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福建省)宁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宁化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670 发布时间:2016-07-07 09:14:59
摘要:宁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1日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前 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背景下,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常态,妥善应对新挑战,全面...
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进入省级龙头企业1-2家。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生物医药。以生物产业园为平台,力争引进1-2家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实施对规模化生物医药资源的加工提炼和综合开发,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中药材基地、特种经济林和天然香料植物种植基地,重点推进虎杖、黄精、银杏、白芷、金银花等药用植物和道地药材等生物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优质中医保健产品开发,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化体系。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新材料。利用我县钨矿资源优势,发展硬质合金及工具、整体刀具、数控刀具等产业,力争推进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新材料生产项目,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福特科光电企业大力发展智能监控镜头等精密光学元件新产品生产。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新能源。推进园区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水土流失区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打造省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加快鸡公岽风电项目建设,建设我省首个山区风力发电基地。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生产。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及建筑废弃物、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利用。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提升发展华侨经济开发区,激活开发区发展潜力,集聚、集约利用资源,打造产业升级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城南工业园、莲塘食品加工园、生物产业园、精细化工园、闽赣物流园等“一区多园”建设,建成园区10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达100家。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强化开发区规划引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华侨经济开发区,推动开发区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衔接,促进“多规合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做好开发区“一区多园”的城南工业园、莲塘食品加工园、生物产业园、精细化工园、闽赣物流园等5个园区规划,引导开发区朝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依托山海协作,加快泉宁共建沙发软体产业园、家电产业园建设。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统筹开发区与城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加强规划布局、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开发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及教育、文体、医卫、金融、物流、中介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加快开发区污水及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管网等公用设施建设。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七章  提升现代服务业   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发展,壮大优势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创新服务模式与业态,做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在带动产业升级、促进贸易、增加居民就业与收入等方面的更大作用。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6%,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比重65%以上。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发展壮大优势服务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积极推动客家小吃等潜力大、成长快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现代物流。抓住浦建龙梅铁路和兴泉铁路建设并在宁化联结交汇的机遇,加快闽赣物流园区、“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步伐,发展“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二级物流设施网络,构建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引导制造业企业及商贸企业主辅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培育第三方物流、都市乡村配送型物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配送等新兴业态及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商业特许经营,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等传统流通业。鼓励发展互联网+物流,通过网络平台协调货物和运力间的配送关系,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推进一批本地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到2020年,争取引进10家专业服务型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3A以上物流企业达1家以上。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电子商务。积极推进齐家网、小商品城电商平台、闽赣电子商务城等一批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发挥“齐家网”龙头作用,推进闽赣电子商务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电商产业发展。争取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入驻,培育一批网上销售龙头企业,推进企业、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推进我县特色大宗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双线并进。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商贸服务。突出打造闽赣边界中部现代商贸中心,提升县域商业区,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和乡镇贸易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的商贸服务体系。构建中央商区—特色商业街、专业街—主力店、旗舰店、专卖店—社区、小区超市等为骨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区商贸新格局,建设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加快闽赣小商品城、闽赣粮食交易市场、惠好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与市场共同发展。通过高标准建设专业市场,构筑闽赣边贸商圈,推进省际边界县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到2020年,形成1-2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6个年交易额1-3亿元的特色市场,批发业年营业额达到15亿元以上。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统筹考虑新兴服务业发展基础与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客家小吃、健康及养老服务、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打造服务业新增长点。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文化创意。以“客家、生态、红色”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印刷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客家文化创意服饰、小饰品、工艺品、纪念品、玩具、文化用品、书画、动漫作品和其他产品。培育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品开发营销,力争在广告传媒、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客家影视服务、客家名人书画艺术传承、两岸合作办学办医、创办客家职业技术学院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有影响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金融服务。加快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宁化设立机构,争取新设民营银行,加快发展地方特色银行。加快建立和完善产业金融、地方金融、农村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务和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探索金融支农、扶贫新模式。