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重要生产要素约束,严重影响宜良县经济发展。宜良民营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中的商品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结构不合理。涉足一、二产的民营企业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品牌建设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优,还需要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不断完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并重,依托昆明主城,凸显自然禀赋,挖掘县域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突出区位优势和宜居特色,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一二三产业高效联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深度融合,努力把宜良打造成为昆明主城新型工业拓展区、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拓展区、都市特色农业拓展区、云南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和“山水田园之城、休闲宜居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全力推进 “花乡水城·宜居宜良”建设转型跨越,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障碍,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动力。注重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强化法制规范力、运用党政推动力,融合融汇要素,互联互通资源,创新发展路径,让农业牵手二产、联姻三产,促进城乡融合、农旅相生、快旅慢游,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网络经济,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二)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以推进“一核、三区、一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坚持绿色发展原则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在生产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保持宜良水清、天蓝、地绿的生态本底。 (四)坚持开放发展原则 把开放作为引领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重大战略,依据昆明在国家开放和区域战略中的定位,找准宜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差异化优势,着力打通连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昆楚文化旅游产业带、昆玉红旅游经济带间的开放通道、积极发挥宜良位于滇中城市经济圈核心连接带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承接昆明主城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 (五)坚持共享发展原则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注重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准确把握促发展与惠民生的结合点,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加强基础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水平。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到精准识别,重点突破、精准滴灌,加大财政资金定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水、电、路、房等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让全县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坚持跨越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好”字优先,“快”字当头,立足县域、放眼全局、拓展视野、提升格局,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宜良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宜居特色,在推进转型升级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开拓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充分的集约式发展之路,实现发展方式新跨越。 三、发展目标 结合我县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转型跨越发展迈上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基本建成昆明主城新型工业拓展区、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拓展区、都市特色农业拓展区和云南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一)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 工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工业上山和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都市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基本形成总部型物流集团企业为主导,中小物流企业专业配套、集群发展的新型物流产业组织构架。 (三)城乡统筹发展更趋协调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如期实现省级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全面完成分散零星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基本形成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社会文明建设全面进步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深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五)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以南盘江流域为主的22条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低碳城市和生态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县域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实现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六)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建设均衡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切实改善。 (七)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形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表2:宜良县“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