.8万平方米,其中楼顶违建1.43万平方米。完成玄武南部片区环卫保洁PPP市场化[18]改革,主干道机扫率达95%。主次干道、楼宇园区、居民住宅实现二维码地址标牌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央环保督察交办36个问题、“回头看”反馈52个问题全部整改。强力推进蓝天工程。开展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和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实现“智慧工地”全覆盖,工地扬尘得到有效管控。餐饮环保专项整治1214家,建成7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22个区级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24小时联动,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力推进碧水工程。完成8条河道水质整治提升工程,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国家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巡查。强力推进净土工程。完成18家在产和搬迁企业土地风险调查及纠偏工作,500个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建立8条专线分类收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