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客家小吃。发掘丰富的客家美食资源,引导、鼓励、扶持发展客家小吃产业。完善海峡两岸(宁化)客家小吃节运作机制,确定小吃主打品种,制定行业标准,注册宁化客家小吃集体商标,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到2020年,发展客家小吃店50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1万人以上,逐渐实现经营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健康及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探索发展新型健康与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的机构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我县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以上床位;城市公共体育场、群众户外健身场地和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普及,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家庭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病患陪护、社区康复、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服务需求。完善社区超市、早市、便利店、快餐店、维修店、再生资源回收站、早午餐工程等商业网点布局。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打造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对接省市旅游发展规划,着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丰富的客家、红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做特做响宁化旅游大品牌,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新兴区。到2020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8亿元以上。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创新现代旅游理念。把握、适应、引导游客需求,以游客体验为基本出发点,将深度体验、休闲养生、人生感悟等要素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包装及线路设计,引导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休闲等产业融合,传统旅游产业向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丰富旅游要素,深度开发生态度假、寻根祈福、红色畅想、美丽乡村、舌尖美味等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示范精品,拓展提升“神秘的客家祖地,神奇的天鹅洞群,神圣的长征起点”三大旅游品牌。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加快发展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遵循“整合资源、集聚要素、联动发展、辐射周边”的布局原则,打造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大板块。加快客家祖地二期、天鹅洞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革命纪念园项目及东华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杨边村乡村旅游等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互联网+旅游,加强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1)城市旅游板块:加快完善城市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以城市路桥、绿化美化、文化娱乐等项目带动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集散服务和旅游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设置休闲餐饮点、商场、观景台、汽车旅馆和自驾车基地;打造南山、慈恩湖步道公园和慈恩湖休闲娱乐长廊;推进智慧旅行社建设,推动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成为智慧酒店。丰富旅游特色街区,将客家美食文化城打造成美食休闲娱乐街区,引进休闲娱乐类品牌连锁店、酒吧、工艺作坊等休闲项目,开发民间文艺、民俗表演,丰富晚间群众娱乐活动,拓展石壁客家祖地祭祖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效应。(2)乡村旅游板块:在城市周边、景区周边、交通干线周边,立足客家风情、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与休闲、健康、保健、疗养、养生等相结合,开发建设多元化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保护下曹村等古民居村落,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扶持乡村旅游经营示范户,五年内努力争创5-10个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强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组建旅游局、旅行社、景区、星级饭店四位一体的联合营销团队,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旅游+”战略,搭建线上线下营销平台。与各地市联合开展宣传营销,加强游客互送、景点串线等合作,巩固传统客源市场,开发新兴客源市场,培育潜在客源市场,塑造黄金旅游线路。完善旅游业发展的部门协同机制,支持旅游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完善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等级评定和社会评价机制,推行景区流量控制、网上门票预定等管理新机制。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创新服务模式与业态   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发展众包、众筹、众创等服务模式和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物流、网络零售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与特色现代农业、制造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鼓励服务外包。围绕我县主导产业,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设计服务中心;发展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测检验等外包服务,促进工贸企业加快主辅分离。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外建立接包营销和支付网络。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依托物联网,重点推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物流、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示范工程建设。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八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   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闽赣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积极引导全县人口向城区、中心乡镇等重点发展区域集聚,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城镇联动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延续区域历史文脉,增强城镇宜居性,走具有宁化特色的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打造闽赣边界区域中心城市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对接三条高速、两条铁路交通将带来的区位改善,“多规合一”完成新一轮总规修编,扩张城区规模,完善城区路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防洪排涝、供水供气、地下管线、公园、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探索开通跨区域公交线路,提高城市品位。按照老城商业中心、东扩新区市民文化中心两个中心和城东、城南、城中、城西四个组团的用地结构布局和“五纵四横”主干路网,加快“东扩南伸”,拉大城市架构。提升老城商业中心,以中环南路、南门路、东门桥等商业为基础,通过整合和等级提升使得老城商业由低端逐步转成中高端商业形式,形成以旅游服务、商业为主的老城商业中心;拓展东扩新区市民文化中心,以市民活动中心、客家祖地博物馆、汽车文化园等项目的实施为依托,建设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城市文化中心。对接火车站,加快发展城东组团和城南组团,继续完善城中组团和城西组团建设,着力打造商业繁华区、市民文化中心、教育园区、生活居住核心和以现代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区人口集聚,力争到2020年,形成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的规模。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8-1  中心城区四组团建设重点
城东组团:加快推进市民广场、红军长征纪念园、葛藤路、边贸东路、豫章路、元亭路、伊公路、黄慎路、县党校新建、县医院迁建、客家祖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客家慈恩文化园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的滨河新区,重点推进新区沿河景观带、慈恩湖公园、客家文化主题公园、慈恩湖五星级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客家大道和边贸东路两侧,重点建设融商业、商务、高品质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南组团:围绕城南工业园区建设和化工产业园区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转型发展试验区。加快红色大道和园区道路网建设,与火车站选址实施对接。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中组团:高堑片区大力加强沿河景观建设,加快推进沿岸地块开发,建设集商业服务、生活居住、文化娱乐、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力水岸;翠华山片区以公租房、廉租房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路网建设、商住开发和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住宅区。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西组团:塔山片区依托慈恩塔、塔山的文化自然景观资源和水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街区,重点抓好塔山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美食商品文化区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客家建筑风格示范点。
