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在临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区长 张如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攻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1亿元,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剔除一次性耕地占用税,同比增长1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393元和18025元,增长7.6%和8.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重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债务风险有效管控。清底数、控增量、化存量,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停建瘦身政府投资项目31项,核减投资77亿元。采取安排预算、处置资产、强化审计等多种措施,化解政府债务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化解“十个全覆盖”工程债务16.36亿元,十项工程欠款全部化解,争取到自治区奖补资金1.04亿元。脱贫攻坚成绩显著。聚焦精准,靶向施策,全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4亿元,减贫142人,巩固提高2150人。大力实施“1233”产业扶贫工程,8个贫困村38项扶贫项目顺利推进,建成社会扶贫、托管代养、放母收羔、合作帮扶、绒纺车间五大扶贫产业园,实现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三年”和“三年后”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地见效。脱贫攻坚工作受到自治区专项督查组一致好评,成功举办自治区西部盟市帮扶干部示范培训现场观摩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全部解决到位。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完成平房区集中供热改造24万平米,天然气接入72万平米,实施企业环保技改工程73项,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0辆,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优良率达85.7%。乌梁素海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中水回用管网18.6公里,中水回用率达62%。46家涉水散排企业完成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废水排放量减少66.3%。河(湖)长制全面推行,落实各级河(湖)长258名,常态化开展河湖水岸保护行动。黄河水厂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四控”行动全面启动,有机肥使用面积达7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达45万亩,控水、控膜破题起步,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 (二)稳增长、调结构,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全力推动“六园一基地”建设,园区种植效益显著增加,示范带动效应持续增强。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富强、鲜农、浩彤“一核两翼”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大破大立整治高标准农田27万亩,新建补耕库1.13万亩。中国西部最大的6.6万平米联栋智能温室即将运营,新增设施农业5627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43个,羊饲养量突破550万只。深入推进农牧业地域品牌化战略,3家企业、5款产品被首批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新华韭菜”地理标志通过认证,15项“三品”产品申报顺利,成功承办第二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巴彦淖尔)国际博览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完成双认证,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工业经济稳中向好。53户规上企业完成产值217亿元,增长10%;实现增加值52亿元,可比价增速9%,领跑全市工业经济。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项,完成投资15.4亿元。容大籽仁、永明机械等4个项目建成投运,中粮面粉加工、草原宏宝肉羊精深加工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联邦制药满负荷生产,热电厂、西部铜材止亏明显。认真落实企业扶持政策,协调解决融资贷款10.5亿元,降低用电成本2100万元。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进拜欧乐羊副产品深加工等招商引资项目24个,华新环保、锦江餐厨垃圾处理等4个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引进到位资金35亿元。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4A级黄河河套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青春湖、民主四组、富强五组等特色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3条旅游线路实现公交化,全域旅游新格局初步形成。全年接待游客15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8.5亿元,分别增长4.2%和9.5%。保税物流园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年陆港出口额达到2.2亿美元,增长46%,B型保税物流中心具备验收条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实现交易额110亿元,增长23%。286个农村电商服务站覆盖全部行政村;电商园区累计入驻商户384家,被评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双创公共服务平台。 (三)重建设、精管理,城乡宜居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城建为民,着力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综合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70万平米,争取到棚改贷款资金14.7亿元。北边渠、清宜林海岸等18个项目区完成征收3308户,同比增长276%。“半拉子”项目销号工程有序推进,逸城首郡、明鼎花都等42个项目复工建设,凤凰城、中唐一期、西苑二期等10个项目完成销号,交付逾期回迁房2114套、商品房1356套。实施民主街、庆丰西街等9条道路畅通工程,硬化背街巷道103条、11.7万平米,新建污水管网16.4公里;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国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综合改造输配电线路753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05公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大力推行“街长制”,私搭乱建、占道经营、噪音扰民、车辆无序停放等城市乱象治理效果明显。城区主次干道环卫机扫率分别达到90%和80%,巷道清扫保洁实现常态化。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148个,投放自行车3000辆,群众出行更加绿色便捷。强化智慧城管信息平台建设,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绿化水平不断提升。投资1.3亿元,重点实施河套大街西延、总干渠北岸、朔方路绿化工程,升级改造竞香苑、北郊公园、林研所植物园,新增城区绿地615.8亩。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全面加强,保护修复湿地4637.6公顷,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城市“颜值”持续提升,老百姓“有住处、无去处”的困境得到进一步缓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实施。安排4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扎实推进农村大环境整治。新建集镇污水处理厂2个,完成村庄综合整治20个,新建卫生厕所2215座。全面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省县乡村四级公路229公里,圆满承办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现场会。实施“五环”国土绿化,人工造林6万亩,成功承办自治区国土绿化现场会。 (四)惠民生、强保障,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全年民生支出2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民生保障持续推进。改造农村危房755户,建成公租房541套,综合改造老旧小区、平房区90万平米,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城镇就业34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74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9亿元,社会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落实各类教育资金1.5亿元,水源路学校开工建设,三中宿舍综合楼、一小幼儿园、五小体育馆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新招聘优秀教师130名,城乡校际交流教师197人(次),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设立教学质量专项奖,发放奖金591.3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高考本科上线1815人,上线率稳居全市第一。区人民医院搬迁改造快速推进,新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所;争取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价值2066万元的医疗设备;31所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加入区域医共体,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全民健身广场3个、公益书屋6个,新增、更换户外健身器材55套,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民族婚礼文化节、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80多场(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政策有效落实,红十字、慈善、老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侨务、双拥、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井然有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约访制度,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筹集资金1.8亿元,化解历史遗留案件237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作用,调解各类案件5066件,调解成功率74%。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犯罪团伙13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239起,人民群众安全感极大提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