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有效投入最多、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5+1”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坚持生态是立县之本、工业是强县之基、招商是兴县之路、旅游是富县之源、民生是发展之要的主战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8亿元,年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超500亿元,年均增长33.6%;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年均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5亿元,年均增长13.8%,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不断壮大,现代旅游、农村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框架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到17.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81家。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大城关建设步伐加快,江店新城开发和梅山老城改造同步推进,新城“四路三桥”、产业园区11条路网工程、二龙岗公园等项目建成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7.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人(含现代产业园区),县城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4个省级示范乡镇、3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展开。交通路网能级大幅提升,沪汉蓉高铁、合武高速公路通车,城乡道路改造总里程超过700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优势彰显。全面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战略,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千万亩森林增长、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源地保护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绿色生态屏障更加巩固,森林覆盖率达到74.1%。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达到省市下达指标,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三城同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村,获批“中国长寿之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扶贫开发谱写新篇。紧抓全国人大帮扶金寨、安徽“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以71个贫困村为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7.7个百分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金寨一中搬迁、金寨职业学校、县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902元和8503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和11%。 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深 入推进县直行政机构大部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宅基地制度、政府投融资体制、招投标体制、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部分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推 进招商引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等区域发展,县域开放合作加快推进。五年累计利用县外资金140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7500万美元。 “十二五”时期,先后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村镇(梅山镇)、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以及全省文明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科普示范县等26项荣誉称号。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等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表1 金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的新机遇。一是脱贫攻坚的机遇。未来五年,国家省市将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我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核心区和片区扶贫重点区域,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扶持、项目建设等方面将获得更多更实的政策及资金扶持。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未来五年,我县作为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宅基地、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产城融合示范区、商事登记制度、财税体制、纪检体制等改革试点县(区),将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纵深发展,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县将获得更大发展动力。三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十三五”时期,省市大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我县全面推进落实 “384”调转促实施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四是国家区域战略的机遇。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我县与合肥、武汉经济圈以及长三角联系更加密切,将在产业承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方面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同时,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县,将在生态补偿方面获得更大支持。 发展的新基础。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加速推进。未来五年,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均处于向50%冲刺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发展潜力巨大,投资消费需求旺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劲。二是现代产业园区载体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几年建设和发展,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为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入驻和产城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生态、旅游资源条件优越。金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1%,且拥有国家级天马自然保护区、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等一大批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为我县大力发展绿色加工制造、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交通区位优势不断提升。随着高铁、高速、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机场等项目实施,我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物流条件大为改善,将进一步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发展的新挑战。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十分紧迫。在全省62个县(市)中,我县经济总量仅居53位,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人均的41%、全市人均的81%;地方财政收入居55位,人均财政收入为全省人均的21.9%、全市人均的58.7%。总量不大、人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三产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过大,二产体量过小,三产发展不足,工业化率仅为25.6%,分别低于全省、全市20.4个和14.5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现有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均处于链条低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引领作用的大企业。“十二五”期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仅为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远远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的 增长速度。主导产业不突出是“十二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未完成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县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基本县情未根本改变的根源所在。因此,以培育壮大 清洁能源生产及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调转促”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十分迫切,是“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 心。二是加快城镇带动更加重要。尽管“十二五”时期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规划、综合承载力、公共服务和生态人居环境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全县新型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201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3%,我县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该指标明显低于全市水平,而我县2014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2.3%,与全省全市差距更大。全县拥有15万外出农民工,预测远期将有7-10万 人回流创业安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带动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产业基础落后,乡镇小而乱、村庄散而空,民生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供给 水平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十三五”时期,认真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紧紧抓好易地搬迁脱贫、移民避险解困、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危房 (抗震)改造等工程,促进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发展,加快形成乡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转移,全县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梯度聚集态势,是全面完成“十三五” 目标的重点。三是实现脱贫摘帽任务繁重。“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市倾力支持我县扶贫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县在册贫困户尚有2.84万户8.3万人,在册贫困村71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2%,贫困的绝对数量在全省仍处于前列。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村产业薄弱、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大量存在,实现跨越发展的深层矛盾十分突出。5年乃至更短时间里,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且没有延期的空间,这对于全县上下是个严峻挑战。此外,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依然较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增多,县、乡镇债务负担沉重,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