二、加快提升重点镇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突出东西南北四个集聚点中心镇建设,推进石壁镇、湖村镇与中心城区一体化,促进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辐射带动泉上镇发展;加快提升曹坊镇、安远镇次中心城镇。加强城镇供、排水管网等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完善城镇功能。大力培育乡镇特色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引导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及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城镇集聚。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 ,推进乡镇建设标志性建筑、景观主街道、休闲文化广场、集贸市场等,提高重点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建设美丽宜居乡村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新趋势,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合空心村的要求,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造福工程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联网公路、农村饮用水、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加强中心村培育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建设格局。按照“六好六美”标准,深入推进“客家风情·美丽乡村”行动,打造富有客家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加强乡土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特色村落的保护传承。争取创建若干生态文明示范乡村,努力把农村打造成为“山青水秀的生态走廊、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到2020年,全县90%左右的行政村基本达到市级生态文明村标准。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九章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建设幸福宁化。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打造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先行区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深化精准扶贫“348”工作机制,着力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因乡因村因人施策,拓展延伸帮扶模式,力争到2017年实现国家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现行省定贫困线标准的精准脱贫任务,在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扶贫要求,重点实施乡村扶贫担保、家门口扶贫就业、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社会扶贫帮带、就业技能培训“五项工程”;开展部门帮扶贫困村、干部结对帮扶、空壳村村财增收“三大行动”;坚持分类扶贫,通过采取产业发展一批、生态补偿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扶残助残一批、教育资助一批、灾后救助一批、技能培训一批、金融扶持一批、电商带动一批、易地搬迁一批“十个一批”扶贫方式,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个人医保缴费保障的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对五保户通过“两供养”方式实现脱贫。深化挂钩帮扶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乡村措施,加快少数民族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进程。实行责任制脱贫,强化脱贫工作考核,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增强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引导贫困乡、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到2020年底,力争全县所有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有收入达10万元以上。强化龙头带动,全县培育1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个贫困村建设2个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鼓励发展客家小吃、河龙贡米、油茶、薏米、茶叶、烟草、笋竹、獭兔、蛇类、肉羊养殖、林下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园艺产业,建立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东华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石壁现代农业示范园、鹫峰寨生态农场等项目建设,70个贫困村建立一个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加快发展乡村游等带动群众增收的项目。依托苏区、客家、地质三大旅游品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打造“石壁-城关-湖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建设15个旅游扶贫开发特色村。创新开展小额信贷担保扶贫工作,全县贫困村基本建立专业合作扶贫互助资金,“十三五”期间,扶贫小额信贷担保资金达到1000万元,每个贫困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工作服务点,全县每年扶贫小额信贷达1亿元。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用好用足上级支持政策,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实行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扶持,实施一批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条件。(1)着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路网硬化建设,修建完善通村通组公路,优先安排贫困村道路硬化项目。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组织实施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抓好70个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70000亩。解决饮水困难或无安全饮用水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优先保障贫困乡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民生、增加收入相结合,促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2)推进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把造福工程搬迁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引导造福工程对象向工业园区、城镇周边以及中心村集聚。加快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同步跟进公共服务,建设好造福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6000户,各类搬迁3000户。(3)着力延伸配套公共服务。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工程,对现有贫困劳动力全面开展培训。实现村村有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村村有农民健身点。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优质医疗资源导入贫困地区。逐步提高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全面完善并实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全县70个贫困村中符合建设条件的60%以上的村建设“五保互助幸福园”,用于安置五保、特困人员。积极开展“四自四助”养老服务,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的建制村均建成1个农村幸福院。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社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持续开展对口支教支医、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工作。发挥县扶贫开发协会作用,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资赠物。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水库区等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充分利用债券、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利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根据城镇规划和人口变化,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周边地区和农村辐射延伸,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造与提升。