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面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也是建设美丽幸福新商南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谋划好“十三五”发展蓝图,对于引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陕南循环发展等政策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壮大经济总量,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翻番”。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68.9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3.2%;人均GDP达到29315元,是“十一五”末的2.19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55亿元、3.4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倍、2.45倍,年均分别增长13.94%、1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9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3元,年均分别增长12.97%和16.69%,分别是2010年的1.84倍和2.16倍。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茶叶、油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和梅花鹿、散养土鸡、油用牡丹三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显成效。现代材料、绿色食品、轻工电子、清洁能源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县工业园区和硅科技产业园均被纳入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金丝峡景区跻身国家地质公园和5A级景区行列,闯王寨等精品景区和后湾等美丽乡村快速推进,五年旅游综合收入超百亿;城乡市场日益繁荣,限上商贸企业达21家,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201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52倍、5.75倍、1.95倍。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高起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四条大道、四大片区”建设强力推进,西街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城建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七沟一河”治理有序实施,九阳商厦等一批商贸载体拔地而起,县城面积由8.6平方公里扩大至10平方公里,城市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赵川、富水、试马、金丝峡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重点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5年完成绿化造林27.12万亩,建设基本农田5.33万亩,新修加固堤防120.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5.1%。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化学需氧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7.2%、7.1%、5.2%、6.1%,PM10平均浓度低于省定标准。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明显变好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全省生态文明推动力“最具影响力区域”。 ——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脱贫力度不断加大,实现脱贫人口3.04万人。建成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05个,安置1万户3.4万人,建设保障房1.1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94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95%。城乡社会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不断规范。“十二五”期间,全县民生支出53.4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1.82%。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建成鹿城中学、试马初中等重点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完成80%,高考万人比连续31年全市第一。计生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医院成功迁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科技资源统筹力度加大,申请专利907件,引导规模企业投入研发资金1.3亿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镇级文化服务站、村级“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力度明显增大。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镇村及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撤村并镇工作全面完成,公车及工资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公车平台建成投入运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审批事项72项。全面落实“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平安商南”建设扎实有效,安全生产不断加强,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镇办“五项制度”、村级“五个规范”全面落实,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五年来,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商南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革活力全面激发,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商南县先后荣获金丝峡5A级景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双高双普”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县、招商引资先进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信访“三无”县等中省荣誉100多项。 商南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县在经济社会大调整、大变革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第一节自身优势 ——生态环境优越。商南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5.1%,水源涵养区保护、绿色商南建设等措施的深入实施,金丝峡5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使商南的生态环境更趋优美,被誉为“陕南明珠”、“大秦岭的封面”、“中国名茶之乡”,这是商南“十三五”保持中高速发展的竞争优势。 ——矿产资源富集。商南境内已发现矿产9大类38种,矿产地131处,已探明储量矿产15种,其中钛、钒、镁橄榄岩、蓝石棉储量居全省首位,铀、熔炼水晶储量居全省前列,是我县做大现代材料产业的先决条件。 ——文化底蕴深厚。商南以其丰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楚汉文化、秦汉文化、明清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南北交融的独特风土人情,为我县壮大旅游产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商南地处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与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加之商郧路“三改二”项目的实施,必将形成方便、安全、快捷的交通路网。 ——基础更加厚实。“十二五”期间,循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新型城镇社区“四区建设”成效显著,柏伦包装产业园、现代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金丝峡等一批旅游景区开门迎客,太子坪等一批美丽乡村相继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成功创建,为我县“十三五”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县人民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投身到商南建设中,这是商南未来前进和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最强大的力量。 第二节 发展机遇 ——改革红利机遇。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全面落实中省市在产业经济、生态文明、民主法制、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我县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家战略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关天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规划,以及对水利工程、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农特物流、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光伏发电、社会养老等重点领域支持的政策,为“十三五”加快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现实机遇。 ——省市战略机遇。我省加快“三个陕西”建设,深化陕南绿色循环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商洛将打造秦岭休闲之都、丝路新城,为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陕南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创造了重大机遇。 ——脱贫开发机遇。我县是国家贫困县,也被纳入秦巴山区脱贫开发范围,在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进程中,必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第三节 面临挑战 ——赶超发展压力大。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国内经济迈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2014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28498元,与全国54721元、全省51000元、全市26100元平均水平分别相差26223元、22502元,高于全市2398元,商南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赶超发展压力较大。财源建设比较滞后,财政收入骨干企业没有形成,交税过千万的企业较少。 ——转型升级矛盾多。“十一五”末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33:40,2014年调整为19:49:32,与“十二五”末18:40:42的目标差距较大。一产提质增效推进缓慢,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二产比例偏高,工业高端产业发展缓慢,工业转型升级更加迫切;三产占比低于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服务业发展增速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