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福建省)政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政和县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10-20 07:26:39
摘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面绿色转型,主要经济指标逐步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十四五”GDP年均增长7.3%,2025年经济总量达140亿元左右。居民收入大幅跃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资源更加丰富,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年均增长7.8%左右,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更加优化,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60%以上。...

  第五章着力统筹优化布局,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高质量的土地资源利用为标准,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促进乡村振兴,以中心村为依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城乡融合新发展。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优化绿色发展空间格局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高国土资源利用质量。加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力度,科学编制建设项目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发改、自然资源部门联合下达成片开发项目计划和清单,推动我县成片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严格落实“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区域开发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健全主体功能区划管理机制。优化城镇、生态、农业三大空间布局,按照“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动中心城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区逐步有序转移人口、把发展重点放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上,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小城镇带动、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区域经济协作平台,积极对接福州“五区叠加”等先行先试政策,深化相邻省份地市交流合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策划实施一批协作共建共享和产业转移重点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好衢宁快铁通车契机,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挖掘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依托山海协作机制,深化与石狮市、闽侯县在党建、市场、就业、教育、医疗、智力和社会力量等方面协作,全方位对接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共同推动向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发展。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用足老区苏区政策。坚决推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对接落实老区苏区政策,用好用活老区苏区“招牌”。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做大做强山海协作产业园,不断补齐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突出绿色、红色、特色导向,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精心发掘保护革命遗址,充分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争取现代农业、电商物流、文旅康养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老区苏区,扶持培育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中心城区作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的引擎,按照“一城两镇”的规划,打造“小县大城”,南进西拓东扩,拉大县城框架,在城西城南城东建设新区,统筹考虑空间厚度、功能脉络,高标准开展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建设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关键要提升人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既要抓好供水、供电、供热等硬件设施建设,更要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软件体系,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人。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解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综合考虑城市现状和规划发展需要,结合人口综合增长率、污水排放量、目标污水处理率要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要求、现有污水处理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扩建当前已满负荷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城市保洁水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行道路机械清扫,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提高城市保洁质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县城公厕达到每万人3座以上。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围绕“小县大城”的目标,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以城镇周边森林、水系、湿地、苗圃、农田为载体,打造颜色丰富的绿地、公园、野景、湿地、亲水平台,形成凸显地域特色的林带、花带、田园、水系和城乡相互融合的景观体系。到2025年,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公园、花漾街区、城市特色苗木精品示范路;建设集健身、休闲、赏景等功能于一体的“串珠公园”“口袋公园”,形成“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山水园林城市。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加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网格长”制、“三长”制,完善城乡治理一体化巡查机制,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城市。建立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推进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智慧化、网格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到2025年,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配合的高效处置机制。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主动将“三大创新”深度融入乡村建设,打造农文、农旅、农工、农商“四大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突出“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带一主题”,加快打造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5年内示范带动覆盖全县乡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集聚提升一批,城郊融合一批,特色保护一批,搬迁撤并一批。巩固深化“一革命四行动”,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梯次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分批推进农村“裸房整治”,培育挖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级版村庄典型。强化整村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成果,培育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型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乡村下移,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服务。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合作制方向,建立公私兼顾、积累与分红并重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联结机制,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和用好农业保险。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开创乡村振兴新路径。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挂钩帮扶责任,深化“机关联乡村”、“百企帮百村”、“民企带村”等制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和兜底等保障体系。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精准帮扶机制,保持产业扶持、普惠金融、就业服务等政策与乡村振兴稳定接续,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事业。强化兴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创收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形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历史文化和精品村。充分利用政和县老区苏区的扶持政策,落实原中央苏区县在地方专项债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支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查找地方志、家谱族谱等,深入挖掘政和本地文化,推进历史文化名街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的保护利用,促进古村落保护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培育民宿经济,鼓励农民开设民宿,引进几家知名民宿品牌,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繁荣夜间经济,形成生态优良、乡愁浓郁、充满魅力的美丽乡村。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乡镇经济特色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镇企业做强做大传统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引进为重点,以科技为动力,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大力实施“暖企”工程,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大转型升级帮扶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实施品牌战略,擦亮品牌,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产业。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四节 推动城乡融合新发展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城乡空间结构融合。以空间结构为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之间点到点的线状结构转变为面到面的网状结构,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商品往来,促进产业在城乡间的科学布局,实现城乡市场对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推动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性,实现城乡的互联互通,打造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设施,缓解城区交通压力。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管理服务的标准、制度并轨,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长期经济稳定增长基础。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宜居宜业的“水美政和”。拓展“水美政和”内涵和外延,将“水美政和”建设与城市经营、水系治理相结合,创新“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探索从“水美城市”到“水美经济”的跃升实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5:城乡融合发展项目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人居环境提升。政和县集镇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政和县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政和县澄源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政和县北门停车场工程建设项目、水美(松源、官湖洋)片区、南庄洋和衢宁铁路站前片区开发项目等。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乡给排水提升。政和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政和县城市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政和县城乡污水处理及管网提升建设项目、政和县澄源乡污水改造建设项目、政和县城区污水处理及管网提升建设项目、政和县污水处理提升工程建设项目。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垃圾处理。政和县垃圾处理一体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政和县东平镇垃圾分拣中心建设项目、政和县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建设项目。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乡村振兴。政和县东峰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政和县石屯万亩良田综合开发项目、政和县铁山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政和县铁山农业强镇建设项目、政和县杨源高山万亩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政和县楼下农业旅游观光综合体建设项目、政和县镇前镇农产品观光园建设项目、政和县茶叶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政和县茶产业三产融合建设项目、政和县东平镇生态茶园建设项目、政和县镇前镇高山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园项目、政和县镇前镇茶叶产业园建设项目、政和县镇前镇农业强镇建设项目、政和县澄源乡土壤改良项目、福建福供智慧产业园项目、杨源乡田园综合体项目,福建瑞和白茶庄园项目等。

  第六章 着力推动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持续贯彻生态环保底线思维,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多元化模式,盘活自然资源存量,打造“绿色新政和”。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巩固提升高颜值生态环境UWT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以念山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统筹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管护,抓好森林防火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景观林提升和水源地保护,控制茶叶、锥栗种植面积,控制松树、杉树、竹林总量,发展阔叶林。实施高山耕地退耕还林,协同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利用,构建贯穿整合的生态廊道。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