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青海省)湟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湟中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795 发布时间:2016-06-20 08:10:49
摘要:湟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3月11日湟中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湟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20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物流园建设,强化农产品保鲜储藏运销等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大力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健全完善县域农产品在西宁市区的流通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加强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网络销售打造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促进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实施农业品牌质量提升计划,积极发展地理标志等名特优农产品,大力培育湟中特色主导品牌。2020年全县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5个。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生产资料管理,开展净土农业行动计划,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2020年全县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7  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工程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新建扩建2个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3个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深冬温棚、智能温棚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良种工程:畜禽良种、农作物良种。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粮油生产基地、畜用暖棚、农机化综合推广等。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程:科技成果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农业产业化提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种养一体循环农牧业示范工程、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畜产品加工提质、市场体系建设、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等。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效种养行动:高端绿色蔬菜种植加工基地、循环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中藏药材种植基地。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农牧业安全保障工程: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农畜产品保鲜冷藏库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畜牧业建设工程:人工饲草料基地、畜棚、青贮窖建设。
 

二、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走低碳、循环、生态、绿色的发展之路,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核心,努力构筑以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为补充的特色工业体系。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特色民族工艺品加工产业。依 托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农民画、泥塑、唐卡、堆绣、雕刻、镶丝、银铜器、藏式家具等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加工业,推进民族工艺产业规模化、 精细化发展。以现有纺织企业为依托,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做大做强藏毯、氆氇纺织、民族服饰加工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促 进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具有湟中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发展以设计服务、民族民间工艺品、网络信息服 务、群众文化服务、文化保护与文化设施服务、旅游商品设计、旅游景点设计、传统工艺现场制作、演艺娱乐、广告动漫等为主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推动农畜产品下游精选、精装、精细化加工、高端化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发展食用油、牛羊肉、薯豆类、乳品、保鲜果蔬、酒类等科技型、绿色环保型特色食品产业。突出创新发展,推动青稞、燕麦、食用油、酒类、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向系列化、多层次发展。实施双低菜籽冷榨脱皮制油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项目。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型建材产业。支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提高高标号水泥产品产量,发展高标号水泥构件产品。限制商砼、水泥预制构件等建材初加工产业发展,建立西堡城市绿芯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内商砼企业退出机制。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支持服务甘河工业园区建设发展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充 分认识甘河工业园区建设在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 手,支持工业园区走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之路,使其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业园区服务功能体系,着重做好交 通运输、市场建设、教育培训、医疗救治、社会治安等服务保障工作,协调园区更多地吸纳农民转移就业,鼓励周边农民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民 就地就近增加收入,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8 新型工业重大项目
能源工业:西宁热电厂一期2×300MW级工程。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特色民族文化产业:藏式家具、唐卡、堆绣、雕刻、铜银器加工等民族民间工艺产品加工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旅游产业: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加工。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农副产品加工业:菜籽油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青稞、燕麦、蚕豆、马铃薯、胡萝卜保健休闲食品加工等。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材料及产品生产,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更高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更便民,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产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努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7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6%,旅游人均消费达到324元。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把以塔尔寺大景区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支撑点,深化“城区即景区、景区即城区”发展理念,以“山、水、寺、城”为主题,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建设山水生态与地域文化浑然一体的特色景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 快编制《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鲁沙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疏解非旅游功能,稳妥转移部分行政功能,将上新庄 镇华山片区、静房片区、加牙片区和鲁沙尔镇徐家寨片区、陈家滩片区、大源片区纳入规划范围之内,拓展园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 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以高原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服务集聚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 绕园区重要节点,在规划引领下,“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并进,重点加强园区旅游道路、步行道、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供水供电、应急救援、 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游客咨询、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夜间灯饰亮化等环境综合整治 工程,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园区文化旅游内涵。依托园 区“一湖(莲花湖)一寺(塔尔寺)三山(龙山、东山、西山)”旅游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环莲花湖和环龙山徒步旅游、莲花湖水上娱乐旅游、藏药康体健身、青少 年科普户外拓展基地等旅游产品,积极承办城南至莲花湖国际徒步大赛、环莲花湖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适时举办文化旅游季、油菜花海节、湟中花儿会等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重点打造民俗风情之旅、山水观光之旅、徒步健身之旅、摄影采风之旅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引 进文化影视传媒公司,组建专业演艺队伍,挖掘湟中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资源,精心谋划编排高水准的文化演艺节目,在园区定时定点、驻 场创演,将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个环节。通过制作一份精美宣传册、拍摄一部微电影、创作一首主题歌,出版一系列文化丛书,形成一套整体反映湟中特色文化旅游 的精美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加大“秘境 湟中·清心之旅”旅游品牌营销推介力度,放大效应,提升水平。深度开发“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推进以藏民族用品为主的全国民族用品生产基地建设, 着力提升文化内涵和高附加值,体现非遗传承体验功能,促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品为“青海旅游必购商品”。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围绕县内优势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采取政府推动、政企联动模式,加快开发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有市场的精品旅游景点,打造全县旅游品牌新的核心产品。着力推进生态旅游。启 动建设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力争打造成为“凤凰部落”高原特色休闲度假区。启动建设南佛山自然风景旅游景区,力争打造成为集徒步休闲、峡谷观光、道 教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启动建设上新庄华山温泉养生度假景区,力争打造成为集温泉保健、养生休闲为一体的知名温泉度假旅游综合体。立足云谷川水库、 盘道水库、上五庄水峡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高原自然生态型自驾游景点。加快推进康体健身旅游。