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与当地城乡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竞争机制,鼓励和扶持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公共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管,建立政府、公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做到教育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县”。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宁化一流教育品牌,力争以优质教育吸引周边县域人口集聚,带动教、产、城互动发展,实现全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推动义务教育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少儿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城区学校规划布局建设,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建设步伐,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继续落实“全面改薄”计划,积极扶持改善薄弱校办学条件,办好边远山村必要保留的小学教学点。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逐步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快高中教育普及进程,在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其中,女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4%以上。坚持走普通高中优质发展道路,宁化一中争创省级示范高中,宁化六中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宁化二中争创省二级达标高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学校实际,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发展方式,宁化二中建成普职融通综合高中。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新城区建设和人口流动的实际,加大社区幼儿园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加快乡镇标准化独立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每乡镇建立并办好1所以上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富余校舍办好村级幼儿园(班)和儿童之家,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项目,构建多形式的农村学前教育模式,全面解决偏远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积极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或试行学前教育券制度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以三明工贸学校为依托的县职教中心建设,统筹、协调、管理全县职教资源,形成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以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依托、以乡镇农村为补充的职教网络,逐步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工程,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改进办学模式,推动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支持三明工贸学校建成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力争到2020年,三明工贸学校获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全日制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学院、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文化技术学校等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推进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及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创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到2020年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6、推进教育信息化社会化协调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三通两平台”提升工程,完善“班班通”及教育城域网建设,建成含录播、网络互动教学功能的录播教室39间,“微课”教研室39间,初步建立城域教育信息化大数据资源库,建设具有宁化特色的本地教学视频库,发挥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拓展社会化教育模式,建成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各类学校的家长学校建校率达100%,社会家长学校建校率达80%,示范性家长学校达60%,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优势互补的良好教育模式。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推进健康宁化建设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医疗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到2020年,努力实现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深化医疗改革。巩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立足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县医院新建项目和中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鼓励社会办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机制,完善卫生人才激励保障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到2020年,实现全县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71人,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病床数超4.8张。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均享有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妇幼保健、血液安全等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职业病、血液安全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用房、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实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力度,妇女常见病的定期筛查率达90%以上。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加强全民健身。加快城市公共体育场、群众户外健身场地和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普及,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积极开展一些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推广新的体育健身项目。落实足球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加快足球进校园,普及发展社会足球。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行业,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提高全县国民体质合格率。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健全基本民生保障网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稳步扩大新增就业,提高就业稳定性,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力争到2020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0%,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4mW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稳步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保障农民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加强县级财政对创业对象的补贴,全力支持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发展。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继续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将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向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家庭”延伸,使城乡就业困难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援助。加强就业培训,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特色,依托县培训中心,开展家政服务、客家小吃、农村实用技能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健全和完善劳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劳动保护标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乡镇和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建设,形成企业调解和基层调解工作网络。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