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咸阳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7-20 08:34:36
摘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围绕构建“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打造“一核心两示范四高地”(一核心: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两示范: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四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合作高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关中城市群科技创新转化高地)。...

  注:①[ ]为五年累计数;②标注*的最终以全省下达指标为准。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六章远景展望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到2035年,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引领辐射作用日趋显现,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基本破解,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工业增加值率水平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形成独具咸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较2020年实现翻一番,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2万美元。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创新引领效应凸显。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创新投入能力、要素集聚能力、产出能力同步提升,R&D占比达到1.5%以上,全要素生产率接近东部发达地区水平。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大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基本建成,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初步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35年主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200万。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生态环境更可持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基本退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社会民生领域布局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居民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法治咸阳、平安咸阳建设迈上更高台阶。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文化软实力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日益壮大,“智咸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市。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篇创新驱动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以科创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七章加强创新平台建设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创新资源汇聚,积极打造驱动创新高地。围绕电子显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和新兴产业,汇聚整合域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要的企业研发平台形成系统布局,打造区域发展创新源。培育壮大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力争1-2家工程实验室进入国家级行列,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源头作用。发展壮大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等发展导向性“双创”平台,推动驻咸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依托自有科技和办公场所创办众创空间或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创业服务。充分利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优势资源,打造环高校“双创”生态圈,推动研发成果在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等附近园区就近就快转化利用,推进西部(咸阳)创业湾项目和大西安长江青年城项目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以上,支持各县市区建立各类“双创”平台,支持兴平市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到2025年,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力争各类市级“双创”平台覆盖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形成专业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积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招引和培育一批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服务平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加快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零距离对接。打造咸阳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科技支撑。到2025年底,建成10个农业科技园区、10个县域试验示范站、20个星创天地、科技示范村镇各5个。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2-1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双创”平台建设重大工程。重点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铁创新科技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咸阳云谷基地、临空智慧产业港、泾阳临空新兴产业生产基地(一期)、彬州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中科科创园等重大平台建设。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产业技术创新重大工程。重点推进中材航空航天级钛合金材料3D打印生产基地、临空卫星科技创业园、机器人减速器等新动力传动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万智谷国家级智能运动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总装实验基地等重大平台建设。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八章提升企业创新能级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突出问题,重点支持彩虹光电、正泰、生益科技、陕西步长等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一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跨界科研协同,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在新型电子显示、智能传感、储能元器件、航空密封型材、纺织新材、新型建材等领域,攻克一批新技术、建设一批新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具有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紧紧围绕电子显示、新材料、医药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和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及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院所高校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通过新兴产业示范效应、二三产业融合效应、集群配套溢出效应,发挥集群骨干企业创新示范作用,打造创新驱动辐射源。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共性、核心技术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十四五”期间,每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户。通过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推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其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38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5%;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综合指数达50%以上。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快培育科技创新项目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主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品高价值化。通过分类指导、分层培育、动态管理,形成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科技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度聚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通过项目的链条化设计和组织实施,支持企业重点攻克电子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产业等领域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壮大200个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和15个科技示范基地。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产业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方向迈进。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到2025年,累计实施800个科技创新项目。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增强企业发展新技术赋能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支持企业着力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和业态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周期,建设智能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资源配置及智能决策水平。加快建立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数字化服务系统,拉伸企业产品服务链条,为企业生产组织、优化升级、售后服务、回收再造提供数据决策支撑,推进全市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高级形态演化。大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加快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健全仲裁、调解、公证和维权援助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2-2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工程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围绕电子显示、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谋划建设1-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培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攻克电子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产业等领域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壮大200个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和15个科技示范基地。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组建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九章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大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支持力度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紧扣产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电子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产业等重点产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创企业、技术交易转移等机构科研成果,配套高水平承接平台,力促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到2025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建设大西安科创资源转化基地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度参与环交大创新港创新经济圈建设,紧紧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周边城市科研资源,全面深化与创新港的“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建立研发成果直通车转化通道,启动西部(咸阳)创业湾项目建设,推动西安交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更多原创性成果落户,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样板”。借力区域创新发展联盟,探索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在“两园两区”设立科创资源转化中心。积极对接西安“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全面合作对接西安优质科教、人才资源,补齐咸阳科技、教育、人才等短板。充分利用大西安高校优质科研资源,降低企业研发生产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益。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增强开发区科技转化动能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充分发挥咸阳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及各类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开发建设和运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孵化和产业化。支持开发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开发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中试基地等科技孵化转化载体。重点支持咸阳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等开发区依法依规拓展发展空间,持续增强产业转移承载能力。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促进科创资源开放共享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以咸阳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高新区“筑梦·创享”空间等重点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打造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式,内容涵盖信息共享、人才引进、技术转移、资本对接、资源链接、科技中介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实现资源、数据、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实现域内科研仪器设备、科技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三方之间协作通畅、运转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实现科技资源有效利用。建设产业科技共享平台,围绕电子显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建立“咸阳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聚集优势技术力量,解决一批咸阳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卡脖子”问题。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探索建设产业科技共享平台,面向全市所有企业开放,推动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信息资料等科研资源共享。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2-3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工程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10个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电子显示、高端装备、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顶层设计和部署,引领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10个龙头骨干企业承载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研发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20家创新平台开放共享。重点推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开放共享,为咸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撑。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设100个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双创生态环境。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十章聚集创新创业人才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创新人才队伍引进培育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引进培育高端创新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实施兴咸人才计划,全面建立高端人才“首席”制度,重点推进咸阳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健全引才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人才招聘会,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和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打造人才优先发展格局。支持企业对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优化区域人才结构,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支持各类优秀人才服务基层。5年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名左右,培育各领域领军人才300名左右。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力支持技术人才创新发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技术攻关,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创建咸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引导咸阳籍在外优秀专家人才回乡创业创新,搭建信息联系、互动沟通、政情通报、双向需求对接服务、人才回归服务等常态化保障机制。依托咸阳高新区、文体功能区,鼓励域外企业、科研机构来咸设立研发机构,推进跨区域人才合作交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西部(咸阳)青年创业创新园和西部(咸阳)创业湾项目。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各类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积极打造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和“梦桃精神”,新建一批省级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扩大省、市级大师工作室数量和规模,完善标准化技能提升补贴体系,支持各行业大规模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活动,5年培训技能人才20万人次以上。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技术高管”“产业教授”制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协作,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咸阳工匠”、“首席技师”和“技工旗手”评选,5年内在全市评选100名左右优秀高技能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到202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0%。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健全科研单位自主用人机制,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赋予科研机构和人才更大自主权。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及动态管理,鼓励支持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有效流动。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办法,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规律和实际特点的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藩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构建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开辟突出贡献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激发技术人才创新发展活力。5年内,新增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5万人。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动科研成果交易和转化。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试点。建立健全电子显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业创新联盟+高校+专家团队”的人才共享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探索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实行高层次人才项目中长期考核管理,保障高层次人才潜心创新创业。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强人才服务保障1HI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围绕人才创业、兴业和生活,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为依托、重点企业为龙头的全方位人才工作服务体系。推动西北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探索推行网上办理人才项目、开展人才评选,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效率,开辟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就读、家属随迁等“绿色通道”。实施落户人才资金扶持政策,为来咸落户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府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严厉打击用人中的失信和欺诈行为,切实维护引进人才的各项合法权益。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