依 托“环湖赛”品牌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辐射功能,着力发展场馆服务、健身休闲、医疗救助、体育培训等延伸产业,塑造“运动—湟中” 品牌,在多巴新城打造特色高原体育健身休闲度假基地。依托环西宁圈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多巴新城规划建设西部高原自驾游集散基地,助推多巴新城文化 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健身徒步旅游,重点推出环莲花湖徒步、环南佛山徒步、共和小水峡徒步、群加森林公园徒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徒步等活动。着力推进冬春淡季旅游。依 托环西宁冰雪旅游区建设,重点推出民俗风情之旅、宗教文化探秘、户外徒步健身、温泉休闲体验、欢乐冰雪美景等淡季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淡季旅游品牌,丰富 淡季旅游内容,逐步实现淡旺季旅游均衡发展。培育老年旅游市场,适应人口老龄化加快新常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建设老年旅游服务 设施,推出老年旅游慢游休闲产品,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 快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以线串联、以点促面、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两川四区三线”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即:将西纳川、 云谷川两川建成乡村旅游发展聚集区,加快推进鲁沙尔片区、群加片区、共和片区、小南川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精心打造海子沟乡大有山村和阿滩村--李家山镇卡约村和峡口村--拦隆口镇拦一村和卡阳村--多巴镇玉拉村和扎麻隆村--共和镇苏尔吉村和东岔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鲁沙尔镇阳坡村和朱家庄村--上新庄镇静房村和黑城村--群加乡下圈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土门关乡贾尔藏村和红岭村--田家寨镇田家寨村、拉尕村和沙尔湾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每个乡镇借鉴“卡阳模式”建设至少1个具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将拦隆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打造成高原生态田园牧场4A级旅游景区,将小南川云禾富硒生态休闲观光农庄打造成集户外健身、健康养老为一体的4A级乡村旅游景点,将多巴玉拉农业观光休闲园打造成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将青海高原慕家酩馏影视文化村打造成3A级 乡村旅游景区。深度挖掘农村民俗和特色文化,支持休闲庄园、特色农家乐、美丽乡村庭院等不同形式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景观农业观光园区、休闲农业 采摘园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区、农耕文化展示园区等多元化、复合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防止“村村相同、千村一面”。充分利用特色民居、民族古居、乡村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庭院发展农家宾馆,积极开发地方菜系、农家特色小吃,提高本土美食吸引力,积极组建乡村曲艺团队开展文化演艺,鼓励开发特色土特产品、民间手工艺品,提高销售收入。到2020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360家,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6%,创建国家级休闲观光示范点8个、省级示范点18个,打造农业生态主题公园1处。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依 托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在多巴新城精心打造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培育骨干物流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 理,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加强智能仓储体系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以物流园为平台,以综合运输方式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支撑,以连锁配送为网络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 业与西纳川—云谷川现代农业示范区、鲁沙尔文化旅游产业园有机结合,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园区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 能化、精准化水平。加强鲁沙尔、田家寨、上新庄、拦隆口等重点城镇物流节点建设,在城镇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店,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商 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拓展既有配送业务。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积极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现代金融。发 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撬动作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培育和壮大金融机构主体,增加金融供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规范地方法人 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借助区域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完善担保机制和组织,建立由财政、扶贫办与银 行共同搭建的担保平台。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移动金融,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制度,扩大贫困户无息贷款覆盖面,增强金融渗透力。积极开展 “两权抵押”工作,利用“金惠工程”提高金融业承载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中介组织。大力发展现代保险业务,拓宽保险业务范围。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科技服务。运 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网络化服务新业态,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标准化实验室等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开展碳排放、 水权、污染物排放等市场化交易。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商务服务。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鼓励发展产权交易、商务会展、金融理财、职业介绍、文化传播等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大力发展广告宣传、市场调查、资产管理、资产评估、认证认可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审计、信用评估等第三方专业服务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生产经营、文化旅游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积极培育一批骨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发展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网上定制等业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畜产品专业网络批发市场。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商贸服务。加 强县城和田家寨、拦隆口、上五庄、上新庄等重点城镇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建设,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改造升级农村集贸市场, 健全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品消费、农副产品购销等农村服务网点,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向社区、农村延伸。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 务业,鼓励实体店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建立渠道,全天候互动,增强体验功能,发展体验消费。推进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扩大信用消费、电子卡消费、促 进城乡消费增长升级。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社区服务。完 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实现全县城镇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全覆盖,加快发展社区物业、家政、托幼、病患陪护、救助等业态。规范和拓 展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在社区设立便民站点。完善家政服务设施,健全家政服务网络,建立便利、规 范的家庭服务体系。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健康养老。构 建以乡镇为重点,居家与医养融合式养老相结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体系。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康复医院、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提供临终 关怀的服务机构。强化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多巴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项目。鼓励农村发展具有当地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老年紧急呼叫、家 政预约、健康咨询、特色中藏药健康等服务业态。促进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提高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房地产业。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优化住房供应,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协调发展商业性地产和保障性住房,加快棚户区改造,提升产业化、低碳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专栏9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
文化旅游:推 进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实施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南佛山、上新庄华山温泉旅游景区建设,云谷川水库、盘道水库、上五庄水峡自驾游景点及中国丝路 自驾车营地建设,乡趣卡阳高山休闲牧场户外运动、小南川云禾富硒生态休闲观光农庄等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塔尔寺大景区门户区游客集散中心、商业步行街、标志 性建筑以及周边餐饮住宿、河湟民居风情苑、八韵文化广场综合体、藏寨以及休闲生态旅游园等服务设施建设;重要旅游景点综合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物流及市场:实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多巴新城仓储式建材家居物流基地、重点乡镇农贸市场、弘大粮油精深加工及物流中心等建设项目;加强重点城镇物流节点建设,在西纳川和云谷川等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保鲜集散中心;新建或恢复基层社区农村农产品综合供销服务中心及服务网点。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健康养老:建设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专业养护机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及老龄工程项目,县级老年活动中心、多巴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建设。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房地产:县城及多巴地区房地产开发。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金融:实施“金惠工程”,县城及甘河滩、多巴金融服务网点建设。
 

