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福建省)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浦城县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10-18 14:25:01
摘要: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十四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新业态不断成长,打造现代绿色农业和食品加工、生物产业、轻工轻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注:(1)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为剔除物价影响的实际增速,其他指标为名义增速;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为五年累计数。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章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发展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创新型城市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系统推进“三大创新”融合发展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度融入“武夷品牌”建设。协同推进品牌强县战略和武夷品牌建设,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快推进农特优产品品牌认证、建设工作,支持引导农特优产品生产企业入围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擦亮“浦城大米”、灵芝、薏米等名片,提升浦城品牌价值影响力。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持续开展“生态银行”建设试点。总结提炼推广“十里莲塘”经验,积极打造系统集成“三大创新”的浦城样板。全面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以及农村宅基地、农房、古村、古镇、老街等资源“家底”,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结合“金土地生态银行”运行模式,持续开展“生态银行”建设试点,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进程,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宜居宜业的“水美浦城”。积极探索水美城市建设与城市经营、土地开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相融合的运作机制,创新打造融合“商、居、文、体、游”多业态为一体的“水美经济”示范带,完善“水美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探索从“水美城市”到“水美经济”的跃升实践。打造“一溪两河”沿岸景观带,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实施“水美浦城”项目,通过项目共享,培育发展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滨水体育等新业态新项目,形成长期有效投资拉动,培育新经济新动能。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三大创新”协同融合。加快探索优势特色产业与三大创新有机融合、协同发力的制度。统筹抓好借智引力、风险防控等关键性问题,以“生态银行”高效整合资源、“水美经济”加速动能转换、“武夷山水”提升产业效益,推动三大创新从点上突破到整体推进、系统集成。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实施品牌强县战略。将品牌建设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全领域,全面挖掘整合产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潜力资源,形成企业、政府、社会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机制和环境,在各个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浦城特色、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借鉴先进城市品牌培育成功案例,全方位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标准化品牌培育体系,提升“诗画浦城”等浦城名片影响力。积极筹办品牌推介会等载体扩大宣传,持续对外推介浦城品牌产品,引入新媒体、新零售等现代理念,拓宽品牌展销渠道,探索符合浦城实际的品牌运营推广之路。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围绕产学研用融合,以主导产业重点技术需求为导向,支持绿康生化、仙芝科技等企业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克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打基础”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要专利和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县开展“从0到1”的应用型研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快布局共享技术平台,弥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技术短板,持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力争到2025年,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7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8%以上。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质量和速度。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为重点,发挥企业科技创新载体作用,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支撑的科技研发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切实将各类政策落实到实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县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和10家,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0项以上。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功能。强化浦城科技大市场的建设运营,积极筹办“浦城县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快推动蒙正生物产业研究院、浦城大米产业研究院建设,完善科技大市场创新创业创造孵化器功能,无缝链接浙江科技大市场、上海交大等科技资源,打造一站式的“订单式”“菜单式”科技创新服务链。发挥孵化器内高端人才资源和技术研发优势,搭建科技成果转让信息化服务平台。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重点从“双一流”等高校引进一批教育类、医疗类、文体类、工程类、管理类储备人才,探索“飞行博士”、“周末工程师”、“候鸟人才”等模式,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强化新考录人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岗位职责初任培训,加大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扩大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按照“按需选任、精准对接、双向选择”的原则,建设服务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科特派队伍;充分发挥科特派呼叫中心、科特派示范点、科技创新风险基金作用,升级打造科技特派员“3+1”示范点,构建富有浦城特色的立体科特派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居留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就医等生活服务保障。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促进原创的基础研究项目评价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力度。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合作社、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政策落地实施,健全对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开展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持续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成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全县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四章 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持续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确保我县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9.5万亩。大力推广五新技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带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快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粮食、木竹、禽畜、油茶、中药材为重点,以灵芝、薏米、丹桂为特色,打造农业特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浦城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亚热带竹博园(中国浦城)、竹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圣农食品产业园、百草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浦城薏米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畜禽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延伸白羽肉鸡养殖产业链,支持圣农提升肉鸡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白羽肉鸡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武夷黑猪地方特色种猪资源保护和扩群开发,重点支持十万头以上大众型标准化猪场、饲料加工和冷链配套一体化项目建设,持续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力争到2025年,生猪年出栏量达20万头以上。水产养殖力争保持1.3万亩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渔业县。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强化生态茶园建设,推进茶树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推动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快建设无化学农药示范茶园。加强茶园水土保持,大力推广茶园植树、梯壁种草、套种绿肥等技术,完善茶园道路、蓄水池等配套基础设施。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大力挖掘“全科药库”中草药资源,精选培育道地中药材。建立完善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技术、产地加工、质量检验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关键环节生产技术标准,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依托晓禾农业等龙头种植企业,发展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质量管理标准化(GAP)认证,推行质量溯源管理,提高中药材药效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仿野生灵芝种植和工厂化栽培车间建设,加大灵芝深加工产品研发,打响“浦城灵芝”品牌。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重点加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流通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构建集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等休闲农业业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强化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指导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1 现代特色农业重大工程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浦城县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富岭镇土地平整及田间工程项目、浦城县储备粮库项目、浦城县米业研究院基地、浦城县祥禾闽北粮食生产加工保障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积极推进浦城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浦城薏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重点建设“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亚热带竹博园(中国浦城)、临江水稻现代化示范园建设等项目,重点推进中草药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武夷黑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高标准设施化蔬菜基地建设,香榧种植基地建设等工作。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技兴农工程: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以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完善农民技能培训服务。发展智慧农业,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鼓励企业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开展智慧农机服务。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提升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县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100%,规模化禽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力争到2025年,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或回收安全处理,力争到2025年实现90%以上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理。

  第二节 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i1U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重点发展生物产业、轻工轻纺、食品加工、氟新材料四大产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每年争取实现工业投资及技改项目10项以上,二产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生物产业。专注生物发酵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千亿生物产业集群”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浦潭生物专业园,加快推动新型发酵产品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重点开发特殊功能发酵产品及其衍生物、食品及日化添加剂等高端产品。重点扶持培育绿康生化、蒙正生物等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中药材初加工、中药饮品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利用中药材研发新药品、保健品、健康食品等;支持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下游制剂、高端化学仿制药等产品研发、生产。轻工轻纺产业。推进合成革产业升级,围绕水性无溶剂产品,延伸生态精细合成革产业链,重点发展以合成革为原料的鞋帽、箱包、体育用品等下游产业,延伸发展上游树脂配套、轻纺机械及配件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着眼于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强化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原料基地”-“食品加工”-“食品市场”全产业链,促进食品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延伸中药产业链,加强药食同源食品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开发和应用。推进薏米食品、薏米酒、薏米萃取物等产品的研发,加强对丹桂萃取精油、美容护肤品、天然香精等产品的开发。力争到2025年,实现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氟新材料产业。以锦城新材料工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氟功能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工、合成新材料上下游新产品、专用化学品等产业,加快实施氟化锂、PPm级电子级氢氟酸、氢氟酸2万吨、余热发电厂等项目,推动氟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