第五节  健全人才新机制

 sB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通 过多层次培养、多渠道吸引,努力造就市场意识强、熟悉经济运行规则、善于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围绕全县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和特色种养 等优势产业发展,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计划,培育一批县域优秀企业家。加强政策引导,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力弘扬优 秀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处处爱护企业家的氛围。

二、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以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依托各类培训工程和项目,多渠道、大规模开 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经营能人。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 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 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名师、名医、文化名人工作室,打造一批人才“小高地”。引进各 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创业,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和“专家服务基层”等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施“县域特色人才培养保护”工 程,重点培养保护乡土优秀人才。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大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等人才培养力度。实施“脱贫攻坚人才盘活工程”,引导专业技术人 才在整体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提高技能人才实地培训质量。

四、优化党政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努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党政人才培养教育新体系,依托省、市、县培训项目,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力争5年 内对全县党政人才轮训一遍。健全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从基层和工作一线选拔党政干部,努力促进优秀党政人才脱颖 而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制度,采取考试聘用与考核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全覆盖。加强社会管 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健全集聚人才的制度体系

健 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党政干部、专业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 培训力度。制定《湟中县引进人才智力实施办法》,落实在福利待遇、职务职称、住房补助、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 发展急需的领域转移,向人才短缺的产业、企业、岗位流动。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动政府人才管理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营造 创新生态体系转变。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和有利于出成就、出业绩的体制机制。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